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50: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张武臣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能否成功运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目前,在我国的运用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它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本篇论文主要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出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 主体性 教学评价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得到了发展。 它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目前尚处在探索和研究的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对于处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的确有些措手不及,他们还不能很快和很好的接受和消化。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很不乐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和研究热潮,在教育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力求促使从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乃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内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全面深化,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和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课程,2001年6月8日,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新的教学结构类型。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1]“整合”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为了有效的

1 促使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采取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和课程呈现方式。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使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迎得了东风,使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得到了保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其在教学中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教师应注意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以往的传统中,一般都是在教师口头陈述的基础上借助于黑板粉笔来完成教学过程,或者是教师直接的照本宣科。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技能的培养。不符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为了更好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作为肩负人才培养责任和使命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注意转变陈旧的、落后的传统教育思想意识,接受信息社会的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具体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获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的对象,更应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自己则应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并发展其认知结构。

其次,注意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的培养。[2]长期以来,普通教师是不参与课程开发的。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行列中去,要在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提供的方便,把用于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整合到课程资源中去,供学生分析和探讨,促使学生知识体系的重构,有效的改善学习效果。而且,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能够使教师掌控课程实施的主动性,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实现课程目标。

再次,注意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一方面是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现着教师能力与教学水平的高低,预示着教师能否顺利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培养教师课程意识和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条件,是教师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的核心与保障。另一方面是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教师应注意跨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使自己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第二,注意教师之间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是顺利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保障。第三,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整合的方法是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途径。

(二)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进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转变学习方式,而且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也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运行在其上的一个操作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应积极主动的倡导和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实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1.应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体性一般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要求学生应自觉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支配和控制。能动性指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境界,它指学生在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以改造客观世界。

2.倡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知道,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被动性,而这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应注意自觉主动的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的平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和学习,以丰富知识经验和提高学习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3.学生应发挥学习的协作精神。前面已提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以提高协作教学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不断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基于某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并交流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协作学习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现实中的问题是复杂多变的,它往往需要几个人或者更多的人进行合作才能解决。所以,不论对今后的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学生应积极发挥学习的个性化。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独立个体,同时又是一个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中人,它总会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认知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他具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基础和认知结构。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对其原认知结构的重建。因此,对于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兴趣、爱好、需要、认知方式、经验基础的差异性,形成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个性化。由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只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认知结构。[3]因此,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应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广大教师也应转变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主动的去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发现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有效的进行因材施教。

(三)注意教学评价机制的转变

3 评价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手段。过去我国的课程评价体系受“泰勒评价模式”严重影响,基本上是以目标本位的评价为主导。这种评价模式遵循“目标——手段(内容和方法)——评价”的流水线过程。由于这种评价方式严重依赖课程目标和评价手段,而评价手段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因此,这种目标本位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对评价对象进行更为全面、准确和真实的评价。这就形成了全方位、多样化、多维度的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它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了其中,更加突出了评价的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与以往相比,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质性评价,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因为,质性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充分的解释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征,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教育教学情况。过程评价具有极大的实时性和灵活性,它能够及时的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以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实时性和操作性,它给评价对象创造了一反思的机会。对教师来说,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而这应更加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失误和缺陷,而这应该及时进行弥补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反思,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还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可以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自己以后的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当然,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评价体系中还包括如量化评价、诊断性评价、结果评价、目标本位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这些评价方式是相互渗透和综合实施的,而且只有多种评价方式多管齐下,从多维度对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才能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评价对象。总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以往目标本位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代之以更全面、更准确和更真实的综合性课程评价模式。

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方式的展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虽然目前还不能被广大教师很好的运用于教学,甚至仍有教师还不能接受,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可以预言,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将会对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00-401页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