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0: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违章(不安全行为)作业的心理分析及防范

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有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但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发生事故,有专家统计,违章所造成事故的概率是每330次违章行为(不安全行为)会导致29起事故,其中1起为死亡事故。但发生的概率不到10%。如果每次违章都会发生事故,就不会有人违章。

要充分认识到违章和事故的关系。违章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一定发生事故,但对众多事故分析,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违章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误解:不一定出事故是大多数违章者的对违章行为的误解。在很多情况下,违章者都比较小心,知道违章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实施时比较谨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发生事故。当违章次数多了,就觉得安全规章制度是多余的,并不那么重要。殊不知,当违章者违章时不小心或发生意外情况时又加上处置不当,事故就不可避免。9月4日,02工区吊号头操作工钱某在吊辊筒时,首先违反规定把空辊筒放在地上,其次又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斜吊,再加上没有观察到吊板上的夹头已经钩住了存放架而继续使吊钩上升,导致吊板受力而弹出击伤头部受伤。我们估计,他的这种行为不一定是第一次,也不一定是他一个人这样操作,因为没有发生事故,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并继续违章操作。

2、诱惑:违章有时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具有一定的诱惑力。首先是方便快捷;第二是可以多赚钱;遵守规定操作确实比较麻烦,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多规定呢?是因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大量的事故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后作出的规定。简单比喻:如遵守交通规 1

则不乱闯红灯,红灯停,绿灯行为行人和司机规定了行走、行车时间,任何人违反她就有可能发生事故。红绿灯的使用,也是因为发生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以后为行人和司机制订了一种规定,要求大家去遵守。试想一下,如果道上没有车,就是红灯亮了,人走过去会出事吗?如果道上有车,双方都注意到了(意识到危险),也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当你既要闯红灯,又不注意观察,司机也不注意,双方都认为对方会避让(判断失误),这种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违章加失误就更容易发生事故。那么为什么要闯红灯呢?就是为了抢时间,而遵守交通规则可能需要浪费一点时间。

3、侥幸、欺骗:除了不一定发生事故,还不一定被发现,就促使少数人要冒险去违章。违章者大多数都有侥幸心理,表现为认为不一定发生事故又方便又可以多做多赚钱。其次,违章者还有一种欺骗心理就是不一定被人发现,有时看到有人来检查时就会表现的很守规矩,当没被发现后感到很庆幸,或发现后未受到教育处理而不当回事,因为违章今天多赚了多少钱。殊不知,事故会发生在谁身上,事实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身上,而事故发生后要忍受伤残的痛苦甚至丢掉性命,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伤害有多大,骗人骗谁呢?

4、模仿:有些人,看到他人违章操作,既没有被人发现受到教育制止,又可以多做多赚钱,又没有发生事故,就盲目地模仿他人的违章操作行为,最终发生事故。事后还在想,为什么人家这样做,没出事故,我做了就发生事故?人家这样做没人管,我为什么不可以(所以当被查到被教育处理时感到很冤)?上次这样做,没出事故,这次怎么就出事了呢?其实,违章(冒险)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的。

尽管我们不希望员工违章操作(但在很多情况下是看不到的,所以得不到及时制止)。在此,我们告诫员工,在你准备违反规定(模仿他人)操作时,想一想,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还有,你光看到他人部分的操作行为,没有看到关键的防范措施:如9月7日发生在02工区206#成型机上的兰某事故,当操作工发现帘布有问题时就想当然地上去处理(也许平时看到他人也是这样处理的,但他没看到别人上去时已经把设备设置在停止或手动状态而没有发生事故)。所以他在设备处于自动状态下也盲目上去处理,当帘布离开光电后,传送带随即运转而发生事故。

5、隐蔽性:大多数的违章者生怕被人发现,在每人注意时违章操作,直到事故发生才知道;违章行为有时稍纵即逝,有些违章行为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所以不一定被发现而能及时受到制止和教育;检查难度,不是所有参加检查的人员都能识别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就给违章人员造成误解。另外,管理人员的检查频次及覆盖面有限,不会经常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并加以制止。所以,员工要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要指望他人来发现,更没有必要采取欺骗的方法,要知道你的违章行为将会导致你本人或周围人员受到伤害。

6、麻痹大意:在很多情况下许多违章人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总认为自己的行为过程很短,没有那么巧会发生意外。如1997年9月4日00工区机修工徐某在检查密炼机下顶栓热电偶时认为操作工已经离开岗位,不会有人操作,再说只要看一下就可以,所以打开下顶栓后没有挂警示牌直接到密炼机平台上去检查热电偶,正当他用手检查时,操作工回到岗位,看不到警示牌(挂设警示牌是

设备检修的规定)又看不到检修人员,就以为已经修好准备接着生产,第一个动作就是关闭下顶栓,于是就发生了事故。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违章与事故的关系,希望曾经的违章者今后不要再违章,不要再冒险。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求全体员工遵章守纪告别违章,拒绝违章指挥。制止他人违章,保护自己,爱护他人,因为有时他人的违章行为会伤害其他人包括你自己。

遵章守纪是一种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产生于他对那种行为的价值观念,即行为动机。

人的行为动机是有二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对行为目的追求的程度,即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者的动机就越强烈。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行为者的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可利用的条件越多,则行为成功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也就越敢于冒险,反之亦然。最后形成行为动机的是行为者对上述二个方面(行为价值与行为能力)的综合比较、估量。人的违章违纪有时就是由于过高的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的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

每次违章违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有什么风险。其实不然,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违章违纪有关,这就是违章违纪与事故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违章者大多抱有: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性急、烦躁、粗心、自满、好奇等心理。

安全规章制度和纪律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因此,我们必须

清醒认识到,违章违纪就是走了肇发事故、发生伤亡的危险道路,难免不测,早晚铸成大错。

不论是生产者违章违纪,还是管理者违章指挥,都是对行为风险估量错误而形成的错误行为,因此,约束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是对遵章守纪的正确认识,只有科学地认识,才会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克服侥幸、欺骗等心理,才能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本公司员工的违章(不安全行为)现状分析

一、不重视,尽管再三强调,多次培训,收效甚微,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安全,最终导致事故;

二、与己无关,认为安全与我无关,看到别人违章不提醒,不制止,不汇报。看到隐患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被人伤害;

三、自我表现,认为自己有经验,以老办法、***惯去操作,忽视设备、环境、工艺、原材料、人员的变化盲目违章冒险操作;

四、侥幸麻痹,图方便省事,违章蛮干,怎么省力怎么干,怎么方便怎么做。如在设备检修时,因忘带工具,又不愿回机修间,用其它东西代替;

五、愚昧冒险,部分职工工作中不讲科学,特别是在设备抢修或生产任务紧张时,光考虑抢时间完成任务,忽视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冒险作业而造成事故;

六、逆反心理,有的职工与班组长或其他班组人员发生矛盾时,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了要他(规定)这样做,他非要那样干;

七、反常心态,有的职工因社会、家庭和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人体差错,表现为判断失误,行为失常,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

八、从众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有人不遵守规章制度,又未受到及时制止,马上就会有人跟着干;

九、强调理由,不遵守规定。片面认为完成任务要紧,完成生产任务又与自身利益相关,只要小心操作,就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我行我素;

十、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缺乏安全意识,对设备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当设备出现隐患时,不及时报修擅自处理,无经验和技术,又不主动请教他人,看到有人曾经这样处理过,盲目处置而导致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部门、班组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讲清道理,让职工知道违章(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尊章守纪的重要性,加强管理的必要性;认真分析以往的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服从管理;重视做好新职工的安全培训,带教师傅要传授正确的操作行为和处置方法,避免新职工误解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结合企业正在开展的“行为纠偏”活动,大力倡导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摈弃陋习。在目前,甚至可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设备还不能达到本质安全的情况下,特别要注重行为安全。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大技术革新,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环境的本质安全,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让职工养成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真正明白安全是自身的需要,每个人都重视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安全环保部俞国贤

2010年9月

违章心理分析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3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二)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心理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作业检讨书

违章作业原因

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
《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