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7: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自然灾害,能举些例子吗?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首先,我们探讨: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有什么危害?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老师总结:

1、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雷电 :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3、严重暴雨洪涝,使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们无家可归。

4、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5、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6、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二、具体的实例

1、1994年,9417号台风灾浙江瑞安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全省受灾农作物750万亩,死亡1126人;1996年,9608号台风先后在台湾基隆和福建福清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5400多万亩,死亡700多人; 1997年,9711号台风先后在浙江温岭和辽宁锦州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亿多亩,死亡240人;2001年广西连受“榴莲”、“尤特”两个台 风袭击,出现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全区48个县市区上千万人受灾,4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

2、1995年7月, 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

三、分析台风、雷击、洪涝形成的原因

1、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所以一般说来,沿海地方较多发生台风。

2、雷电是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开腔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3、南方夏季的降雨是手夏季风的影响。由于进来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大陆气团的势力强 ,所以最近夏季风始终停在南方而深入不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南涝北旱的局面。

四、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如何防范台风和洪涝:

(1)在台风来临前,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2)千万不要在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在建工程、游乐设施、各类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地方逗留。

(3)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阳台、屋顶上的花盆、屋顶杂物,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筑材料等容易被风吹落造成伤亡,因此这些物资要及时转移。

(4)暴雨可能造成水利工程失事。一旦发生险情,可能受影响我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当遇到危险应及时地把有关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2、如何防范雷击:

(1)不能停留在建筑物的楼(屋)面上。

(2)要注意关闭门窗。

(3)不宜使用花洒冲凉。

(4)不宜靠近建筑物的外墙以及电气设备。

(5)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没有防雷装臵的低矮建(构)筑物。

(6)不宜躲在大树底下。

(7)不宜在旷野高举物体。

(8)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工作、玩耍。

(9)不宜快开摩托车和骑自行车。

(10)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11)雷雨天停打手机。

五、小结

因此在这里我们总结以下几条经验:第一,当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时,首先是要保持镇定,不要慌张。第二,遇到这些突发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老师和学校。。同学们如果在平时多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多重视安全教育,从我做起,做到安全意识在我心,这样我们的校园将会更文明、更和谐、更安全。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防自然灾害教案

防自然灾害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小学生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推荐)

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防自然灾害

《防自然灾害》学习心得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