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应对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国际贸易与实务)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5: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应对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一、跨国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跨国汽车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08年前7个月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轿车,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75.05%,比去年全年略有上升。

2中国轮胎80%的市场份额将要被外资侵占

跨国大型轮胎企业发展路径同时开始从高端向低端切入,无限挤压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空间。固特异在近年经营策略转向销售渠道、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之后,开始宣布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授权汽车服务网络,旨在改变传统轮胎零售店经营模式,为消 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结果,他们在短短6个月内筹建300家零售加盟店,创下几乎平均每天开设两家新店的惊人纪录。

在巨额市场面前,中国本土轮胎企业无疑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08年特别向社会推荐的六大自主品牌产品,包括万力、三角、玲珑、好运、BCT、海大等,总产量和市场覆盖面只占全国的25%。

3、很多跨国公司占据了中国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

跨国公司占据中国市场半数以上主要源于五个方面的强大优势:

1、产品差异性

但是现实世界中,市场呈现不完全竞争是常态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众多生产者即使生产和销售同一类产品,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规格、品牌、商标等多个方面,谁掌握了差异性,谁就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正是由于其生产产品的千差万别,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2、技术研发投入与技术垄断

跨国公司由于其庞大的资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进行大量的研究开发投资,通过率先技术创新,从而形成技术领先与技术垄断,如拥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专利技术、生产诀窍、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3、市场垄断优势

跨国公司拥有多国营销网络,长期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技巧,往往在细分市场上某一个或某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很高,容易形成单边垄断或寡头垄断,操纵市场价格等。

4、新型的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用内部协作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节约利用外部市场时产生的过高的交易费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了可以称为“虚拟内部化”的新形式,即不以股权参与为主要形式,而是以战略协议来构筑内部市场,从而既能享有传统内部化的好处——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又能获得节约组织管理成本的新优势。这种新形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

5、价值链分解与整合的全球战略优势

全球战略优势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组织效率。对外直接投资和日益发展的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由此带来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现象也在国内呈现白热化状态。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内涵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称公司内贸易)是指在一个公司控制下的国际商品流动,即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起作用的日渐显著,跨国公司企业内部交易也日益增多,这使得国际贸易中企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国际分工也不再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协调,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分工日益重要的协调者和组织者。在跨国公司内部,存在着一种“垂直式”或“垂直专业化”的分工形式,即跨国公司的某种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由地处不同国家的子公司来完成,处于某一生产阶段的子公司就会从其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输入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加工后输回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由此产生了“垂直贸易”。这类分工通常是由贸易国之间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贸易产品在要素投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三、跨国企业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品牌效应。跨国企业纷纷打出自己的品牌,并通过大量的广告,树立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加上良好的公关效应,于是将自己的品牌深入广大中国人民的心。也有不少的企业通过收购冷藏的政策打败了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派推向市场。使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稳定,并慢慢占领了中过市场。Eg:宝洁,沃尔玛,强生等(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下面的是网上资料)

第二,转移价格往往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由于内部贸易采用转移价格手段,达到跨国公司的特定目标,如将资金调出东道国,规避东道国的税收,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等。据有关部门的数字表明,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亏损高达4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5%,因此许多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无利可分,甚至连年亏损。令人深思的是这些企业的外方却不断增资,合理的解释只可能是这些企业的外方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侵吞了中方的收益,实现了“虚亏实盈”、“中亏外盈”。可见,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侵吞了东道国合资方的利润,减少了东道国的税收收入。

第三,内部贸易降低了东道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很多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力引进外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带动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发展(我国相同想法)。然而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有时宁可高价进口国外关联公司的原材料、半成品,因而降低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例如,某合资企业生产用的主要原材料阿苯达唑,国内许多厂家均能生产,而且产品质量很好,但该企业的合资外方却拒绝使用高质价廉的国产原料,而高价从其他国家的子公司进口。

第四,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使国际关系复杂化。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内部贸易侵占了东道国的利益,破坏了东道国的投资声誉,而且使东道国在制定外经贸政策时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内部贸易中的返销假活动使得进出口国地位改变,改变了双方的贸易差额。不利于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改善。这些矛盾显然会造成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化。例如,美国以巨额贸易逆差为由向其贸易伙伴施加压力,如要求日本开放市场、汇率升值;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等。

四、针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及影响,提出中国作为东道国对内部贸易的管理对策.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五方面:

第一,控制在华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

A在不断完善,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转移定价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一是引入了“独立交易原则”;二是明确了企业及相关方提供资料的义务;三是补充了一般反避税规则,如“成本分摊协议”和防止资本弱化等限制性条款;

B、加强税收征管以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我国必须对未按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的企业,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坚决予以处罚;对转移定价造成利润流失严重的企业,应在政策行为上予以限制和处罚。此外,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跨国公司内部交易中“公允价值”是否公允的认定;

C、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且搞好国内软环境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络。确定关联企业间作价是否合理是实施转移定价调整的关键,而掌握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产品及劳务等交易的价格信息是判断作价是否合理的依据。现在,我国尚未有一个权威的价格信息机构为税务工作提供信息,为此海关、税务、商务部、商检、保险、金融、工商、审计、统计机构等国内各部门应进行有效配合,建立健全价格资料的反馈机制,积极开展国际税务合作,共同控制转移定价;

D、进一步完善预约定价协议制,从世界范围来看,预约定价(APA)被认为是解决转移定价反避税的最有效方式。预约定价制也叫预先认定制,其核心在于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定价事先加以确认,将转移定价的事后税务审计变为事前约定,目前我国已引入了预约定价制度,但这种被经合组织推荐的方法执行起来非常繁复,今后我国应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

第二,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物料、技术和人员等环节入手,提出了利用当地化的管理对策.第三,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环境两个层次,提出了制约内部贸易的因素.

第四,从国内微观企业的角度,提出控制经营权、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其他管理措施.

第五、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控制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国际贸易与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 常用贸易术语中英对照

国际贸易实务 贸易术语培训大纲V.02

国际贸易与实务问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与实务(三)

国际贸易与实务论文

国际贸易与实务模拟题

国际贸易与实务习题

应对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国际贸易与实务)
《应对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国际贸易与实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