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属于微观系统,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属于中观系统的范畴。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一) 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两个类别;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二) 群体的社会功能与意义: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一)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三个方面P92;群体意识的形成P92

(二)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群体规范P92-93;群体规范的四项功能P9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对内、对外)P93

(三)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 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二) 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一)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

(二) 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三个特点P103-104

(三)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网络

三、组织外传播极其形态

(一)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企业组织信息输入的渠道P106

(二)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

群体: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这两个特征意味着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互动机制和使共同性得到保障的机制,这种机制成为群体的组织性。

群体可分为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是“局部社会”。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可以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群体对个人的重要的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群体的能力大于参与群体的单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群体也能够使成员个人的能力得到增强,实现个人实现不了的目标,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加入群体获得关于外界变化的信息以减少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和忧虑,协作,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和危机。提供安全的行为方式范例,按照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防止个人发生社会偏离和陷于社会孤立的有效方法。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促进自己的力线共和目标的实现。群体是表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场所。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群体生存的基础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

1、关于群体目标和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成员间的个人能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信息流量达,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机会。双向性则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

一、群体感情和归属意识更稳固,凝聚力更强。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群体意识的核心是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群体规范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群体规范的维持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

群体规范还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凯利和沃卡尔特的实验。以中学生的课外团体“童子军”为对象。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会越高,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群体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效果的影响表现在:

1、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2、在说服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出现逆反效果。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的实验。判断线段是否相等。

原因:

1、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2、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不可忽视,中间人物的意志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利的影响。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我们把集合行为看作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看作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集合行为发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下,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

2、触发**件。由某些突发**件或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中特殊的传播机制。非理性特点。

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集合中的传播分为信息本身的传播和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种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这种集合行为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暗示: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集合行为中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盲信和盲从。处于激动人群中的个人具有很强的“被暗示性”,周围气氛使他的信念、思维和行为方式迅速与现场的人群融为一体。

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模仿的法则》。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的就是模仿的,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无意识模仿: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型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自觉的模仿或有意识模仿。

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反映基于本能进行,直接模仿周围人,出现相互模仿。与人的安全本能有密切关系。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匿名性原理:一些平时循规蹈矩的人在集合行为中作出越轨行为,因为集合使他淹没在人群中,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宣泄原始的本能冲动。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而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流言: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流言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发生;证据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去寻找信息。

流言分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后者。这种流言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流言信息连同它携带的情绪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当中。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同一个流言经传递后回到它的发布者那里,已经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集合行为中,别有用心者利用人群的昂奋情绪散布谣言,操纵人群。

第二节 组织传播

组织:广义上,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结合而形成的同一整体。狭义上,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的目标更明确、更系统,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指挥管理制度。

组织按照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建立起来。

组织传播指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组织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纵向传播分为下行传播(自上而下)和上行传播(自下而上)。

横向传播: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组织内的人际传播、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特点:

1、交流的信息广泛

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

正式渠道体现组织成员作为“组织人”的特点,非正式渠道体现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霍桑实验: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

组织外传播,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

信息输入: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是否拥有一个迅捷可靠的信息系统,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POS系统。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宣传(PR):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举办大型公共活动以引起大众传媒的注意和报道、主办新闻发布会等为传媒提供报道材料,是现代公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体开展公关宣传的最终目的是广泛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非商业广告和商业广告。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

企业标识系统(CIS) 宣传:企业表征系统。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三个要素构成: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行为规范标识;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CIS宣传主要是利用普遍接触和重复记忆机制来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宣传活动。课后练习题:

1、群体的定义和社会功能

①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②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a.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

2、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②成员间的协作意愿,即个人参与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③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

3、群体意识的定义及其形成

①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a.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b.群体感情(指成员间由于密切接触和协作产生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产生的“我们”的感情);c.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②形成:在群体信息传播和群体互动过程中形成,受到群体传播结构的流量和流向的影响。

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①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是群体意识的核心。

②功能:主要是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通过群体内的奖惩机制来保证。a.对群体内: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b.对群体外:影响来自外部的说服活动的效果—观点与规范一致,则推动成员接受,反之则阻碍。后者还会唤起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的“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反效果。



5、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成因:a.信息压力(一般人通常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大于少数人的信息,因此个人较信任多数人的意见);b.趋同心理(遵从性):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

6、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形成条件

①定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该行为中的传播是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②发生条件:a.结构性压力:社会上普遍存在不安心理和紧张情绪;b.触发**件:某些突发事件和突然的信息刺激;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

7、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一)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本身及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主要受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

①群体暗示:不通过直接的说服和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方式。

②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群体中蔓延的过程。



8、群体模仿和“匿名性”(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二)

(法)J.G.塔尔德《模仿的法则》: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集合行为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基于人的安全本能的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这种非理性的模仿部分基于“匿名性”原理(在混乱状态下,处于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的人们,容易受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



9、信息流(集合行为传播机制之三)

①布鲁默:集合行为的初步形态是“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反过来刺激这一方的循环往复的过程)。②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紧急事态下的流言(流言: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特点:a.快速增殖;b.奇异回流现象;c.伴随大量谣言。G.W.奥尔波特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

10、组织传播的定义和功能

①定义: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外传播。

②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保持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具体地: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

11、组织内传播的机制

①渠道:a.正式渠道(信息沿一定组织关系环节在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分为上行、下行和横向传播)。b.非正式渠道(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渠道,分为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小群体传播,特点:交流的信息广泛;双向平等性;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成分多—体现了组织成员作为“社会人”的特点)。

第六章 公关中介——传播与沟通

群体传播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组织形象传播方案设计

股民群体传播特征探讨思考

传播

网络传播群体心理特点与引导研究论文

传播与沟通

公益与传播

我与传播

帝国与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