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3:

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并存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加强现代节水农业前沿与集成技术研发,创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现代节水农业新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危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本项目以作物用水生理调控技术与品种、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与装备、作物精量给水技术与产品、异源水安全利用技术、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挖掘作物自身节水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实施智能化精量给水,开发新型农业水源,全面提高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建立现代节水技术创新平台,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的紧密结合,提升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此次发布的是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19个研究课题,包括:(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4)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6)海冰资源淡化与利用技术;(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8)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9)作物需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15)绿色环保多功能保水制剂;(16)全降解保水地膜;(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本次课题申请指南安排总经费为1.505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85亿元,地方、企业配套和单位自筹0.655亿元。

二、指南内容

课题1.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与利用

研究目标:以挖掘和发现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鉴选和利用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为目标,利用作物自身节水遗传特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旱区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从渗透调节、忍耐干旱、强吸水低散失、协调生育进程四条途径整合现有鉴定筛选指标,鉴选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性状,研究抗旱节水型、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筛选技术;在北方干旱代表性地区,筛选节水抗旱、水分高效利用型作物品种。

主要考核指标:确定与作物节水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建立水分高效利用型和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筛选鉴定优化指标体系及鉴选技术;筛选出抗旱节水型主要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中等干旱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10%以上;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型农作物品种20个以上,在相同供水条件下,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8%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获发明专利3-5件,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形成抗旱节水型作物品种筛选基地2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50万元。 课题2.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

研究目标:以揭示作物生理需水与用水过程,探明作物自身生理节水潜能为目标,挖掘作物节水潜力,实现作物抗旱节水增产。

主要研究内容: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水—作物水—生物量—经济产量的转化过程,探明水分亏缺下作物产生适应─补偿的高效用水生理过程;研究作物各生育期个体、群体对水分亏缺产生适应、伤害、补偿的条件,作物产生生长补偿、光合补偿、代谢补偿的类型、强度,以及作物生理节水潜力;研究可有效调控作物水分传导、气孔反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吸水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作物水分补偿效应产生的条件和类型及其对作物光合、蒸腾和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生理节水潜力;提出对作物产量和干物质形成具有明显补偿效应的调控技术,开发出1~2种生理节水调控制剂,其成本与节水调控效果明显优于现有产品水平。获发明专利3—5件。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 课题3.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揭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建立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构建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确定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农作物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确定作物经济需水量标准与最优蒸腾量;研究区域作物生命需水信息时空变异仿真及尺度转换技术,研制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基于作物水分、土壤水分、气象信息的智能化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主要农作物的经济需水量标准;建立全国数字化作物需水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内插查询或预测某点作物需水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5%;形成基于土壤水分、作物水分和气象信息的智能化非充分灌溉预报系统及决策支持软件,建立田间非充分灌溉技术体系,开发出适合非充分小定额灌溉的施灌控制设备与产品3—5种。获发明专利3—5件。上述技术应用后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5%—30%。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 课题4.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降水—土壤水转化效率、抑制农田土壤无效蒸发,实现作物充分高效利用自然降水。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农田降水再分布特征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农田土壤水库的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究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扩蓄增容技术,以及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开发可抑制土壤表面无效蒸发、有效改善土壤持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建立降雨径流调控和作物高效利用的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构建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降水资源转化与作物高效利用技术规程或标准;提出降水—土壤水再分布与转化过程动态模型,确定主要区域农田土壤水库有效库容与扩蓄潜力;研制出具有土壤水库扩蓄能力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5%-10%,提出农田地表径流调控及利用技术,径流利用率提高10%。获发明专利3—5件。综合技术应用后,降水利用率增加10%—15%,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3kg/m3。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600万元。 课题5.再生水作物安全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水资源利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压力。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作物品质的影响及监测与评价技术;主要农作物再生水安全灌溉的量化指标体系及技术标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下的作物安全高效灌溉制度;研究再生水灌区多水源联合调度与调蓄技术及规范。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与农作物质量的影响规律,制定再生水灌溉技术规范,形成利用再生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及主要作物的再生水灌溉制度。再生水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节水20%—25%,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 课题6.海冰资源化与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以缓解我国环渤海地区农业缺水矛盾,有效解决滩涂盐碱地综合开发用水问题为目标,开发新型农业水源,扩大农业可利用水量。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海冰淡化实验处理装置,开发海冰淡化技术,研究滩涂陆基海冰开发集成化技术;研究海冰资源化及作物高效安全灌溉利用控制指标,盐碱地海冰淡化种植技术,基于海冰高效利用的无害化与高效灌溉技术;研究不同淡化标准海冰农业灌溉利用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利用淡化海冰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形成滩涂陆基海冰资源开发技术,海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与灌溉制度;建立滩涂陆基海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淡化海冰含盐量≤3‰,海冰淡化灌溉不会引起土壤质量退化。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00万元。 课题7.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灌溉条件下和采用微咸水灌溉所产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为目标,降低农业用水过程中的土地质量退化风险,综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保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安全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温室、大田滴灌条件下,农田水分、养分、盐分迁移与累积过程,及其对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技术体系与精量灌溉技术及其灌溉模式;研究微咸水与淡水混灌技术,微咸水与淡水轮灌技术,微咸水与雨水合理利用技术等,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微咸水灌溉制度。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质量安全的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技术,形成水盐调控精量灌溉模式与技术标准;建立微咸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主要作物微咸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形成微咸水灌溉水盐监测技术。技术应用后,保持土壤的盐分平衡,不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作物增产10%—15%,获发明专利3—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 课题8.作物用水信息实时采集设备

研究目标:以解决土壤、环境对作物用水信息采集的过度干扰性,以及土壤剖面水分采集的多点、定位监测问题为目标,开发作物用水信息采集装备,实现作物用水信息实时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适用于多点、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状况的新设备,适用于温室和田间条件的土壤水分自动监测新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研制适用于连续自动监测作物用水信息的新设备,用水信息监测探头布设方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制基于环境信息的农田墒情预测和灌溉预报技术,适用于主要农作物的便携式灌溉预报装备;研究不同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相互关系,探索多种监测方法的集成应用技术,建立基于多种监测方法的作物用水信息集成处理系统,构建基于作物-环境节水技术的分布式、数字化灌溉管理决策系统。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对各类土质均有较好的适用性,误差不超过2%;研制的定位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监测设备,误差不超过2%;开发的以作物信号为基础的作物信息采集设备,监测误差不超过5%;研制的灌溉预报装备适用于主要农作物和灌溉方式,数量误差小于5%,时间误差小于3天。获发明专利4—5件,获得软件登记5~6个,设备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9.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

研究目标:以提高农田需水信息诊断与控制灌溉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为目标,解决农业用水过程中的智能控制与自动化问题,逐步实现农田灌溉及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信息采集、传输技术、变频与多路分区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控制灌溉系统,实现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田间灌溉过程的实时控制和信息反馈;开发灌溉系统智能诊断与自动控制的支持决策软件。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智能诊断控制灌溉技术系统,开发支持软件,获发明专利3—5件,软件著作登记3—4项。使管理成本减低15%以上。技术应用控制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0.激光控制平地与精细地面灌溉设备

研究目标:为了保证地面灌溉质量,研制与不同牵引设备动力相适应的激光控制土地精平系统,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土地精细平整工程优化设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光学、机械、电子、液压为一体的低能耗、高效率,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研究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灌溉过程控制反馈理论与方法,开发适用于地面灌溉过程控制反馈与精量自控的灌溉设备,建立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精量控制地面灌溉决策支持管理系统;研究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方式下优化设计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灌溉技术要素组合应用模式,开发相关的灌溉控制设备。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与不同动力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能耗、高效率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成套设备,及工程优化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土地平整精度达到2cm,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灌水均匀度提高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开发精量自控灌溉设备,根系分区交替灌溉,设备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获发明专利4—5件。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1.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

研究目标:以解决轻小型喷灌机组整机配套性差、均匀度低、能耗高、适应性差等问题为研究目标,提高喷灌系统的适应性、配套性,开发变量喷洒低能耗轻小型灌溉机组,提高喷灌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变量喷洒喷头与设计软件,研制压力/流量控制装置,开发低压变量喷洒小型移动灌溉机组,降低能耗,提升轻小型喷灌机组的整机性能;利用智能控制技术,研制可智能控制的轻型移动喷灌机组,开发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的轻小机组,提高轻型喷灌机组的适应能力;利用材料改性技术,研制抗磨损、耐腐蚀的配套管材及管件,形成适用于移动喷灌的配套产品。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低能耗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能耗降低10%,装置效率提高5%—8%,系统成本降低15%-20%;形成轻小型移动灌溉机组研发和生产基地,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2.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半固定管道式喷灌系统主要部件(喷头、移动管道、给水栓等)形式单

一、功能有限、使用不便等问题为目标,开发轻质多功能喷灌产品,提高喷灌装备质量与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理论,研制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提高喷灌头的适用性;针对铝合金管道强度低、易腐蚀的不足,研究镁合金挤出技术和防腐工艺,开发薄壁镁合金喷灌管材及管件,增加喷灌移动管道的品种和抗腐性能;利用3S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实现喷灌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控制;研究自反馈机制,开发智能控制恒压喷灌系统及支持软件,提升恒压喷灌系统性能;利用CAD技术,开发喷灌系统智能化设计软件,形成标准化、自动化的喷灌设计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研制出扇形旋转喷头、低压雾化喷头、仰角/雾化程度可调喷头,正常使用寿命达到2000小时,开发出低投入性能优良的喷灌管材及配套设备,比同规格铝合金管材成本降低15%—20%,恒压喷灌系统能耗降低15%以上;设备成本低于同类产品的20%—30%,开发出记忆型半固定式喷灌给水控制阀,控制误差小于10%。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4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3.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解决滴灌系统堵塞问题为目标,研究抗堵塞滴灌灌水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下滴灌系统与产品。

主要研究内容:研制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以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利用精准灌溉理论,开发水、肥、药一体化的地下滴灌自动控制设备,形成作物优质、高产微环境;利用仿生技术,开发新型高效自洁净过滤装置,提高系统的抗堵性能;依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多功能地下滴灌布设和回收机具,支撑环保型地下滴灌;利用GIS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研发标准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等,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的地下滴灌设计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抗根系入侵、防鼠害、抗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及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制造偏差率小于7%;研制出自洁净过滤装置,自洁净率达到80%以上,开发出地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地下滴灌技术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4.微压滴灌系统与产品

研究目标:以降低滴灌系统一次性投资,解决系统运行成本较高问题为研究目标,开发经济节能型滴灌系统,降低滴灌系统成本和运行能耗,提高滴灌工作效能。

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微观水力学理论,建立基于CFD模拟模型和激光快速制造研发平台,研究微压(滴头工作压力水头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出微压滴灌灌水器,微压超薄壁滴灌带壁厚小于0.1mm,成本降低30%左右,制造偏差率小于7%;开发出低压压力调节器,起调压力不高于5m;开发出微压滴灌系统设计软件,形成微压滴灌技术规范。获发明专利4—5件。技术应用后,可降低系统能耗30%以上,应用面积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50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5.绿色环保多功能节水制剂

研究目标:以解决节水制剂功能单一问题、确保土壤质量安全,降低节水制剂成本为目标,开发环境友好型多功能节水制剂。

主要研究内容:以生物和原生矿物质材料为基质,研究低成本新型节水材料复配技术和合成工艺;开发吸水倍率适中、水分有效性较高、融保水、保土和赋肥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保水剂,形成不同性状和功能的保水剂系列化产品,完成新产品登记;研制可减少作物奢侈耗水的叶面蒸腾抑制剂;研究节水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模式。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新型节水制剂生产工艺,研制出新型低成本高效绿色保水剂,吸水倍率达100倍左右,有效使用期内释水效率达90%;开发出叶面抑制蒸腾剂,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0%以上;建立节水制剂田间应用模式及规程。获发明专利4—5件。节水制剂应用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30%。应用面积达10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3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6.全降解保水地膜

研究目标:开发降解速率可控、可全部实现降解的保水地膜,减小地膜覆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综合节水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以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料、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全降解地膜成膜工艺、性能指标,以及降解速率可控制的保水地膜复合配方;开发降解速率可控保水全降解地膜新产品,建立生产技术标准;开展产品田间考核试验与应用,提出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

主要考核指标:提出全降解保水地膜成膜工艺及配方,研制出全降解地膜新产品,降解速率可控,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提出产品生产标准,提出产品农田应用结果与使用规程;产品应用后可减少土壤表面蒸发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无有害残留。获发明专利4—5件。应用面积达500亩。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250万元,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及地方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课题17.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与节水潜力研究

研究目标:以解决我国未来农业用水安全问题为目标,建立节水农业数据平台,为国家节水农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系统、尺度效应、供给能力、用水成本等因素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影响,以准确预测农业用水需求及区域节水潜力,制定农业用水安全发展战略为目标,从人口与经济两大驱动农业需水增长的因素入手,利用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粮食生产、农业种植结构等统计数据以及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成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研究全国及不同区域中长期农业用水供需关系及节水潜力;研究农业用水与粮食生产关系的变化特征,分析不同时期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建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综合信息数据平台。

主要考核指标:建立我国主要区域农业用水量、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粮食产量的动态关系;提出主要区域农业节水潜力及变化规律;形成我国农业需水量及农业供水量预测技术;提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报告。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50万元。 课题18.技术集成基地建设

研究目标:以发挥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效益,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为目标,建设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基地,集中展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成果与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结合项目实施,在我国主要缺水区域重点建设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技术、水盐调控灌溉技术、精量控制灌溉技术、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等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研究不同技术与产品的区域适应性及集成方法,集中展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形成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

主要考核指标: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3-5个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及产品集成与展示基地,单个基地面积在200亩以上,总面积600—1000亩,基地农业综合用水效率比同区域提高15%以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提出不同区域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规程。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课题19.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研究目标:以增强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研究基础条件的差距,构建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依据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及技术创新需求,在提出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以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以及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降水资源转化与高效利用,新产品设计与快速制造,智能控制精量灌溉,以及现代节水农业数据平台等室内实验室;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基地,形成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探讨平台开放、联合、共享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主要考核指标: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建成1个开放、联合、共享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研发平台,平台硬件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室内实验室面积不小于1000m2,形成精干高水平研发队伍,能开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等研究与集成创新。形成1个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面积200亩,技术集成与展示基地农业用水技术水平和用水效率达到节水农业发达国家水平。

支持年限:5年 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经费为1000万元,课题承担单位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三、注意事项

1、课题申请要求

(1)课题1承担单位要求所在区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200亩以上固定品种试验研究场所及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

(2)课题17承担单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具有较长的数据积累和雄厚的研究基础;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组织和调动节水农业领域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研究。课题负责人要求熟悉国内外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沿,具有现代节水农业宏观战略研究经历。

(3)课题18申请时可根据课题内容涉及的区域类型和要求,以基地为单元单独申请,基地必须选择在西北、华北代表性干旱半干旱地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具有长期从事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具有技术集成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丰富经验;课题承担单位能够为课题实施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且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课题19承担单位原则上优先选择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国家级研究基地的,拥有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学科和高水平研究队伍,承担过节水农业领域国家项目,取得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能够为课题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配套经费。

课题申请指引农业部

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开放课题申请指引华南理工大学

重点项目申报指引

重点项目《课题指南》

课题申报指引

课题研究方向指引

岩土力学重点试验室IRSM开放课题申请指引

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新一代清洁炼焦工艺与装备开发重点项目申请指引国家科技部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
《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