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训练案3:细节描写二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三作文训练案 编制:杨宽荣 审核:张焕新 包科:严强

2010-9-10 高三作文系列训练:记叙文写作

(三)

用典型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或作为文章的中心

【训练目标】

1.了解典型细节对刻画人物和组织材料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典型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或作为文章的中心; 【知识讲解】

在记叙文写作中,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中,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即典型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

所谓典型细节是指最能表现人物身份、经历、情感、习惯、性格等特征的细节。人物的独特性是由他独特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构成的,运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是人物描写最常用的方法。许多文学名著的成功,都得益于精彩的典型细节描写。《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从被窝里伸出的两个手指头,死不瞑目的原因是灯上多点了一根灯草,这个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穿长衫;《阿Q正传》中阿Q临刑前的画圈;《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红楼梦》林黛玉潇湘馆外的几枝翠竹„„无论是动作、语言、环境、肖像、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都使人刻骨铭心。

又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这个细节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在刻画人物上很起作用。主人公一出场穿的就是新的军大衣,暗示出这个警官是刚爬上去的;随着狗主人的不同而一再更换对狗的称呼、对狗的褒贬时,这件军大衣大起作用。警官听首饰匠赫留金告狗咬人的状后,俨然要严惩“罪犯”,但一听说是将军家的狗时,立刻态度大变,说:“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于是,掉转话头,指责赫留金。人群中议论狗,说不是将军家的狗,警官又大发议论,要好好教训“罪犯”,又听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结论时,大衣又发挥作用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脱了的大衣又穿了起来。最后真情大白,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于是,警官恐吓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并裹紧大衣,穿过广场径自走了。这个细节贯串全文,多方面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出场穿新的军大衣,显示警官的耀武扬威的气焰;变化无常的过程中,军大衣一会儿脱,一会儿穿,为自我解嘲作阶梯,生动地反映出警官对权势显赫的将军的恐惧,趋炎附势、媚上压下的狗类性格显露;狗咬人的案件不了了之,警官“裹紧大衣”走了,恐吓赫留金是虚张声势,灰溜溜地走是实质,趋炎附势的狗性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公正地断这个案子,只能溜走。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成了贯穿全文的思想性格的侧面写照,在文中发挥的光和热难以估量。

细节描写在大手笔文中,有时仅顺带一笔,也光彩照人。如《故乡》中杨二嫂“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顺手偷一副手套,表现了杨二嫂贪小便宜的坏习气。

典型细节在表现人物方面常常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时候,典型细节可以成为文章组织材料、叙述情节的中心,成为文章的线索,成为文章的“文眼”,成为文章结构的

1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三作文训练案 编制:杨宽荣 审核:张焕新 包科:严强

2010-9-10 凝结点,甚至直接作为文章的标题。 【例文导引】

例文一: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子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啦,你吃。”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上,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我俩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腮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可女儿吃了马上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再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用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作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点评】“妈妈喜欢吃鱼头”这个细节是全文的文眼,这个细节把三代母亲的形象串连起来,使得一个延续三代的故事显得集中紧凑。同时,这个细节有力地刻画了含辛茹苦、对后辈呵护有加的母亲形象,并且表现了好传统代代相传的主题。

例文二:父爱的高度

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 “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不去?”

2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三作文训练案 编制:杨宽荣 审核:张焕新 包科:严强

2010-9-10 “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点评】“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为了让儿子站得高,看得清,父亲总是默默地把儿子托起,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这确是一个代表父爱的典型动作。成年后的作者终于在又一次看露天电影时看到了这个典型动作中的内涵:“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作者用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表现了“父爱的高度”这样一个深沉的主题,阅读本文时,使我们不由产生了许多联想、回忆和思考。

例文三:拐弯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那,好象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点评】本文的作者也在寻找代表父爱的动作,但作者找到的不是“父爱的高度”,而是“拐弯处的回头”。可见能代表父爱的动作是多种多样的,父爱的表达是各不相同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现,找到表达父爱的独特细节。

例文四:踮起脚尖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3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三作文训练案 编制:杨宽荣 审核:张焕新 包科:严强

2010-9-10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突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这一晚,我不知道目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评点】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

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踞起脚尖向我走来”的细节典型而独特,表达真实,铺写充足,情感自然喷发。文末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作文训练】

请以“以你为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用典型细节突出人物性格或作为文章的中心,不少于800字。

4

作文训练案2:细节描写一

细节描写作文训练

细节描写作文训练

作文 人物细节描写训练

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系列训练细节描写

初中作文训练: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训练

细节描写二

作文训练案3:细节描写二
《作文训练案3:细节描写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