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南京旅游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21:31: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南京旅游之我见

学号:姓名:

由于我是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大一新生,我希望可以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待南京的人文景观和它们的历史价值,从而可以更好的利用它们的文化价值,给现代人更多人文启迪,更多的历史感悟,从而达到旅游真正的目的,精神上的领悟。

首先,我们应该对南京的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它们的历史和过去,学习了南京旅游景观赏析这一课程我觉得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很多我不曾了解的历史,对南京也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学会了对南京的热爱。它的过去集合了荣辱于一身,曾经的繁华和奢华已逝去,它的耻辱却深深的打上了烙印,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

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孔子自古被人们尊称“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

自古以来,夫子庙仿佛秦淮皇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素有“江南佳丽地”之美誉。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 。“一带秦淮河洗尽前朝污泥浊水,千年夫子庙辉兼历代古貌新姿。”这里南京夫子庙重建的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它把秦淮河的清姿丽质和夫子庙的建设新貌含蓄而充分地展示出来,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 秦淮风光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蓝。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

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她既有历史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她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她慷慨放歌!

此外,像江南贡院是历代人文学子学习考试的地方,王谢古居,香君故居,瞻园,阅江楼,白鹭洲,南京古井都是充满人文气息,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都是南京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接着,我想把南京按照文化背景和时代的影响来介绍南京景观的文化烙印。最早应该是从佛教文化说起。南京曾经是几度佛教文化中心,在两汉前,我国还没有宗教。子曰:不语怪力乱神。宗教文化是渡海而来, 孙权时代的航海大概能达印度,否则南京不会有建初寺,信的是印度密宗。当时的南京就成了中印文化交流中 心,成了佛教翻译和传播中心。至东晋,不仅皇室平民信佛,许多以儒、道为汉文化正宗的文化精英,也开始 事佛,如书画巨匠顾恺之、张僧繇等,这些人一信佛,就有了一个小高潮。佛的口号也变得本土化:“众人皆 佛”,“众生平等”,“人心向佛”,也就是人心向善向真向美。此外,南唐,大明时期也都在南京发生过几次佛教高潮,因此南京的很多的景观都戴有佛教文化气息,是游客净化心灵的好去处,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里灵谷寺,“国内之最”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秘藏处 ,灵谷寺在紫金山东麓。是古代钟山70多座南朝佛寺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寺院,最初在今明孝陵所在地,后因兴建明孝陵而迁至今址。这里松木参天,景色宜人,有\"灵谷深松\"之称。

宝刹相临,佛子成行

钟山因为不凡的气度和形胜,曾引无数帝王将相竞相折腰, 当然也是宗教寺庙的首选之地。最早入钟山的应该是道教,被道家称为第31洞天的紫霞洞,即道家的场所。佛的“诚实”、“和诤”、“爱语”、“质直”、“清静”、“慈悲”、“正见”、“救生”、“布施”等宗旨,几千年来一直被留传,说明文化在嬗变中,说明人类在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诚信正直、环保节能中,真善美是永恒的,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至尊境界。这也许就是现代南京也要追求的吧。

六朝是永远的文化主题,而六朝古都江南春则是六朝文化之源。 吴孙大帝在229年缘何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南京,在南京20多年,是因为南京有了座钟

山。他借着钟山王气,三分天下有了他一份。他死后就葬在钟山,是钟山的王气助阵了他的帝业。曹操怕他,是赤壁之战差点当了俘虏。刘备借了孙权的荆州不还,还想攻吴,结果20万大军毁于一旦,自己未回成都死在途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诗人苏东坡的千古赞叹,曹刘,这两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斗不过一个年轻的孙权。

南京,因为有了孙权这个人,开始了千年都城梦,而东郊的钟山,成了六朝八帝的长眠之地。

在葬于钟山的八帝中,孙权因为被历代诗人作家的演绎,传奇很多。他管辖的地方也很大,辽东半岛至台湾都是他的领地,其时的航海规模之大,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只是到了隋唐,随着京都的往北迁移,中国又变成了一个大陆性国家。在钟山长眠的六朝八帝中,名气稍大一点的是宋武帝刘裕,他从一个赌徒成长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北伐时,他收复了长安和许昌,差点一统江山了。后来他又成为摄政皇,继而再夺皇权变成宋朝的开国帝王。刘裕能屈能伸的所作所为倒与他的祖上刘邦有异曲同工之美,可惜刘裕在位时间不长就长眠于钟山了。东晋自司马睿后,皇权旁落到将相的手中,葬在钟山的东晋五帝,有作为者不多,然他们在位期间,各种学术非常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和艺术家,儒、道、佛、玄、神等诸多学派,相互间虽有争辩,却相安无事。在这种氛围下,经济、科技也相应的得了发展。南京呈现出一番繁荣景象。

六朝石刻更是具代表性的文化遗物。从南京一出中山门,便看见路边屹立着一个巨大的六朝辟邪石刻。六朝石刻以辟邪为最上品。所谓辟邪,即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以其能辟御妖邪,故名。其总体势态有如狮子,故有些人直以“石狮子”呼之。其实,它与狮子的形状相去甚远。其体量之大,过于鲸象,远观之,立于旷野,负日载月,立地行天,壮不可状;其胸腹之挺健,远胜虎豹,近视之,巨石凌空,猛兽当头,威不可描;舌之长,张口一吐而垂胸;尾扫地,席卷如帚如风。它非狮非象、非虎非豹、非鹰非隼;如狮如象、如虎如豹、如鹰如隼。是天地间巨禽猛兽的集大成,给人以不吼则已,一吼震天;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行则已,一行万里而无可阻挡之感。从功用观之,它怎能不“辟邪”;从类属观之,亦只能称之为“神兽”;从艺术境界观之,它是力度的象征、壮美的显示,是苍浑、是俊古、是威慑、是神圣、是堂堂皇皇。说它抽象,它有形有体;

说它具象,而天地间实无此种动物。它是天地间无有而人文中独有、上帝未造而人类创造的历史轨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六朝胜地的骄傲。中国艺术求神以形、得意忘形的真谛于此可见得淋漓尽致。

金陵帝王气———南京——继唐宋开明清

自两汉后的南京,彰显了龙蟠虎踞之都城的千年魅力,六朝虽偏安,却坚持了汉文化300多年,又发展了对黄海、东海、南海、北海的海上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之后出了盛唐的全方位开放。600年前的大明开国定都南京后,又继六朝的为政方略,王朝船队从南京出发,七下西洋,这是人类历史上东方对西方最盛大的也是最早的和平造访。朱元璋、永乐大帝、郑和给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和古迹,让国人时常想起他们,凭吊他们,他们也似乎惟有在这座城市里,才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让人缅怀他们的业绩。

大明朝是汉文化数千年来最后一个一统江山的封建帝国,明开国之初在南京文化是开放的、创新的,当时有数十个国家的使节常驻在南京,这是有文物古迹所佐证的:现在我们天天能见到的世界第一大城垣明城墙,一改历史皇城的方正规矩,筑成了一幅虎踞龙蟠图形;还有洪武帝自己在钟山下的陵寝,也创造了他独特的构想,成为日后帝王陵寝仿效的典范。从明孝陵中我们可以看得到当年的辉煌,也折射出了当年灿烂的文化。如今的明孝陵则已经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历史有很大的意义。

博爱精神和谐天下——南京——结束帝制开创共和

尽管南京现在已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昌盛。然民国留给这个城市的文化,至今仍是伸手可摸。在当年的首都建设计划中和我们现在看到众多民国建筑,体现了传承和容纳的一个民族的风度,因而成为南京众多建筑的特色,成为近代建筑经典,使观者为之赞叹。

结束帝制,是结束一种与世界不合拍的文化。开创共和,是开创一种与世界先进理念相融的文化。“民国文化看南京”,看民国建筑只是看文化的一种表象,而深层的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里的隐含着的文化规律。文化是一座城的魂,也是一座名山的魂。

中山伟陵大气磅礴——钟山——一座中山陵半部明国史

孙中山在北平去世,三年后灵柩运到南京奉安在国都中山陵时,南京城里万

人空巷,再次呈现了南京这座城对于杰 出人物的情结。钟山,再度成为民国时期最富传奇一座山。接着,谭延闿来了,廖仲恺、何香凝来了,邓演达来了……再接着是浩浩荡荡的北伐将士们以及百名中国、美国、苏联航空烈士;除此外,继天文台、植物园、中央体育场、图书馆、音乐台、流徽榭、行健亭、静思亭、仰止亭、永丰社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后,又有了主席官邸, 孙科公馆、林森宅等中西合璧的民国别墅建筑,星罗棋布在钟山上,一改千年帝王陵园的风格,成为一处融东西方文化、囊帝王陵园、英雄豪杰墓碑与自然风光、名胜 古迹、旅游观光和休闲居住于一体绝版名胜。值得耐人寻味的是中山陵“钟”字形状的设计理念,可以堪称中外陵园艺术的一个经典,这理念使数以千万计的谒陵者, 在瞻仰一代伟人后,要警钟常鸣似地铭记“天下为公”、“同志仍须努力”、“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嘱托。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钟山风景区的民国文化具有温馨的亲和力,中山陵已不再仅仅是一座陵园,承接着数千年 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演绎成当代人的一个民族情结,成为架通海峡两岸同宗同祖的一座桥梁,激励着海内外华人博爱奋斗的意志。

纵观历史,南京是一个历史浓厚,文化底蕴极为丰富的城市,近代史中的南京大屠杀给了南京多少阴影和辛酸,历史也成过去,但我们后来人必须牢记这些充满耻辱的过去,不断的励志和奋斗,如今的南京被评为最伤感的城市,一股忧伤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头,给南京的文化氛围又带来了别样的感觉。

南京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此的丰富也是少见的,我相信只要学会合理开发和利用,他的人文价值肯定都能在旅游发展过程真正的体现出来,真正的给旅客无垠的思考,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代社会,精神文明也是不可缺的,否则社会永远都不会完整。我对南京的旅游发展充满了更多的期望!

南京旅游

多手段全方位打造南京旅游品牌之我见

南京旅游心得体会

南京旅游攻略

南京旅游攻略

南京旅游线路

南京旅游口号

南京旅游2天

南京旅游日记

南京旅游线路

南京旅游之我见
《南京旅游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南京旅游免费 我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