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附录2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9: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重要物理实验年表

1583伽利略(G.Galileo,意大利,1564~1642)作单摆试验。

1620斯涅耳(W.Snell,荷兰,1591~1626)由实验归纳出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1638 伽利略《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出版,书内载有斜面实验的详细记述,与开普勒(J.Kepler,德国,

1571~1630)于1609~1618年间根据天文观测总结得出的开普勒三定律,同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1643托利拆利(E.Torricelli,意大利,1608~1647)作大气压实验,设计发明水银气压计。 1646巴斯噶(B.Pasecl,法国,1623~1662)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1650格里开(O.Guerike,德国,1602~1686)设计发明空气泵,获得真空。

1662玻义耳(E.Boyle,英国,1627~1697)实验发现玻义耳定律。

1663格里开作马德堡半球实验。

1666牛顿(I.Newton,英国,1643~1727)用三棱镜作色散实验。

1669巴塞林那斯(E.Bathoinus,英国)发现光经过方解石有双折射现象。

1675牛顿作牛顿环实验,这是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但牛顿用光的微粒说解释。

1752富兰克林(B.Franklin,美国,1706~1790)作风筝实验,引天电到地面。

1767 普列斯特勒(J.Priestley,美国,1733~1804)依据富兰克林导体内不存在静电荷的实验,推出静电力的

平方反比定律。

1775伏打(A.Volta,意大利,1745~1827)设计发明起电盘。

1784库仑(C.A.Coulomb,法国,1736~1806)设计发明扭秤,次年从实验得到静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7查理(J.A.C.Charles,法国,1746~1823)发现气体膨胀的查理定律。

1790皮克泰特(M.A.Pictet,瑞士,1752~1825)作热辐射实验。

1792伏打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金属电势次序表。

1798卡文迪许(H.Cavendish,英国,1731~1810)用扭秤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

1800伏打发明伏打电池。

1800赫休尔(F.W.Herschel,英国,1738~1822)通过热辐射效应发现红外线。

1801 李特耳(J.W.Ritter,德国,1776~1810)通过太阳光谱的化学作用发现紫外线。

1801杨(T.Young,英国,1773~1829)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1802盖·吕萨克(G.Luac,法国,1778~1850)由实验得盖·吕萨克定律。

1802沃拉斯顿(W.H.Wollsaton,英国,1766~1828)发现太阳光谱中有暗线。

1808马吕斯(E.L.Melus,英国,1775~1812)发现光的偏振现象。

1811布儒斯特(D.Brewster,英国,1781~1868)发现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1815夫朗和费(J.V.Freunhofer,德国,1787~1826)利用分光镜研究太阳光谱中的暗线。

1819 杜隆(P.L.Dulong,法国,1785~1838)与珀替(A.T.Petit,法国,1791~1820)发现克分子固体比热是一

常数,约bcal/gmol·℃,称杜隆-珀替定律。

1820奥斯特(H.C.Oersted,丹麦,1777~1851)发现线圈通电产生磁效应。

1820 毕奥(J.B.Biot,法国,1774~1862)和沙伐尔(F.Savart,法国,1791~1841)由实验归纳出电流元的磁场

作用定律。

1820安培(A.M.Amper,法国,1775~1836)由实验发现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1922年提出安培定律。 1821塞贝克(T.J.Seebeok,爱沙尼亚,1770~1831)发现温差电效应,即塞贝克效应。

1826欧姆(G.S.Ohm,德国,1787~1854)确立欧姆定律。

2

311827 布朗(R.Brown,英国,1773~1858)发现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作不规则运动,为分子运动论提供

了有力证据。

1828尼科尔(W.Nicol,英国)发明能产生偏振光的尼科尔棱镜。

1830诺比利(L.Nobili,意大利,1784~1835)发明温差电池。

1831法拉弟(M.Faraday,英国,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亨利(J.Henry,美国,1799~1878)发现自感现象。

1833法拉弟提出电解定律。

1834楞次(F.E.Lenz,俄罗斯,1804~1865)建立楞次定律。

1834珀耳帖(J.C.A.Peltier,法国,1785~1845)发现电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应。

1840 焦耳(J.P.Joule,英国,1818~1889)从电流的热效应发现所产生的热量与电功成正比,称焦耳-楞次

定律(楞次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其后,焦耳历经40年,进行400多次实验,测量热功当量。 1841 勒诺尔(H.V.Regnault,法国,1810~1878)从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的性质,发现与玻义耳定律及盖·吕萨

克定律有偏离。

1843法拉第用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

1845法拉第发现强磁场使光的偏振面旋转,称为法拉第效应。

1849斐索(A.H.Fizeau,法国,1819~1896)首次在地面上测光速。

1851傅科(J.L.Foucault,法国,1819~1868)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1852 焦耳与威廉·汤姆森(W.Thomson,英国,1824~1907)发现气体的焦耳-汤姆森效应,即气体通过狭

窄通道后急剧膨胀引起的致冷效应。

1856韦伯(W.Weber,德国,1804~1891)等人由实验证明电量的电磁单位和静电单位的比值是光速。 1858普吕克尔(J.Plucker,德国,1801~1868)在放电管中发现阴极射线。

1859 基尔霍夫(G.R.W.Kirchhoff,德国,1824~1887)开创光谱分析,其后通过光谱分析发现铯、铷等多种

新元素,还发现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射定律。

1866孔特(A.A.E.Kundt,德国,1839~1894)作孔特管实验,测量气体或固体中的声速。

1875 克尔(J.Kerr,英国,1824~1907)发现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某些各向同性的透明介质会变为各向异性,

从而使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称克尔电光效应。

1879斯特藩(J.Setfan,奥地利,1835~1893)发现黑体辐射经验公式。

1897霍尔(E.H.Hall,美国,1855~1938)发现在磁场作用下,电流通过金属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1880居里(P.Curie,法国,1859~1906)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

1881迈克尔逊(A.A.Michelson,美国,1852~1931)首次作以太漂移实验,由此产生迈克尔逊干涉仪。 1885迈克尔逊与莫雷(E.W.Morley,美国,1838~1923)改进斐索运动流体中光速的测量。

1887 赫兹(H.Hertz,德国,1857~1894)作电磁波实验,证实麦克斯韦(J.C.Maxwell,英国,1831~1879)电

磁场理论。并发现光电效应。

1890厄沃(B.R.Eotvos,匈牙利)由实验证明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

1890斯托列托夫(俄罗斯,1839~1896)用紫外线照射锌片,产生连续的光电流。

1895P·居里发现居里点和居里定律。

1895伦琴*(W.K.Rontgen,德国,1845~1923)发现X射线。

1896贝克勒尔*(A.H.Becgmerel,法国,1852~1908)发现放射性。

1896 塞曼*(P.Zeeman,荷兰,1865~1943)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即塞曼效应,证实了洛仑兹(H.A.Lorentz,

荷兰,1853~1928)“电子”论的推测。

1897汤姆森*(J.J.Thomson,英国,1856~1938)证实电子的存在,测出荷质比和电子电荷。

1898居里夫妇*合作发现放射性元素铀和镭。

2

321899列别捷夫(俄罗斯,1866~1911)实验证实光压的存在。

1899卢瑟福*(F.Rutherfod,新西兰-英国,1871~1937)发现α、β射线。

1899埃尔舍(J.F.J.Elster,德国,1854~1920)由实验得出放射性衰变定律。

1899 卢梅尔(O.Lummer,德国,1860~1925)作空腔辐射实验,得到辐射能量分布曲线,为量子假说提供了

重要的实验依据。

1900维拉尔德(P.Villard,法国,1860~1934)发现γ射线。

1900 考夫曼(W.Kaufmann,德国,1871~1947)发现电子质量随速度变化,得到质量-速度曲线, 实验所

得早于爱因斯坦(A.Einstein,德国,1879~1955)的狭义相对论的理论结果(1905)。

1902理查森*(O.W.Richardson,英国,1879~1959)发现灼热金属表面发射电子规律。

1901 伦纳德*(P.E.A.Lenard,德国,1862~1947)由光电效应实验得到光电效应经验公式,为光量子假说提

供了实验基础。

1906密立根*(R.A.Millikan,美国,1868~1953)测单个电子电荷值,前后历经11年,上千次实验。 1908佩兰*(J.B.Perrin,法国,1870~1942)由实验证实布朗运动方程,求出阿佛加德罗常数。

1908盖革(H.Geiger,德国,1882~1945)设计发明计数管。

1909 盖革与马斯登(E.Marsden,英国,1889~?)由实验发现α粒子在金属箔上大角度散射,导致1911年

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理论。

1911卡梅林与翁内斯(H.Kamnerlingh和Onnes,荷兰,1853~1926)发现低温下金属超导现象。 1911威尔逊*(C.T.R.Wilson,英国,1869~1959)设计发明威尔逊云室。

1912劳厄*(M.Laue,德国,1879~1960)证实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

1913斯塔克(J.Stark,德国,1874~1957)发现原子光谱在电场作用下的分裂现象,称斯塔克效应。

1913 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英国,1862~1942,1890~1971)在晶体衍射实验中得出布拉格

公式,算出晶格常数。

1914 弗朗克*(J.Franck,德国,1882~1964)与赫兹(G.Hertz,德国,1887~1976)测汞的激发电位,测的结

果是第一激发电位,为玻尔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的极好证据。

1914查德威克*(J.Chadwiek,英国,1891~1974)发现β能谱。

1915爱因斯坦和德哈斯(W.J.Heas,荷兰,1878~1960)发现回转磁效应。

1916德拜(P.J.W.Debye,荷兰,1884~1966)提出α射线粉末衍射法。

1919阿斯顿*(F.W.Aston,英国,1877~1945)发明质谱仪,为同位素的研究提供重要手段。

1919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1919巴克豪森(H.G.Barkhausen,德国)发现磁畴。

1921 斯特恩*(O.Stern,德国,1888~1969)与盖拉赫(W.Gerlach,德国,1889~?)使银原子束穿过非均匀

磁场,证实空间量子化理论。

1922 康普顿*(A.H.Compton,美国,1892~1952)用光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解释α射线散射中波长变长的实验

结果,称康普顿效应。

1927 戴维森*(C.J.Davion,美国,1881~1958)与革末(L.H.Germer,美国,1895~1971)用低速电子衍射实

验,证实了电子衍射,同年,汤姆森用高速电子获电子衍射花样,他们为德布罗意(L.D.Broglie,法国,1892~?)的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1928喇曼*(C.V.Raman,印度,1888~1970)发现散射光的频率变化,称喇曼效应。

1931劳伦斯*(E.O.Lawrence,美国,1901~1958)等人建立成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932 考克拉夫特*(J.D.Cockcroft,英国,1897~1967)与沃尔顿(E.T.Walton,爱尔兰,1903~?)发明高电

压倍加器,加速质子,实现人工核蜕变。

1932尤里*(H.C.Urey,美国,1893~1981)将天然液态氢蒸发浓缩后,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

23

3193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2安德森*(C.D.Anderson,美国,1905~?)从宇宙线中发现正电子,证实狄拉克的预言。

1933图夫(M.A.Tuve,美国)建立第一台静电加速器。

1933布拉凯特(P.M.S.Blackett,英国,1897~1974)等人发现正负电子对。

1933 切仑柯夫*(俄罗斯,1904~?),弗兰克(俄罗斯,1908~?),达姆(俄罗斯,1895~1971)共同发现并

解释液体在γ射线照射下发光的现象,称切仑柯夫辐射。

1934I·居里与F·居里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6安德森发现μ介子。

1938哈恩(Otto.Hahn,德国,1879~1968)与史特拉斯曼(F.Stramann,德国)发现铀裂变。

1938卡皮查(K.L.Kapitza,俄罗斯,1894~?))实验证实氦的超流动性。

1939拉比*(I.I.Rabi,奥地利-美国,1898~?)等人用分子束磁共振法测核磁矩。

1939开尔斯特(D.W.Kerst,美国)建造电子回旋加速器。

1946 珀塞尔**(E.M.Pursell,美国,1912~?)用共振吸收法测核磁矩;布洛赫*(F.Bloch,美国,1905~)

用核感应法测核磁矩,两人从不同角度实现核磁共振。

1947 兰姆*(W.E.Lamb,美国,1913~)与雷瑟福(R.C.Retherford,美国)用微波方法测出氢原子能级的差

值。发现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仍有与实际不符之处,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

1948肖克利*(W.Shocxley,美国)等三人发明晶体三级管。

1952格拉塞*(D.A.Glaser,美国,1926~)发明气泡室,比威尔逊云室更灵敏。

1954汤斯*(C.H.Townes,美国,1915~)等人制成受激发辐射的微波放大器,脉塞。

1955张伯伦*(O.Chamberlain,美国,1920~)与希格里*(E.G.Segre,意大利,1905~)发现反质子。 1956 吴健雄(中国-美国,1915~)等人实验验证了李政道*(中国-美国,1926~)、杨振宁*(中国-美

国,1922~)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1958穆斯包尔(R.L.Mobauer,德国,1929~)实现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称穆斯包尔效应。

1960 梅曼( T.H.Maiman,美国) 制成红宝石激光器, 实现了肖·洛*(A.l.Shawlow,美国,1921~)和汤

斯*1958年的预言。

注:打*号者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234

教案附录2(课程内容)

(附录2)地球物理学报格式

附录2(问题陈述样式)

附录

附录2毕业实习报告格式

附录2毕业实习报告格式

(15)附录

毕业论文附录

附录A1

婚姻法附录

附录2
《附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