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古镇资源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9: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春季学期暑假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 古镇资源的文化内涵

实践时间: 2014-08-22至2014-08-28 实践地点: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和顺古镇

学 院: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班 级: 2012级美术学

姓 名: 杨海静

学 号: 20121022115

目录

一、前言

二、历史悠久的和顺古镇

三、著名的华侨之乡——和顺

四、和顺古镇的文化内涵

(一)全国最大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二)元龙阁

(三)滇缅抗战博物馆

(四)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五)和顺小巷

(六)艾思奇故居

五、重要景点及其美食介绍

(一)陷河

(二)千手观音古树群

(三)洗衣亭

(四)双虹桥

(五)和顺龙潭

(六)百岁坊

(七)刘氏宗祠

(八)和顺文昌宫

(九)和顺地方特色美食

六、古镇文化再开发的优缺点

七、后记(实践心得)

一、前言

在我的记忆中丽江远比腾冲知名度高,但久闻那里人潮汹涌,沿街商铺、客栈喧闹的场面,把思古之幽情都惊散了。遂打消了前往的念头,义无返顾的选择去腾冲。

腾冲没让我失望,特别是步入和顺古镇时的那份惊喜,犹如走进陶渊明的“桃花源”。在偏远的西南边陲,居然藏着这样一座山清水秀,令人赏心悦目的古镇,而且文化底蕴深厚。6000余人的乡镇,就像个大村落,民国时,居然涌现过“代理总理”这样的大人物。

和顺这名字好,念着顺口,和和美美顺顺当当的意思也吉祥。古镇下边有条蜿蜒的像玉带一样的小河,原先叫“河顺”,后来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

和顺距离腾冲县城仅几公里,李老师边驾车边问:和顺门票每人80元,我可以把你们带进去,拍照没问题,可以省80元,但里面景点进不去,因为每个入口处都会查验票。犹豫了一秒钟,觉得这钱不能省。

腾冲最吸引人的,一是和顺古镇,二是缅甸翡翠。和顺和翡翠各有各的美都很惊艳,和顺的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默默接受所有人的赞叹;翡翠的美,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缘分才会动心。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一 页

二、历史悠久的和顺古镇

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中的汉族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的保留了中国明清汉族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汉族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兰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二 页

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

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汉族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

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三 页

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如此赞赏和顺。

二、著名的华侨之乡——和顺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四 页

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

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和顺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改革开放后,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展文化旅游,一跃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圣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村示范点。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

三、和顺古镇的文化内涵

和顺镇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现称和顺镇,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和顺地处西南丝绸之路要冲.具有600多年的开发史。这里山环水绕、文野平涛、杨柳含烟、荷塘飘香、亭台楼榭与明山秀水相映交辉,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风情画卷。被誉为 “南州冠”为了谋生,一代代和顺人远走他乡、追求梦想、足迹遍级南亚、东南亚及其其他国家。他们创立了云南最古老的跨国公司,创办了著名的益群中学,和顺图书馆。商业与文化熏陶,使和顺历史上人文蔚起,孕育了巨商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张兰廷、寸海亭,民国元勋李曰垓,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大批英才。儒商一体,尊师重教爱国爱乡,世代锦延,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以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五 页

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一举成名,入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得唯一的年度大奖。

和顺还是云南四个文化生态村之一。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座落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上,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落,千姿百态、引入入胜。保存完好的文昌宫、元龙阁、中天寺、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月台、照壁、牌坊、以及环村河畔的一座座洗衣亭,石拱桥和八大姓宗祠,都体现出和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这里田园牧歌式的秀美风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今和顺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随着“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思路的设施,和顺的未来必将更加光彩夺目。

(一)全国最大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位于和顺双虹桥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 “和顺阅书报社”,1925年由该乡旅缅华侨集资源,在些基础上创办为图书馆。1938年拆馆屋。兴建中西合璧式的新馆。馆址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主楼组成。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徒刑西式设计、落落大方、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六 页

气宇轩昂。馆内窗明几净、花木扶疏、环境静劾。藏书达7万多册,含大量善本、珍本古籍及地方文献,被张天放誉为“在中国 村文化界堪称第一”。门楣悬有胡适,张砺等名人题书的“和顺国书馆”匾额,墙上镶嵌着大量名人题刻,愈增添了图书馆的氛围。1980年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后,新建了“藏珍楼”,扩建了“景山园”,并将文昌宫等古建筑群划归图书馆管理使用,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的功能和接待能力。

(二)云龙阁

元龙阁位于和顺水碓村龙潭之南,始建于明代,清朝隆二十七年(1762)重修,是儒,道合一的道观,现为道教活动场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阁旁有泉,蓄水为潭,称为龙潭。元龙阁以此得名,寓水源龙首之意。阁依山而建、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观音殿组成,构思奇

七、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监绿水、拾级而上、宛若仙境。其中有许多匾联,如“元精含斗极,龙脉焕天枢”等,均出自名家手笔,愈增添了元龙阁的高古气氛。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七 页

(三)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是由柏联和顺公司创办的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博物馆于2005年7月7日建成开馆,馆址设在当年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上,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博物馆展示了民间收藏家段生馗先生20多年来收集和保存的3500多件二战文物,主要包括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众抗战等方面的文物。其中有李宗仁将军赠送抗日县长张问德先生的红藤杖,张问德先生《腾北偏安录》手稿,飞虎队全套微章,日军沾满鲜血的军刀、毒气弹、慰安妇用品等。博物馆分为“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5个部分。

馆内有雕塑一件,其原形是当年美军士兵在战壕中用炮弹壳做的和平鸽,体现了博物馆的主题——和平。此外,还有连战为博物馆的题词等。博物馆通过大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八 页

量馆藏文物、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真实再现了那段悲壮历史。

(四)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这一称谓不仅是这座民居的雅号,也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创办跨国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坊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政府列为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一院、二院展览着李氏宗族史及和顺民居文化。

“永茂和”商号是和顺及至腾冲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里有“东董西弯楼子”的称誉。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渐发展为跨国商号,总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九 页

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经营历史。

“永茂和”商号对地方,国家社会事业积极支持,为和顺图书馆,益群中学创建捐赠了大量图书和资金,抗美援朝时还为国家捐献过飞机。

魁星阁位于和顺石头山毓秀峰。由山门、过厅、魁星阁、观音殿、聚宿轩、纯阳楼等建筑物组成。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檐建筑,始建于明代,清朝降年间重修,现存建筑系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

毓秀峰为火山熔岩石峰,峰间怪石嶙峋,林木青团郁。寺内有古极两面三株,虽屡遭雷击,但仍生机盎然,威然屹立。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古树名木,受到应有保护。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 页

过厅正面立有碑刻两通,一碑刻着人李日垓先生诗作《双杉行》,系为保护寺中古杉而作的有名诗篇;一碑刻着郡人李根源先生的《和顺感旧诗》,乃先生1949年小住魁星阁期间的怀旧之作。此外,两侧熔岩上还有一组摩崖题刻。诗碑和摩崖题刻给景区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登上魁星阁极目远眺,广野平畴,远山近水尽收眼底,蔚为壮观。

(五)和顺小巷

腾越文化和顺文化的缩影和顺小巷,其中的大马帮博物馆,3000件文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反映华侨的创业史。小巷中翡翠大王家乡让你体验“玉出腾越、运自和顺”的翡翠文化。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古法造纸、木雕、扯丝糖、土锅酒、打铁、织布、洞经、皮影戏、和顺老物件等多项民间手工艺展示和马帮婚礼、马帮歌会等民俗表演。

马帮歌会:每天上午10:00—11:00,下午4:00—5:00在和顺小巷内有精彩的马帮歌会表演。在这里可以欣赏到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一 页

颁奖晚会上的压台戏,和顺古镇的《天下和顺》。还有腾冲傈僳族热情洋溢的歌舞表演。

茶道表演:在和顺小巷戏台,每天可以欣赏和顺艺术团的国粹和民族两套茶道表演,感受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

(六)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O年2月就诞生在水碓村。其父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艾思奇两岁就随父在外,先后在香港、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二 页

昆明、南京、日本读书,10岁曾回故乡居住了半年左右。青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193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抗战后援会宣传部长、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央宣传部哲学小组指导员、边区文联执委,解放后,当选为中国新哲学研究会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学校副校长兼哲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艾思奇是影响广泛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两本书,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丰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长期以来都是高等院校的哲学教科书。

艾思奇于1966年3月22日因急性心力衰竭病逝于北京,终年56岁。追悼会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毛主席在他的悼词上亲笔写下“党的理论”。

五、重要景点及其美食介绍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现有人口6千余人。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民族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三 页

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

和顺古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源于和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

走进和顺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

(一)陷河

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二)千手观音古树群

和顺古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阁的两棵秃杉,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也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

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四 页

前的捷报桥相连。一辈辈的和顺人先到千手观音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愿望,然后从这条古驿道上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

(三)洗衣亭

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五 页

(四)双虹桥

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

(五)和顺龙潭

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为和顺侨乡一胜景。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和顺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六 页

(六)百岁坊

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其中,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云南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水碓李氏石牌坊上有云南省主席唐继尧题写的“天姥峰高”。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七 页

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

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

(七)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内设和顺茶馆,这里可品到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闲、陶冶性情的首选之地。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八 页

(八)和顺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现被辟为腾冲神马艺术馆、魅力名镇展厅。

(九)和顺地方特色美食

和顺里有本地特色的菜品不少,一般都不贵。

菜品首推黄焖鸡和木瓜鸡。糖粑粑是和顺当地的特色小吃,味道不错,首选邮局旁边那家小吃店的,要趁热吃。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十九 页

腾冲特色小吃:大救驾、和顺三滴水、煮饵丝、坛子鸡、稀豆粉、撒撇、土锅子、大簿片、和顺头脑、粑粑、松花糕。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二十 页

六、古镇文化再开发的优缺点

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财富,人们有责任和义务加以保护,并继承发展。现今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的地选择更在乎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位,逗留时间大大增加,休闲度假旅游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而对于古镇来说,远景设计研究院认为开发当地古镇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一些好处或者说意义:

1、优化古镇结构、增加居民收入

发展古镇开发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古镇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古镇结构,拓宽古镇功能,延长古镇产业链,发展古镇旅游服务业,促进古镇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古镇居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促进城乡统筹、提升居民素质

古镇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古镇,使古镇居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古镇居民素质。

3、提升古镇文化、弘扬文化精神

通过挖掘、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古镇文化,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精神。

在21世纪社会我们越来越重视古镇文化与民俗民风的建设,人们开始由现代文明走向古俗文化。在节假日离开钢铁城市去寻找一份宁静。一个古镇的文化怎么在现代旅游业蓬勃生在发扬广大,并创造很多的价值这是各个古镇都在思考的问题,有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有些盲目的跟风却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

七、后记(实践心得)

泱泱古国,大河汤汤。中华民族几千年走来,积累了许多文化宝藏。中华文明的璀璨华光已经照耀着伟大的中华儿女几千年有余。我们珍爱我们的文化,因为它们蕴含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藏,我们欣赏我们的文化,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名族伟大的生命力,我们发扬我们的文化,因为它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二十一 页

不!这种行动不是文化的传承,而是文化的浮躁。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就是因为它那种精神,那种对人格的塑造的伟大力量,就是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是,我们文化浮躁,浮躁有三。

一、目的不明。

毫不客气地说,很多人并不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他们只是打着传承文化的旗号肆意招摇撞骗,为了大笔的金钱,为了大量的利益去做所谓的文化传承。如今的电视上,将一些封建迷信也捧做文化精华,大肆鼓吹,蛊惑人心,实在是令人发指。还有许多地方,为了争抢一个名人,到处打官司走关系。为了什么?为了钱!为了让用文化发财致富。本来,文化是可以用来致富的。但是,文化不是用来炒作着发财致富的,文化的价值也不仅仅就是让人发财致富用的,它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就说一个博物馆,里面文物的价值,绝对不是参观费得价值。可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如今的人,只看到了那个参观费得价值,却看不到文物本身的价值啊!

二、态度有误。

对文化的发扬目前大有一番大跃进的样子。好像要在十年之内恢复中华传统文化似地。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过一句话,在下十分同意,奉为经典。“文化的传承,不是我们一代人的事情,而是两代,三代,甚至子子孙孙共同的事情。”是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攒的文化,哪里是你能够在三年五载就发扬的呢?但是,如今的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到处是一片虚伪的文化热,从中传出的,确是一种真实的文化大跃进。

三、方法失当。

文化的发扬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名族共同的事情,当然,也需要有人领导,有人倡议,所以,我不反对媒体对文化的宣扬,反而赞赏。但是,由于有太多的浮躁在内,又不得不说。方法失当,是最要命的问题。中国人中,不乏有很多文化传承者,但是,他们都是在毕生研究,没有发动起周围的人来。所以,文化的发扬是需要发动群众的,不是纸上谈兵。但是,在发动群众之前,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二十二 页

必须要端正目的和态度,才能够取得效果。方法的失误还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文化的全盘接受。虽然是中华文化,其中也必然有糟粕,是糟粕,就应该果断去掉,不能够变着方地去圆它,否则,就容易误导人。我们要坦然面对这些糟粕。因为书是人写的,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是比见解不同,是比有犯错误的时候。方法失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脱轨。我们没有把文化好好地应用到现在生活中去,或者只是谈了一些现在根本干不了的事情。文化只有在创新和运用中才能有发扬光大,这样的文化之水才能永远流淌。

悲哀的是,中国人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美食,另一方面却一味地享受这快餐带来的快捷和美味;一方面赞叹这伟大的古代建筑,另一方面却大肆地拆除古代遗楼,盖起高楼大厦;一方面歌颂着田园牧歌生活的美好,另一方面却把破坏着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说的,和我们做的,真的还差得很远很远,我们文化传承之路,真的还要走很远很远,但是,我们适时地需要停下,看看我们做得好不好,对不对。

是的,传承文化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有文化需要传承,我们不能够当外国人复制品,我们不能再复制中将自己埋没。我们需要一种清新的中国方式面对世界,让世界感受到我们的存在。这才是真正中华文化的力量,它让一个名族不同凡响,它让一个名族有一种精神。如同军人的亮剑精神样,我们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真正目的,是要锻炼出一种中国人的精神。

作为世界上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民族文化,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从西周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国家在历史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进、发展。仅以儒学为例,从孔子创立儒学,到汉代的经学,再到宋代的理学,近代的新儒学,不断的薪火相传,推动和激发着思想的创新,思想创新又积淀为传统。这种传承与创新,正是通过古代的教育体系(如太学和书院)实现的。西方的文明,也是通过从雅典学园,到中世纪的教会,再到近代的大学得以发扬光大的。所以,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是大学的基本使命。

这种精神将指引着我们努力向前,将使中华民族,永远流淌的鲜活的血液!

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二〇一四年春季学期学生假期实践报告

第 二十三 页

社会实践报告之探索古镇文化之旅

旅游文化资源的内涵概述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古镇资源的文化内涵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古镇资源的文化内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