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读代讲”阶段感悟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读代讲”阶段感悟

众多的语文教育专家几乎一致的认为:“读”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言语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田若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这个百遍究竟是怎么读,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到底要给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要“以读代讲”,通过读书要让孩子有什么具体的收获,有哪些方面的提高,我想有了这些思考之后才不至于我们老师以为到处是精彩纷呈的景象,课时孩子面对的确是单一的语文场景。

首先列举教学中的两种基本现象

1、“带着微笑读”

这是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其实读的形式是多样的:指名读、分角色读、大声朗读、自由读……但认真研究课堂中的读,每一种读其实都有其目的,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我们不难发现“带着微笑读”其实老师的要求,他所要达到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意思,或者说是感受人物的心理。老是想要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可是只在外在的这些理解层面上让学生生硬的从外在的形式上进行朗读,读的效果可想而知。

2、“学着他的样子读”

“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几乎成了一些老师的口头禅,那么我觉得这句话是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声音响亮地读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老师听到课堂当中有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之后,会变得欣喜若狂,这个时候,老师会说:“好,很棒,你来再读,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这样的要求脱口而出。其实每一个人在朗读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望文生意,由意定情。有你的感情去控制你的发声。同样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他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那么怎样读才是有感情的读,这种感情应该是每个孩子自己情感的体验。所以,为什么要学着别人的样子去读呢?我们追求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如果单纯追求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这跟新课标所提到的要摒弃那种拿腔作调、矫情地读书是背驰的。当然,老师也谈到的,“以读代讲”的课堂当中说出现的热闹的景象:你来读、他读、一起读,我们一块再来读。老师该启发的不启发了,学生该写的不写了,学生该思考的也不思考了,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两种思考

(一)、读,不仅仅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教学手段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那天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一种教学设计:读了这句话以后,谁能用可是来说一句话呢?有个学生说后,老师说:“对,可是,就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再读。另一种教学设计:同学们,请你来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疑问没有。有同学问:“一家人团聚,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为什么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呢?”然后有学生回答:“因为那天天色不太好,天色不太好,父亲就回家了,父亲很忙,忙着外出打工挣钱。”这时候老师就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资料袋,资料袋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被学生抓到了“许地山是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这样学生知道了他父亲其实不是去外出打工挣钱,而是在忙于革命事业,那么许地山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这对后面作者对父亲的一番话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回归朗读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第一种设计老师将朗读作为一种目标,作为一个结果。而另外一种教学设计,教师引导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指导读、评价指导读,等等,让这种过程由朗读变为感受,再由内在的感受回归到了朗读,不论是理解还是朗读指导,都有了层次性。可以看出。两种教学环节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后者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突破了重难点,将内容寓于读的过程中。“以读代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目的,更是一种手段。

(二)、面向全体,丰厚初读

于永正老师在《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说过这样几句话:“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读书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内容理解了,将感情体会了。把课文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就要有多种形式的读,每一种形式的读都要给予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这个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朗读的训练,朗读训练其实是“以读代讲”当中的一个点。这其中有正确、流利地朗读、静心思考的默读,由老师的读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范读、师生交流的引读……学会朗读、学会默读、学会浏览、学会在读中思考,读书中有自己个性化的一种体验,这样的能力,这样的习惯,将来学生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会让学生受益。但在很多的语文课上,学生这个时候不要谈什么再创造,甚至读错字连最基本的正确都难以达到,更谈不上有感情,谈不上有思考。“以读代讲”也就新根本上得不到落实。究其原因,就是初读不到位,书中的长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读会,教师要在初读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课文里边多走几个来回。通过初读,学生才能在精读、品读中进行“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情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当然,“以读代讲”不仅仅是读的形式问题,更是对表达内容的一种深入地揣摩,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更应该深入感受文字后面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要用各种变式的朗读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一些活力。

(三)以读代讲 以生为本

1、以读代讲的根本在于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地位以及对自己准确定位。

2、以读代讲力求整体感知,有效避免了肢解

3、以读中发现代替分析讲解

“以读代讲”当中的“读”是语文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当我们理清了教学时,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这些问题以后,“以读代讲”才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阅读教学点滴感受

小学语文“以读代讲”经验总结

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尝试doc

新密市以读代讲交流汇报材料

读三十讲感悟

以读带讲心得体会

转载:小学低年级以读代讲教学的重要性(版)

以读为主 精讲精练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以读代讲”阶段感悟
《“以读代讲”阶段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