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六章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6: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1.个别教学 2.班级教学(最基本、常用)3.分组教学 在实践中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1.随机分组 2.同质分组

3.异质分组 4.友情分组

影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

1.师生数量

2.体育场地器材

3.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4.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教学分组教学可以归为两大类型:

1.外部分组:即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组的班级,而以学生的能力、基础或需求为标准重新采取编组的形式。

2.内部分组:即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组的班级内,以学生的能力、基础或需求为标准采取编组的形式。

体育课器材的安置方法:

1.相邻安置法:是指进行两项教学内容练习时,所需用的器材安排在相邻的场地中。

2.重叠安置法:是在同一场地内安排两项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器材,并相继进行练习。

3.流水安置法:是一节课中要进行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时,以流水作业的形式安排使用器材,这种安排的方法适用于场地器材条件较好的学校。

体育课常用的学生队形:

1.四列横队队形(最常见) 2.四路纵队队形

3.双排对面站立队形

4.八字形队形

5.弧线形队形

6.圆心队形

7.方形队形

8.散点式队形

体育课教师教学站位的形式: 1.等边三角形顶点的教学站位

2.圆形的教学站位:学生围城圆形队形时,教师站在圆心偏后,面向大半圆学生的位置

3.场地外教学站位

4.多列横队中间的教学站位

5.队伍行进间时的教学站位:学生成纵队向前行进时,教师面向前进方向,站在队伍中后部的侧面。

学生的站位应尽可能满足“三背向”、“三面向”。

三背向:学生站位背风沙、背阳光、背干扰。三面向:就是学生站位应做到面向教师、面向练习场地、面向练习器材。

体育课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1.课前常规 2.课中常规 3.课后常规 体育课突发事件的类型与应变措施: 1.来自学生方面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2.来自教师方面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

3.非人为的突发事件与应变措施:体育器材设备的损坏、外界环境的干扰的应

变措施(场地上其他班级上课的干扰,校内外噪声干扰以及气候变化等)

第七章

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1.全面分析学生

2.确定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内容 4 设计教学策略(中学环节)5.体育教学设计方案与评价

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点是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是在教学中必须理解或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

教学内容的重点通常表现为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它是客观的,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所谓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掌握、理解的主要知识点、运动技术环节或运动能力。二是学习者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点形成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体能、技能基础或者基础很薄弱 2.学生远又技能或经验是错误的 3.动作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都将成为教学难点。

突出体育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使学生自主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

观能动性的创新性学习。

2.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项交流为合作、多向 交流,使不同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3. 探究学习:是通过确定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 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题,写单元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对各单元的设计,把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按照一定的比列安排到格格课次的教学文件。

课时教学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的逻辑程序分割而成的一节课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第八章 体育课的说课与备课

体育实践课备课内容:1.备学生 2.备教材 3.备组织教法 4.备场地器材 5.备天气 6.编写教案(课时计划)

制定课时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抽1.2点出大题) 1.确定课时教学计划目标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3.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策划课中场地器材布局 6.考虑适时进行学习评价 7.课后小结

说课:说课是教师备课之后上课之前,面对同行或其他听众讲述体育课教学构思、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项教研活动。

说课的内容(展开大题): 1.说目标

2.说教材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过程

6.说预期效果

写一份体育课时计划(省略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

第九章 体育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导向功能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做出的测定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也称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汇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目标得以实现而作出的确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3.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作出的一次性评价,以判定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作出成绩评定,如期末考核、考试等。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计时、计量对外显性行为进行测量与评价,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简便化等鲜明特征。定性评价是学生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的观察和分析,作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

2.绝对性品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是用目标参照性测试,对学生成绩作出评定。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试对学生学习成绩作出评定。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

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1.早操(早锻炼) 2.课间操与大课间体育活动 3.体育节(体育周)4.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1.班级锻炼 2.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 3.运动队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1.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殊性 2.教师职责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3.体育技能多样化和个性化统一性 4.自身榜样的教育性

5.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的延展性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1.专业理想

2.专业态度

3.专业知识

4.专业技能

5.专业品质

第十二章

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法律规定: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学校体育的具体法律及规范性规定: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

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宜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反思

体育课教学组织、教学调控反思

四年级体育课组织教学反思.

《 浅谈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读后感

浅析如何组织体育课开放式教学

第六章 课堂管理教学机智

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六章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六章 体育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