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关于修改教材的一些看法

《有余数的除法》(例2,例3)是一节诸多名师上过的经典课例。我也用这个内容来上了一节展示课,我把本来是摆花盆的情境,修改成摆正方形的情境来上,对于这样修改教材,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要说对修改教材的看法,先说说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难点,多数教案都把这节课的难点定为“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样确定难点是不错的,但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难点,就是有余数除法的口算,此难点却不是本课的重点。例1的教学是表内除法的竖式,孩子可以口算表内除法。例2,则是有余数除法的产生,有余数除法的算理,竖式的学习。而到了例3,要引出那么多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如何引出?让学生计算出答案?感觉不太可行。所以“有余数除法的口算”这个难点,在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同时,在研究教材的时候,也发现例一和例二用的是相同的情境,也就是说情境是有延续性的,而到了例三,如果用教材的情境,“为什么余数只能是1,2,3,4?”“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孩子较难用情境去解释其原理。于是,我阅读了一些资料,对教材进行大胆的修改。用摆正方形进行教学。

利用学生对正方形的熟悉,还有正方形其固有的特性,从用小棒摆正方形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余数”的产生和概念。第一环节,我就问让学生猜教师信封里的小棒有多少根,可以摆成几个正方形。学生会猜8根,12根等刚好摆完的数量,教师提出“难道老师信封里的小棒都是能刚好摆完吗?”就开始有学生猜,9根,15根等等。让学生说说,你猜的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余数”的产生顺势而出。同时进入第二猜,“如果信封里的小棒都用来摆正方形,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学生会猜

1、

2、

3、

4、5根的都有,但是剩下

4、5根小棒,有学生就会提出异议,“不可能剩下4或5根小棒,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于是,教师顺势说,“那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来摆正方形,看是不是剩下那么多根。”展开下一个环节。

我认为第一环节,就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猜小棒,学生就对余数的产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还为余数和除数关系的学习埋下了一大伏笔。在提出“为什么剩下的小棒只是

1、

2、3根,不可能是

4、

5、6根或者其他数量?”此问题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结合正方形进行思考,根据正方形的特性,就可以轻易解决此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当然此设计也有不足之处。如 13根能摆几个正方形,怎么列式?便成为了学生的一个难点。一旦学生会列除法学生,剩下的诸如例三的一些算式,就可以根据观察自己摆小棒的情况,得出商和余数。就可以得出一组我们需要的算式,以供学生寻找规律。另:我用摆正方形为情境,那算式的除数都是4,而教材的除数都是5。个人认为除数是4,比5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这样更好。后来和老师们在研讨中才知道,为什么教材设计除数是5,是因为5的口诀比较好计算。

相对教材的编排,个人认为有以下优点:

1、利用正方形的特性,更好的建立了余数的概念,

2、更好的突破“余数和除数关系”这个难点。

3、根据树形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了孩子在口算有余数除法在本节课的难度。(此难点是下节课的内容)

缺点:造成“13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这样的题目孩子不会列式,没有预知这样的题目学生有难度。

当然,对于本节课的改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多得到教师们的意见。个人认为,以课本为载体,也可以跳出课本进行教学。但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解读,以此为前提,为我们的学生打造更富有创造性的课堂。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