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修定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21:0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案设计基本内容

班级:教科12.2 讲课小组:第二组

专业:应用心理学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教材: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慕彦瑾老师

课题: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教育对社会和人的作用;教育的功能及

价值;教育与社会、人的关系 。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教学与社会、个人相结合的能力;培

养教学方式创新能力;培养对教学规律探索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教学的情感;提升学生对

教育事业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教育的社会属性、教学与社会、个人三者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学习难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个人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的个体化功能

三、学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探讨教育对社会和人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根本属性——培育人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有必然的联系(据教育的定义,它是一个“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过程),是人类永恒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的实践性),是人类社会延续和进步的必要条件。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教育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二)教育的生产性-----指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教育的生产力表现为: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③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教育依次有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各有特点;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也有所不同。

(四)教育的阶级性-----指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并为之服务的特性。

教育的阶级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制产生以后),消灭阶级的教育,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特征,也是人类教育的理想目标。

(五)教育的民族性-----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民族性的必要性。

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㈠教育独立论-----在我国萌芽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以蔡元培为代表,他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

教育的独立包括:①经费独立;

②行政独立; ③思想独立; ④内容独立;

⑤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㈡教育万能论-----是一种对教育的主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切人。

“教育万能论”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也夸大了个别人物的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㈢人力资本论-----是西方教育经济思潮形成过程中最具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舒尔茨确立的)该理论没有摆脱资本创造价值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夸大了教育对收入平等所起得作用。

㈣筛选假设理论(简称筛选理论,也称文凭理论)-----是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在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

㈤社会化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不同职业所需要的不同个性特征的“差异性社会化”功能。该理论从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力的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来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㈥劳动力市场理论-----最具影响力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成正比例关系,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工资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是不成立的,教育有把人等级化的作用。)

三、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㈠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㈡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㈢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科学技术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

2、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对象;

3、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新的学科和跨学科出现;

4、科学技术影响人才培养目标;

5、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㈣人口和生态环境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人口自然增长的矛盾,始终是人口和资源、环境、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数量、质量、结构以及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等都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㈤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㈠教育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㈡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教育文化功能 ①文化保存和传递功能 ②活化文化的功能 ③文化选择功能 ④文化批判功能 ⑤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⑥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4、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 ②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的质量 ③教育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5、教育的生态功能

㈢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与特点

1、教育诸社会功能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诸社会功能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教育诸社会功能的一致性与矛盾性(一致性是指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之间具有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矛盾性是指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冲突和排斥关系。)

3、教育诸社会功能的特点: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有限性

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 ㈠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

人的发展-----主要指个体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其机体的生物成熟过程,而且是认识发展过程、个性和社会发展过程。 ㈡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维果茨基)

它的提出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一般发展”理论(苏联·赞科夫)

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情感、意志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3、“认知发展理论”(瑞士·皮亚杰)

他认为机体和环境的关系在于适应,而智力的本质也是一种适应。适应包括着同化和调节两个互补的过程。“同化”是指外界输入的信息尽可能地与个体已有认知结构相结合。“调节”是指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其能对新信息起同化作用。

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①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不均衡性; ④个别差异性; ⑤整体互补性。 ㈡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①教育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③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可变性和不均衡性,关键期教育和区别对待结合;

④教育要适应青年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⑤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互补性,真正实现所有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㈠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1、遗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影响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批判“遗传决定论” ㈡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1、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批判“环境决定论” ㈢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系统、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人的活动;

③学校教育专门性和专职性;

④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时间跨度长;

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发展的现实条件。

四、教育的个体功能

㈠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促进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形成人的主体性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㈡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教育的正向功能就很难得到发挥,有时甚至会摧残儿童,表现出负向功能。(应试教育)

四、学习思路与方法(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学习)

课前认真预习,遇到不懂的做好标记,及时查阅资料,上课认真听讲。书本、图书馆、网络都能为我们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

五、问题呈现(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及相关问题) 向老师求解:

1、教育、环境、以及遗传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体的发展,哪一个因素最重要?

2、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却不是万能的?

3、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4、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的战略地位?

六、资源链接

相关的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如教育的艺术

教育万能论:行为主义代表人华生奉行教育万能论,提倡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没条件。

经典话语:“请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在特殊环境中教养,可以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或者是乞丐、窃贼”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问题一: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了一只,还有多少只?

老师的标准答案:0

孩子的答案:两只。一只是聋哑的,听不见枪声,还有

一只才出生,惊吓过度,不能动

问题二: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

老师的标准答案:水

孩子的答案:春天

多年后,再次问道这些问题,昔日孩子的答案是? 教育抹杀了很多孩子的天性!

教育学原理读书笔记(金刚版)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学第四章练习

陶瓷原理第四章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修定版)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修定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