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想象充塞语文课堂

——新课堂,新方法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新课改带来新方法,新方法带动新课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余庆县城关中学

王 梅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来辅助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多媒体目前正在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像讲台、黑板一样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基础设施,这是时代赋予语文的教学需要。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优化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应用型极强,交际性地工具,必须依托现实生活而存在,脱离了生活,语文就成了无源之水,丧失了活力和沉淀的厚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实践、感悟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多媒体的出现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和魅力。

1.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知道:课堂的效率和课堂所拥有的信息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课堂知识的传授途径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口授和板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教学传播方式速度过慢,这样必然会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老师课堂效率,妨碍学生获取知识的进程,而当我们开始采用多媒体来辅助语文教学时,我们充分应用信息含量丰富的音频、视频、图像素材,在同样多的时间学生传达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传递的信息量。原本要口授两节课的内容,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便掌握了知识,课堂效率很容易提高。

2.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多媒体辅助工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好需要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张力,想象空间的形成能够使学生更好,更便捷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合理利用各类多媒体素材,对抽象的物体进行生动形象的表现,再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例如在实习期间,我们在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时,考虑到这首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如对“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理解上,我找来了大量描写春潮,海上明月的图片,从视觉上让学生明白当时的场景,同时在多媒体制作中插入音乐朗诵的环节,昂扬有力的配音朗诵,对学生有无穷的震撼力和新鲜感,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俗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丰富的交互形式赋予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新颖性、乐趣性,可以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们知道,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一块知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曾经有一位有经验老师在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考虑到刚开始学生对文言文没有兴趣,觉得内容又长又枯燥又难懂,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情况,老前辈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

搜集到欧阳修各个阶段的图片,真题来展示欧阳修的成长阶段,并找了一些经典有代表性的影响欧阳修成长的趣事,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对《醉翁亭记》中的事物,如琅琊山,醉翁亭,酿泉等景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进行了由近到远的推移,并附带文字的简单介绍;第二步,播放课文的录音。使学生对这篇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基础知识真正掌握;第三步,采用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的方式,丰富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把课文中文字所展示的各种美直观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犹如在身临其境中,自然的走进课文,投入主动积极的学习。

4.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工具能够以超媒体方式对资源进行组织和管理,即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的,网状地组织和管理信息,将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所代表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除了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也可以被反复使用,甚至发布到网络中供所有人共享,从而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授课时间,使教师可以将精力转移到观察学生的表现,与学生进行交流上。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是语文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飞跃和推进的必备武器。通过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老师对于教学过程插入更多自己的构想和方式,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运用特定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对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编辑,整合,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接收语文知识,品味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国语文的深厚博大。使语文教学真正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新课改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思索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新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