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威宁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教学实效性》 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威宁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信息时代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当代中小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常识和操作技能。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进而转化成一种技能,非一朝一夕之功能为;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应用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当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都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小学,各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情况及教学实际情况良莠不齐,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我们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教学难题。比如,教师要在每节课中穿插讲授一些学生本来应该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无形中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教师考虑到要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放慢教学进度,这都与教学课时本来不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将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甚至是教学难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关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已经多次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条件,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电教媒体设备绝对化或简单化的理解和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由于受资源、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由此我们感受到,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因此,我提出“威宁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教学实效性”这一课题。如何改变信息技术课在农村中的教学开展,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与学,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使得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2、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产生教学效果最优的整个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而是从教学

实际出发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研究指通过确立课题,研究并解决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技术融合到教材、备课、课堂各环节以及对学生评价等诸要素中,从而最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系列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与假设

(一)借鉴的主要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这种方式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能够使得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学习。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的若干思想和方法。

3、马列主义哲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用整体联系、辩证思维的观点去认识、研究教学过程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等。

(二)理论假设

如果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马列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我们一系列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科学地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就能大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有力地推进课程改革。

四、研究的具体目标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信息技术广泛的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带来了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在于人的观念和行动,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更新。通过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2、实验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利用多媒体“交互性、模拟性、动态化”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课堂教学策略和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3、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4、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6、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进一步研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7、收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

8、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案例、交流材料等;努力探究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学手段,实现以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以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9、建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资源库、电子教案集、优秀课件集、优秀作品集。

五、研究对象

威宁县所有初中学校

六、研究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建构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校本师资培训新模式

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教育教学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把信息技术的运用看作是各类教学手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学生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要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法

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而信息技术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教学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七、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特征,创建信息技术培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3、自然实施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4、观察法和调查法。

八、实验检测

1、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人员利用多种媒体上课要成为自觉的行为,并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2、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落实课题,完善细则(2011年3月~2011年5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积累材料(2011年5月~2011年6月)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2011年6月~2011年7月)

十、预期成果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在课堂上广泛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信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一、保障措施

1、领导推动

深入课堂“观”课“议”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2、科研引导

课题组每月举办一次教学研讨交流会,深入课堂听课,督导课堂教学,使一切教学教研活动及时、务实、高效,沿着科学的道路发展。

3、典型带动

教务处和课题组及时挑选优质课进行研讨,将信息及时反馈本人,然后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培养典型,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带头作用、辐射作用。

4、制度推动

严格执行学校专门制订的课题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关于威宁县家庭暴力现状调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威宁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威宁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教学实效性》 实施方案
《《威宁县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教学实效性》 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