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44: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

(二)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87)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学习8的口诀,然后又安排了去商店购物这样一个实际解决问题例题,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9的乘法口诀之后有编排了两个例题,一个乘法算式可以也可以写成竖式。以及例6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安排:

7的乘法口诀„„„„„„„„„„„„„„„„„„„„„2课时 8的乘法口诀„„„„„„„„„„„„„„„„„„„„„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9的乘法口诀„„„„„„„„„„„„„„„„„„„„3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记住并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学习

1、编口诀

(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口诀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将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 (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 学生探究自己最满意,最美得图案,并介绍自己拼的图案像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 的乘法口诀吗

(4)小组分工,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5)整理7的乘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内容: 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14,7×2=14 二七十四 3×7=21,7×3=21 三七( ) 4×7=28,7×4=28 四七( ) 5×7=35,7×5=35 五七( ) 6×7=42,7×6=42 六七( ) 7×7=49 七七( )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 a.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 b.熟记口诀。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 (1)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七第9题,先提问题,再解答。 (3)完成练习十七第

3、4题。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

有关7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诵7的乘法口诀,指名背,分组背。 (2)开火车o 5×7- 4×6= 3×7- 6×5= 7×2= 6×6= 7×7- 7×5= 6×7= 7×4= 5×5- 7×6= 7×3= 3×5= 2×7- 5×4=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点名说题意。(根据花束上的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写有算式的花瓶,然后连线

学生说题意后,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多媒体出示第5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纵图中我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

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 多媒体出示第7题情景图。认真观察,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在柜子里摆有4排奶粉,第1排5罐,后3排每排摆了7罐。求一共摆了多少罐奶粉)

要求一共有多少罐奶粉,该怎样解决昵?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积累运用 (1)游戏:找朋友。

首先教师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乘法算式、口诀的后半句、乘法的得数,请拿

到“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的得数”的先找朋友。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 “我是××,我的朋友是谁?” “我是××,你的朋友是我。”

(2)一根绳子长7米,6根同样长的绳子共有多少米? (3)看口诀写算式。

六七四十二 五七三十五 二七十四

四、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好!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7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应用2~7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进一步提高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例2图片,乘法口诀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口诀。

全班同学竖着背1~7的乘法口诀。 全班同学横着背1~7的乘法口诀

3×5= 2×4= 4×7= 3×6= 2×6= 3×3= 1×5= 2×7= 4×6= 3×4= 4×5= 6×6= 7×5= 4×2= 7×7= 6×5= (3)把口诀填完整。

三( )得九 四五( ) ( )十八

( )三十五 ( )四十二 ( )四十九

( )十二 ( )十二 ( )十六

二、指导练习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图上有7排椅子,每排有5个座位;图上有5排椅子,每排有7个座位)

及时肯定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2)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 (校门口有3行花,每行7盆))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要求“一共摆了多少盆”该怎么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纵图中我知道了小丽买了7盒水彩笔;我知道每盒彩笔要5元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试着解决。

7×5 -35(元)或5×7-35(元)为什么要用乘法?

(因为要求7盒一共要多少钱,就是求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积累运用

(1)比一比,在( )里填上“>”“

5×4()24 4×7 () 25 3×6()4×4 5+5 () 25 6×6 ()30 2×6()3×4 (2)找规律填数。 ①6 12 18 ( ) 30 ②35 28 ( ) ( )7 (3) -箱饮料有6排,每排4瓶,每瓶饮料卖3元钱。 请提出两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问题一: 问题二: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复习了2~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油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技术,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校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知

1、口算练习。

4×7= 7×2= 3×6= 5×6= 6×4= 3×3= 6×6+6= 3×5-3= 7×4-4= 6×3+6= 5×6-6=

2、列式解答。

(1)7的5倍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6个4相加得多少? (4)7和5相加得多少?

二、合作、探究学习、

1、出示第75页例2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学生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二八( ) 三八( ) 四八( ) 五八( ) 六八( ) 七八( ) 八八( ) (4)指导学生读、背8的乘法口诀。

学生读,背8的乘法口诀,小组内交流 (5)组织学生对口令。 (1)完成练习十八第l~3题。 (2)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背诵8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24=口×口 36=口×口 36=口×口×口 24=口×口×口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l)复习巩固8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熟练的应用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背口诀(集体背,点名背) 3、引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复习,有的同学对口诀已经很熟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努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知

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

多媒体出示第4题情景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怎样找玩具 指定几名同学说说题意。

小朋友要先把自己手中的乘法算式的结果算出来,然后根据所得的积找到相应的玩具。

学生自行找玩具,找到相应的玩具用线将它们连起来。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们拍手做游戏(两个同学一组),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8只螃蟹64条腿。

(3)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八第8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发今后,全班同学开始计算。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同学,教师奖励五角星以示鼓励。

同学互相检查,在全班进行评议。 (5)完成成练习十八第9题o 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三、积累运用

1、填空

6()8

5()8

()64(8) 6(42)()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8=8×6+()

8×5=8×6-() 8×4+8=8×()

8×8-8=8×() (3)要拼出8组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8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

2、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出示卡片)

8×3= 6×8= 7×5= 8×4= 1×8= 3×7= 4×6= 8×8= 5×8= 6×7= 2× 8= 4×7=

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红花: _(8朵)

黄花: — — — —(?朵)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的乘法口诀的有关知识,比一比看谁表现最棒。

(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9题。

采取集体背、指名背的形式。会背的同学向全班交流自己熟记口诀的方法经验,供全班同学借鉴。

2、完成练习十八第1 0题。 多媒体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图中画的是花样游泳队,分成3组,每组8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有几人?)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吗?(要求3组一共多少人就是求3个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八第1 1题。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汇报交流。

4、完成练习十八第1 2题。

(1)多媒体出示第12题图。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指名说图意。 小组讨论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案:

A.8×3+4-28 (人) B.8×4-4-28(人)

(2)引导学生说清这两种方法表示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先算前三桌的人数,再加上第四桌的人数。 第二种方法:先算出四张桌子够坐多少人,再减去4个空座位。 (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还可以再坐多少人?„„)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三、积累运用

1、游戏:对口令。 1~8的乘法口诀。

2、8×口一8=口 (8一口)×口=8 想想这两题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谈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 应用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积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森林里正举行各类竞赛哩。哟!那边一群小动物,它们好像正在进行口算竞赛呢。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出示:

2×7= 3×8= 8×5= 7×4=

5×7= 4×8= 8×3= 5×6=

让我们用掌声表扬胜出的同学吧!咦?那边走来三头大象,它们在干吗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小组合作,同桌轮流抽四题考对方。。

二、解决问题

动画出现“三头大象运木头,每头大象要运8根”的情景。

1、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

教师板书: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有3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要运8根。 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头大象,每头大象要运8根木头,一共运多少根木头?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板书)8+8+8 -24(根)

(1)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板书)8×3= 24(根)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重点说算理。

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就是把3头大象运的木头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8相加的和是多 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2)还有别的列式方法吗?(板书)3×8= 24(根)。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因为这里有3头大象,每头大象要运8根木头。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求3个8根是多少。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其实就是在求3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既可以用8×3-24,也可以用3×8= 24来计算。 (3)完善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

1、第79页练习十九11小题。

一共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从中找出解决“一共要多少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

2、第79页练习十九第1题第2小题。

3、第79页练习十九第4题。

(1)说出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集体订正。

(2)请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自编9的乘法口诀,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 教学难点:

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与其他乘法口诀混合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1)、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 七八五十六 四六二十四 二四得八 (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将口诀补充完整。

二( )十四 ( )八四十 ( )六二十四 七( )五十六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2、出示教材第:80页例4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 (2)每条船上有几人? (3)条船上有几人? (4)一共有多少人?

3、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反馈。 板书反馈结果。观察用哪种方法简便。

4、课件出示袋鼠跳格图。

小组交流、展示。学生填写袋鼠跳格图。

5、口诀记忆。

学生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口述: 三九( )„„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4题。

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学生填、抢答等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特点,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表现。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忆9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建立9的倍数的模型,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5=

2×7= 3×8= 4×9= 3×9= 6×5= 7×8= 9×8= 7×9= 9×5= 8×4= 9×6= (2)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九( ) ( )四十五 ( )七十二 六九( )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的。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题情景图。

以“火车接龙”的形式请同学直接说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用最短的时间全部算对。

3、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题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请同学们说说怎样才能对号停车。根据每辆车上的算式得到的结果,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停车位置) 请同学们用连线的方法在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上完成“对号停车”。

4、完成练习二十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三、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题目信息,学生解答。

打乒乓球的有4人,踢足球的人数是打乒乓球人数的9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口里填数。 9×8=() 9×4 =9×5-() 5×()=45 9×7=9×2( )9×5 集体背,指名背9的乘法口诀。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9的乘法口诀记得更熟了。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把乘法口诀记得更熟。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9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口诀。 同桌间互背口诀,抽查背口诀,按要求背。

2、口算。(开火车)

6×7=

8×9=

4×7=

7×9= 8×8= 4×9= 6×8= 7×7= 4×9= 6×4= 4×1= 6×5=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每-组的3道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题情景图。

(2)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排成一字形。10棵树总长多少米?) (3)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订正时,请一名学生说说,为什么有10棵树却只用5×9来计算呢?

虽然有10棵树,但第1棵树到第10棵树的距离只有9个5米长,求9个5米有多长就要用乘法来计算。

3、完成练习二十10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积累运用

1、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背口诀。

从“一七得七”背到“九九八十一”。

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 1题。做完后,全班集体评讲。

3、用手指帮助你记住9的乘法口诀。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不清楚、想问的吗?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乘法口诀表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探索的乐趣趣。 教学过程 一整理知识要点

1、面忆所学的乘法口决。 提问:我们学了哪几个数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 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 1+2+3+4+5+6+7+8+9 =45 学生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三、互动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2)想一想: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组交流,整理知识

(1)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六单元

7、

8、9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内容来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

二、巩固联系,发散思维

1、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写出45道乘法算式。 (不写口诀,只写算式)

2、计时算。

6x7

9×4= 39+8= 9×92 64+6= 23-7 3×72 4×8

25×6= 7×9= 8×3=

43+20 7×5 6x4 9×82 7×82

8x5 5×9= 7×72 2X65

我用了( )分( )秒,做对了( )题。

做这些算式应注意什么?

3、填空。(每句口诀下写2道乘法算式)

( )十二 ( )二十四 ( )十八

4、最大能填几。

(

)×8

(

) ×5

)

7×(

)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辆小汽车准乘5人,9辆小汽车能乘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红红拿了50元去买文具用品,一盒笔芯8元,她买了5盒后还剩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水果店里有苹果、梨子、香蕉三种水果,苹果每斤5元,梨子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

根据以上的信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4、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

3、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

二上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教案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二年级上册_表内乘法复习_教案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