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8: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如何看待该影响/

影响:——入侵,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侵华有功”,(看法)只是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目的只是掠夺,;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鸦片战争后,签约(不平等),政治上:主权,领土;经济;海关,经济;文化;传教,班医院,学校,麻痹思想;侵略过程:无恶不作,精神损失和伤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人民的反抗侵略斗争,沉重打击帝国势力和她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图谋;B,反侵略斗争,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爱国斗志;C,凝聚了名族凝聚力,加强了名族团结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两者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关系:A,相互交织,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名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为主,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C,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势力勾结,用战争意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中国人民多采取用内战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对势力,斗争矛头直指封建政权,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次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A两大任务相互区别,相互联系B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C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4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A社会政治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5太平天国的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管理,25户为一两历史价值: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力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缺陷: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认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没有商品交换,决定公平资政新篇内容:(政治: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法规;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奖励科技发展和机器制造,提倡雇佣劳动制;思想:建议建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主张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止鸦片输入历史价值: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局限: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实现6近代那么斗争失败的原因: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方案;B无法克制和制止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现象的滋长;C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7马关条约内容:A割让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B赔日本军费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港口,D允许日本仔通商港口投资设厂。8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评价其贡献于局限性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贡献: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尝试,是近代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是中国走上富强:办军用,民用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办学堂,派留学生,对培养人才有积极作用,冲击封建思想局限:封建衙门管理制9维新变法的背景,内容,历史贡献和改良失败原因背景:A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B甲午战争惨败,造成新的民族危机,激发名族觉醒,C内忧外患,文化冲击中人民形成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向皇帝上书,经济:奖励能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军事:采用西法练兵;文化教育: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建立高校,各地建立小学堂历史贡献:A—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改良失败原因:A顽固势力强大,极度反对变法;B维新派本身存在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0近代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A民族革命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B清末“新政”破产—重要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成为革命阶级的基础和骨干力量11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成功: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被袁世凯篡权,名存实亡,社会性质还是双半社会,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2,中国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召开中共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会政治状况的分析确定当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她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双半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13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主题:民主,科学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在五四后的百家争鸣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A中国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信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名族,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名族独立;在民权中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民生平均地权,节约资源,改善工农生活状态(联饿联共扶助工农)

16八七会议 1927.8.7 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提出注意军事,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和正对改变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错误。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前进一大步,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遵义会议内容:中国政治局,1935.1.15-17,遵义,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同意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博古,离得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意义: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共,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中共的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内容:1949.3 中共河北平山西柏坡规定当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弯角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央农业国转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意义:为中共在政治方面指名了方向,推动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建设,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1830 年代前期中共内“左倾”原因,主要观点和实质原因:A八七后党内一直存在浓重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清理,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够,不善于把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观点: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名著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江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军事上实行进攻冒险主义,防御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19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A中共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空前的团结 C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基本经验:A全面原界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B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奋进的精神动力,C体感综合国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的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

20,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A国正是抗战主力B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计划,C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D国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E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上的影响力,F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条件21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政治: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2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三种建国方案: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是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大资产统治,使中国继续双半老路B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边是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家。两个中国命运:A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难以实现;B脱离了中国实际,得不到拥护,,C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机器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的选择23评价抗战胜利后的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改良资本主义,但不准官僚买办资本横行。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实质是旧三民主义的道路

24,国民党政权崩溃和中国革命生离的原因A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支持B中共的英明指导和和广大党员的献身精神,C国际无产阶级的大力支持 25,新三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坚持革命武装斗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