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 为人民服务

一、创设语境,导入课题,懂得什么是议论文。

师:同学们!上课前,首先请大家看一段**前阅兵式的录像。(播放阅兵式片段: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师:听到了吗?战士们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齐答)为人民服务!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那真是经久不衰、深人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师:打开第12课。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与我们以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设想

生1:这篇课文没有事例,只讲道理。

师:你说得很对。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如:《詹天佑》、《唯一的听众》等,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生2:这篇课文是议论文。

师:哦,通过预习,你知道了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那它与我们以往所学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区别?

生:……

师小结: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只是围绕一个观点,跟你摆事实,讲道理,分析问题,这种体才就是——议论文。你们知道吗?《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

师:说这篇课文很特别,还因为它是一篇演讲稿,是毛主席1944年9月8日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稿。(板书:演讲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过渡: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去摆事实,讲道理,请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1、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

2、课文围绕什么中心论点论述的?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一)、学生词

师:(幻灯出示)生字词,读一次(个别、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词语里有一个生字特别难写。(板书:鼎)

分析“鼎”字的笔顺和查字典的方法。 师:什么是“鼎”? 设想 生1:就像是寺庙里上香的那个炉子。有三个脚,圆形。

师:那可不是“鼎”,那叫——(众生答)香炉。

生1:我知道,我是说像它那样。

师:那你说对了,“鼎”一般也是圆形、三脚。(画示意图)

生2:“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的。

师:没错。“鼎”是古代人烹煮东西的器物,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

师:看到这个“鼎” ,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

生1:三足鼎立。

师:就像三国时曹操、孙权、刘备割据一方,三足鼎立。

生2:鼎鼎大名。

师:鼎鼎大名,名气真大啊!

生3:人声鼎沸。

师:你看,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师指示意图。)

生4:一言九鼎。

师:一句话九个鼎,说话多有分量啊!

师:老师已帮你们整理了一下,看——(出示含鼎的成语),齐读一遍。

现在请你们选2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在课文中记下来,注意把“鼎”写端正、写稳当,笔画笔顺要正确。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已自读了课文,请问课文围绕什么中心论点论述的?

生: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论述的

师:对,课文的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现在,我们再把论点读一次。(生齐读) 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先看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1:为人民工作

(板书:为人民工作) 师:你是根据哪个句子概括出来的? 生:第二句

师:是呀,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当然也有例外,如第一自然段。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寻找其他各段的论述要点。(生自学段2——段5,师巡视)(用四个字)

2、生2:死的意义。(板书)

生3:不怕批评。(板书)

生4:互爱互助。(板书) 生5:寄托哀思。(板书)

3、师小结:同学们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句,提炼了关键词,会读书,会概括,很好。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大家发现没有,原来那么长、那么难的一篇文章,现在只剩下了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谈了————(引读)这些问题

师:同学们,这样抓关键词、重点句去理解课文,理解文段的方法很重要,以后我们在分析文章时,多使用这种方法,这样就会化难为易。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生1:这样太简单了。

生2: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

生3:这么简单,大家不知为什么这么做,不知具体该怎么做。

师:那怎么办?

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

师:你说得太好了,提出观点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具体的说、深入的说,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从本段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第二句) (对比出示2句话) A、理解“完全”、“彻底” B、比较两句话的不同。

师小结: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这段话开篇就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板书:根本宗旨)

3、接着,主席在第二自然段论述了死的意义,我们再来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自由读。)

师: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主席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用了列举名言、举例子、对比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噢!引经据典,引用名人名言,怎样引用?(板书:引用)

生:主席引用司马迁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幻灯出示)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

(解释“固”、“或”“鸿毛”,整体理解)

师:真奇怪,主席不是伟人吗,为什么还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知道司马迁吗?什么年代的人?

生:(逐一回答)几百年,一千年,一千几百年,反正很遥远……

师:不,2000千多年。干吗要引用这么古老、这么久远的话?

生1: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很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在毛主席之前的名人,所以引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是以理服人吧。

师:对啊,古代的名人都这么说了,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句子)

(一生读。)

4、师:读得真好,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幻灯出示)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些名句读一次。(生读)

师小结:毛主席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于是,他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用名言)。

5、师:接下来,主席又用了什么方法证明观点呢?

生:对比的办法。

师:对比,怎么比?

(板书:对比)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课件出示语句)

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曾经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如果死了,就比泰山还重,但如果只为法西斯那些统治者、剥削阶级做事,就比鸿毛还轻。

师:(点击课件:而死) 死,什么意思?它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能换个词解释它吗?

生:(逐一回答)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师: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

生:闻一多、文天祥、岳飞、周恩来、毛岸英……

师:很好,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去死),同意吗?

生:(纷纷举手,逐一回答不同意,这个死,得用“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解释。

师:哎,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生:因为他们死的意义不同。 师:这样的人,又有哪些? 生:汉奸、犯罪分子……

师:同学们,读这句话时,我们该怎样读?

生: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憎恨、蔑视,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

师:是呀,同样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你们自己试试看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此句。) 师:好,谁来读?带上不同的感情。(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在主席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6、师: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举例子。

师:举谁的例子?

生:张思德的例子。

师:张思德是谁?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请打开课文58页,阅读资料袋。 (生阅读)

师:同学们,从资料袋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事例!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

所以平时我们要说明难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说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举例);要打动人心,还是可以用——(生接答:举例)。是啊,用上了举例,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所以,举例是证明观点的绝招、秘招、高招哦!

四、小结,布置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梳理了课文,知道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主要讲了为人民工作、死的意义、不怕批评、互爱互助、寄托哀思这五方面的内容,在论述“死的意义”时,还用上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让要说的问题层层剥笋,展示给我们看。(边讲边指黑板)

对不怕批评、互爱互助、寄托哀思这几方面的内容,主席又将采用什么方法去论述,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板书:

为人民服务

议论文、演讲稿

为人民工作(根本宗旨) 死的意义(引用、对比、举例) 不怕批评 互爱互助 寄托哀思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