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12: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通过同学们秋游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计算,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恰当地选择计算方法(口算和笔算),体会到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计算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计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分钟)

师:今天见到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特别高兴。一高兴我就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和大家一起分享。知道吗,前几天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一起去秋游,在玩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意图: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处处不再。 生:愿意。

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解决问题”

师:到了景区,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于是大家提议去划船,我们一起来到了租船处。 出示幻灯片

二、课堂授课

(一)例题

1、读题,批画,分析题意(3分钟)

师:请你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找找,在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意图: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的前提。

生:共有30人,每条船最多做4人。(限乘4人)

师:在你们说的过程中,老师把这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圈画,这种方法叫批画,就是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圈画出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在在面的问题中尝试使用。我们接着理解题意。 意图:交给孩子审题的要点 师:什么叫“限乘”? 生:最多只能做4人。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数学信息,那你们猜老师遇到了什么难题?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老师不知道租几条船?

师:你们真厉害,就是这个问题难住了老师,那谁能将这个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呢?

生: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我们找出了条件,也找出了问题,将条件和问题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请你轻声地读题。 生:读题

师: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

生:有30条船,每条船坐4人,可以租几条船?

师: 这道题让咱们求可以租几条船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说不出来

师:学具演示,老师这有30人,4人拿出来坐一条船,那就是再求什么? 生:求30里面有几个4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师:求30里面有几个4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师:谁能列式?板书:30÷4

师:那你们能帮老师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分钟)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汇报结果

预设:(1)画图策略

(2)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8只船

(3)除法算式30÷4=7(条)„„2(人) 租7条船

(4)竖式计算

3、生汇报结果并比较(3分钟)

师:展示学生解题策略,说说自己解题的方法

生:共有30人,每条船上坐4人,可以坐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30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0÷4=7(条)„„2(人) 师针对学生方法,进行评价

如果有学生没有使用画图方法可以教给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说说途中每个动作都表示什么意思?

意图:培养学生解决策略的方法,图形结合理解题意。

10分钟

情境创设:到了中午,我们都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食物准备野餐,这时爱学习的小红给我出了一道她买东西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3分钟)

小红拿了20元钱去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还剩几元?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观察法和画批的方法,标出重要的信息。 生:批画

师:说说你画批了那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出示,强调问题我们要用曲(qū)线画出来。

师:我们把这些条件和问题放在一起,又组成了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谁能完整的把这道题读一读。

师:想一想我们求最多可以买几瓶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 生:实际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师:下面请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没有思路可以按照咱们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看看能不能得出答案。

生:列示计算(2分钟)

师:听了小红的提问,小强也给我出了道题?你们在帮老师解决一下。(3分钟) 师:请你按照审题要求在图中批画出重要信息。 生:批画,汇报

师:你们到找到了数学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点什么? 生:同学们所花的钱必须少于15或者等于15元。

师:那小强可能买了哪些食品呢?下面我们小组一起来写写这道题,看看那组写的方案最多。注意你写完一种方案后要答清楚你买了几个什么。 生:创设自己的方案,5分钟 展示方案(3分钟)

总结买的两点规律(1)钱有剩余,(2)钱没剩余 出示主题图

情景创设: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接着往前走,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黄色的康乃馨,红色的玫瑰,和金色的郁金香,园丁阿姨正在扎花,我们就过去帮忙。可是阿姨说了,扎花是有要求的,赶快在你的练习纸上找一找圈一圈,扎花有哪些要求? 课件演示什么叫一束

师:我们知道了怎么把花扎成一束,再仔细看图,我们还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康乃馨22枝,玫瑰16枝,郁金香10枝。

师:下面小组合作看看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这样的几束? 生:合作交流

预设:生学生做不出来,老师演示 生:在完成

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三、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和我一起重温了秋游的过程,我们也一起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推荐第2篇:《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师:王秋菊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具、小棒、主题图、PPT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听说咱们二年级(8)班的小朋友计算能力特别棒,所以今天老师想考考咱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跟老师挑战一下。 师随机出示“做一做”。

25÷5﹦ 24÷4﹦ 36÷9﹦ 72÷9﹦ 81÷9﹦ 63÷7﹦ 学生口算出结果,师订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老师买了6颗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可以摆几盘?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怎么列式呢?请学生代表说老师列式:6÷2=3(盘)

(师小结: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几,用除法计算。②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为一份,求可以分几份,用除法计算。)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学生代表说老师列式:7÷2=3(盘)„„1(个)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把没有分完的部分或数叫做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

学生分组用11跟小棒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看看各能摆几个?

并列出算式进行观察得出结论: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小结: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智力大比拼,(男女生PK) 第一关: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2)、46÷9=5 „„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 是( ),余数是( )。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 )。 (4)、13 ÷4,商是( ),余数是( ) 第二关:

(1)、17个五角星,2个2个圈,圈了几组,剩下几个?

(2)、23个圆,3个3个圈,圈了几组,剩下几个? 第三关:

(1)、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 ) (2)、24 ÷ 5 的商是 4,余数是 4 。 ( ) (3)、35 ÷ 8 的余数一定是 7 。 ( ) (4)、除数是 9 的除法算式,余数有8种可能。 ( ) 第四关:

(1).有18个扣子,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 第五关:

(1) 看图列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五、作业:

1、数学书P60做一做第2题。

2、编一道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推荐第3篇: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

1、例2以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横式表示。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借助直观了解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感知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当我们平均分一些物品时,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候该怎么办呢?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各能摆几个?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感受我们身边的除法,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认识余数

①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师: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师:摆一摆,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

师: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师:能结合摆的结果和算式说一说吗?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师:现在给你7个草莓,还是同样的要求,你会摆吗?动手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摆的过程和结果?

师:这1个草莓怎么剩下了?还能继续摆吗?为什么?

师:这一次摆的过程和结果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预设:2×3+1=7(个);6÷2=3(盘);7-1=6(个)6÷2=3(盘);

7÷2=3(盘)„„1(个)

师:对比这些算式,你想说什么?哪个算式更能表达出刚刚分草莓的过程和结果?

师:为什么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你能结合摆的草莓来解释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②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比较这两幅图和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对比: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怎样?用算式怎么表达?

【设计意图: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2:余数要比除数小

用小棒摆正方形。

用8根小棒,你能摆几个正方形?算式怎么写?

师: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并写出算式。

师:如果用10根、11根、12根小棒来摆呢?请你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师:如果给你一堆小棒来摆正方形,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会是几根?为什么?

师: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余数<除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算式中数据的观察对比和思考发现得出:余数比除数小。】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

1、2题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重点说出“余数”是哪个数。

(2)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圈一圈、分一分,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4.课堂总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放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时正好分完,有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还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课时作业

1.17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剩下()个。

算式:17÷3=□(组)„„□(个)

看到17÷2=8(组)„„1(个)这个算式,你知道五角星是怎么圈的吗?

看到23÷3=7(组)„„★(个)这个算式,你又读懂了什么?★到底还剩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

1、3。每3个圈一圈,数一数圈了几组,剩余部分表示余数,借助直观图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算式17÷2=8(组)„„1(个)主要是看除数了解每份的个数,这个算式23÷3=7(组)„„★(个)的问题是对整个除法算式意义的考察,余数到底是几渗透了今后学习有余数除法检验的方法,如果有难度,可借助直观来理解。

2.17个,你还想每几个圈一圈,先圈一圈再写一写。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

1、2。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要明白不管怎么分,分得的结果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推荐第4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网站资源

学科: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五常县山河镇中心学校三小分校 郭晓华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有余数除法、思想方法、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感悟数学学习、解决问题、体验、必要性。

【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例

1、例2是对除法进行教学,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51页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4题”是对知识的拓展。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表内除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因此,在继续学习除法中,占据主导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看动画情景,感知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存在的价值;

2.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商和余数表示的含义;3.使学生能够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并练习口算有余数的除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正确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并写出横式答案。2.有余数除法的试商问题。

【学情分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例2时将它和例1进行比较教学。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剩余,二是摆后有剩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交流提高;巩固深化、拓展应用;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棵”环节。

上课开始了,我提问同学们,双休日就要到了,你们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准备干什么?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接着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接着,老师说:小明怎样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朋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 1

【通过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小圆片,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为了准备联欢会,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51页的“做一做”。

【本环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1-3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与试商的方法。

2

2.拓展题:应用题对这节课进行巩固提高。有26支铅笔,每个同学分几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补充条件并独立解决。

【这是一道提高题,不仅巩固了余数的含义和试商的方法,还让学生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出示课件:“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么样?” 【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作出总结,同时对自己做出课堂评价。】 附:板书设计

23÷5﹦4(组)„„3(盆)

【以简洁、突出重点为主,重点板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和商与余数的书写位置。】

3

推荐第5篇: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进一法、舍余法)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孩子们,认识老师吗?猜猜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老师为你点赞!

上李老师的数学课需带四件宝,你们知道是哪四件宝吗? “别急,别急。让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好吗?”“好!”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 “是耳朵。”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耳”字。“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太容易了,是眼睛。”红门楼,白院墙,里面睡个红孩儿。”“是嘴巴。”有孩子大喊。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又写在了黑板上。“最后一个谜语:墙内有只桃,墙外看不见,隔墙用耳听,它在怦怦跳。”“是我们的心脏。”孩子们异口同声。 “啊,四个谜底正好组成了一个‘聪’字!”孩子们兴奋了。“对啊,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上课时你们要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心’去想,就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有决心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有!”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1、(课件1)师:春暖花开,北区风景怡人。周末,我们班的一些孩子准备去金水湖划船,他们该租几条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自主探究 合作展示

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老师读题,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划船的画面。

1、你会答吗?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最多坐4人”,最多你怎么理解?

(3)、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至少”是什么意思?

(生:最多是指一条船上乘坐的最多人数是4人,不能再多,多了会有危险。但可以少坐,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至少是指:保证每个人都要坐船,而且租船的数量最少。)

2、师:下面老师想请22个孩子到前面来根据这个场景做个坐船的游戏.谁愿意来? 师:在台上的孩子们手拉手站在一起表示坐一条船.快速和小伙伴商量你和谁准备做一条船?台下的孩子们注意看他们几人坐一条船,一共坐了几条船? 师:他们为什么4个人坐一条船?余下的2人怎么办?

3、师:刚才在这个游戏中,大家进一步理解了题意.要求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其实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 22÷4=5(条)„2(人)(师列竖式)

师追问:他们租的是5条船吗?为什么?能用式子表示吗? 5 + 1 = 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3)、引导学生回顾检查:5条船最多可以坐20人,22人肯定坐不下。6条船最多可以坐24人,22人一定能坐下。

4、变式练习

如果题中的22人是23人,21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该怎样分析?怎样解答?(课件展示,学生口答)

23 ÷ 4=5(条)„3(人) 5 + 1 = 6(条)

21 ÷ 4=5(条)„1(人) 5 + 1 = 6(条) 师:为什么21人、22人、23人都至少需要租6条船?(学生观察课件,对比说出不管余1人、2人还是3人,都需要再租一条船。)

5、小结梳理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大家有两点做得非常好:

1、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题。

2、用完整的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路。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划船。刚才这几道题求至少数,我们用求得的商加1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6、小练笔: (1)、小丽由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师小结:求最多数的时候,余下的数直接舍掉,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舍余法。

三、释疑解惑 点拨提升

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

思考并讨论:这两道题,这两道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 却不增加1个面包 。(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四、课外延伸,拓展训练(智慧屋)

1、16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16个苹果,每3个装一盒放在超市里卖,最多需要能装几盒?

2、13÷3=4„„1 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题吗?

五、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师:孩子们,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解 决 问 题

例5:

22 ÷ 4=5(条)„2(人)

5 + 1 = 6(条)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10 ÷ 3=3(个)„1(元)

答:10元最多能买3个面包。

推荐第6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授课人:单海功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

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卡片、气球、塑料球、小棒 教法简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谜语好不好?

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息叹。

外表看来圆又大,遇到打击就暴躁 (打一物体) 大家猜一猜 谁要猜准,我就给谁这个物体 。 提示: 相信大家都用过也很喜欢。学生正确后,奖励气球。

2、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现在我们看看这些气球,大家看仔细了,再猜一猜第

8、

12、17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分组用按颜色摆一摆后反馈。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设计意图: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课件: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 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

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为了分清商和余数,我们在商和余数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我们把这种没有分完的部分或数叫做余数。 (3) 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3.出示列2,同学们,前面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图形,现在我们也来用小棒摆一摆正方形好不好?

学生拿出小棒摆,分组合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课件演示

5.练习,课本61页做一做 动手摆一摆。 学生分组合作 教师巡视 课件演示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组织交流。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后课件演示

1、46 ÷ 9 =5„„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2、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 ) 课件演示

3、完成60页做一做 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后汇报 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布置作业

1.第60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2.练习十四的第

1、

2、3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6÷2=3(盘)

7 ÷ 2 = 3(盘)„„1(个) ┆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推荐第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统化、结构化。

推荐第8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玩“猜一猜”的游戏,出示“正方形”模型问:这样的正方形是由几根同样长的小棒围成的?如果有5根小棒,围正方形,会出现什么情况?8根呢?依次用课件展示,考考同学们:如果有一堆这样的小棒呢?大胆猜想:板书学生猜想的结果。——上课

一、创设情境

学校马上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了,准备用鲜花布置赛场,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二、新授

1、请同学上台分小圆片,再问他分对了吗?分成了几组?3组,板书“正好分完”请同学们根据他分的结果,列出算式表示:6÷2=3(组)请同学说明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数?像这样的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再请同学上台分7个小圆片,讨论剩余的1个能不能分?怎样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像这样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部分,就不是正好分完,板书“有剩余”。

列出:7÷2=3(组)„„1(盆)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数

同学们,我们把赛场布置好了,能不能帮老师分一分比赛的小奖品呢?

2、分一分的练习汇报展示结果

同学们真了起,不仅帮助了老师,还学会了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余数和除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3、动手摆小棒并列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结果:8÷4=2(个)

9÷4=2(个)„„1(根)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请学生类推出13根小棒摆的结果,

并说出为什么?13÷4=3(个)„„1(根) 接着问14根,15根的情况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4、观察分析除法算式中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得出:余数〈除数除数>余数

师问:余数能不能等于除数呢?能不能大于除数呢?

是不是只有在摆正方形,除数是4的情况下,余数才比除数小呢?我们要不要验证一下?下面是老师摆了五连形的记录结果。

5、出示摆五边形的记录结果,请同学们观察算式。进一步明确

余数〈除数再让同学想摆三角形的时候,余数可能 是几?再出示除数是3的除法算式,加以验证。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无论除数是几的情况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填一填

2、选一选

„„8

A:

7B:6C:

9D:

3、终极挑战

分让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有剩余

6÷2=37÷2=3„„1

余数

÷÷÷

推荐第9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和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得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22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彩球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你告诉我彩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生说号码师回答。指3人。)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

【设计意图: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照应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一、通过猜谜游戏引入新课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51.自主探索算法。

谈话:在上次的数学活动中,我们二2班的同学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听说咱们二3班的同学特别聪明,就拜托我来请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啊?

好。看,春雪小组的问题来了。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 )盘。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每2个摆一盘是什么意思? 用手里的学具摆一摆,指名说是怎么样摆的。

生自主列式,指名口答,师板书算式。

6÷2=3(盘)

提问:

6、

2、3在这里分别代表什么呢?

预设:6是6个草莓,2表示每盘放2个,3表示3个盘子。 小结6里面有3个2,就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此环节复习表内除法,除法的意义,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索、交流、展示算法,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2.这个问题她们自己后来也是这样解决的。看,这是他们遇到的困难,出示情境图: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盘。提问:(1)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现在你还会摆吗?生自主摆。

(3)你发现了什么?(剩下了1个草莓)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如果没有人能写出,师边讲解题意边写算式。

7÷2=3(盘)……1(个)板书 教读法。指名几人读再齐读。

3.小结: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这道除法算式里的“1”就是余数(在1下面板书余数)。

4.7、

2、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表示什么?

预设:余数表示剩下的,多余的。多指几位学生说。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进行德育渗透:春雪小组的同学让我代替他们向你们表示感谢。

35.巩固练习:60页做一做的第1题。

10

三、发挥想象,探究规律

1.欣悦小组和莺嫚小组的同学也来请教大家了。

他们的任务是要摆这样的正方形。

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师:真棒!下面同学们就来用小棒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来帮助欣悦小组和莺嫚小组完成任务吧。

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里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并完成研学卡。

3.小组活动,师巡视以指导。

4.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随着学生汇报幻灯出示

算式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5.通过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从中发现余数可以是

1、

2、3,不能是4,不能比4大。小结并板书:余数

6.拓展,摆五边形和三边形可能会剩下几根小棒?

7.当除数是6时,余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惯性,艺术地处理学生认识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5完成教材64页练习十四第1题。

五、总结收获,梳理知识

5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解决开始情境中的问题。(预留课下活动)

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吗?这就是与余数的应用有关系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推荐第1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安康市第一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61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能力。

4、经过探究过程,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知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引入

师:这有一串珠子,每颗珠子旁边都有一个编号。现在老师背对屏幕,你们任意说一颗珠子的编号,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说出这颗珠子的颜色。不信,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学生争先恐后考老师,教师根据学生要求作答。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那通过今天的学习自己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教具操作,理解余数。

(1)教具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师:这里有6支铅笔,每2支分1人,可以分给几人?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师:谁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6÷2=3(人)

师:谁能结合图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 (2)再次操作,感知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

师:如果是7支铅笔,还是每2支分1人,又可以分给几人呢?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师:在摆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剩下1支分不了了。

师:这1支铅笔你为什么不继续分了?

生:因为要2支才能分给1个人,1支不够分1人。

(3)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①引出余数。

师:那这1支怎么办呢?既然它不够分了,干脆拿走不要了可以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拿走就只有6支铅笔了,而题中要求我们分7支铅笔。

师:所以这1支不能去掉。可它又不够分,怎么办呢?它就只能剩下来余在这儿了。在数学上就把这种按要求平均分以后剩下来不够再分1份而余在这里的数叫做余数。(板书)

师:我们刚才按要求平均分后剩下的这1支铅笔,就是?

生:余数。

②认识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师:那这个分的过程如果用算式又该如何表示呢?

引导学生列式:7÷2=3(人)„„1(支)

此过程中师介绍余数表示方法:表示余数用六个点,它很像语文里的省略号,读作“余”。

师:谁能试着读读这个算式?

谁也会读了?

大家一起读一遍。

认识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7---被除数(总数,有7支铅笔) 2---除数(每份数,每2支分1人) 3---商 (份数,分给了3人)

1---余数(余数,分后还剩余1支) 完整叙述算式表示的意义:7支铅笔,每2支分1人,可以分给3人还余1支。

小结:像这种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探究的内容。

③对比两次分铅笔的结果,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

2、摆学具,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1)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正方形吗?

师:几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那8根小棒呢?=

师:怎样列式?

生:8÷4=2(个)

(2)小组合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师: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有9根、10根、11根、12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要求:两人一组,请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做学习纸上记录。然后用算式把摆的过程表示出来。

学生小组完成。

(3)交流汇报。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4)延伸。

师:现在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的结果吗?14根?15根?16根呢?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5)观察思考。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① 被除数一个比一个多1; ② 除数都是4; ③ 余数总是

1、

2、3.(6)质疑。

师:为什么余数总是

1、

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 师:余数不能是4,那比4大又行不行?比如5.师:这样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

师:如果剩下6根呢?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

师:看来余数既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它只能比4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

(7)及时练习。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⑴17÷5=3 „„2,读作( )。 ⑵在13÷4=3 „„1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3是( ),1是( )。

2、看图填空并列式。

3、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4、下面的算式中,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拓展练习:

三堆橘子:分别为6个、7个、8个。

请你从中选一堆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觉得选哪一堆他们每人分得的橘子最多。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外延展。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找到老师猜珠子的奥秘吗?老师相信,你们今天在课堂上能通过摆一摆、

第11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与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各种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今天老师也带了几种水果(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水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生回答)。按这个规律排下去,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第几个是什么水果,老师不用数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除法竖式。

(1)利用课件演示:小明家的果园丰收了,他请了很多的同学们到他家做客,他先拿来15个苹果,他打算每人给5个,可以分给几人?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个苹果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个苹果,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几个人?15个苹果有没有分完?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人)

(5)明确竖式写法:(生结合操作思考:一共有几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几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人?已经分了几个?分完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课件演示: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同学,小明又拿出了几个苹果,现在一共是23个苹果,还是每人分5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个苹果来摆一摆。看看每5人分5个,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个?剩下的够不够再分给一个人?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个不够再分给一个人,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学生尝试列式:23÷5=4(人)„„3(个)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36÷6=

45÷7= (师提前把竖式写在纸上,按计算步骤折起来,随着学生的汇报逐步展示,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和各部分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第53页的第2题。

3.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每一个位置上的水果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水果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水果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第12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谭坚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50—51页的例

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材分析: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的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计算,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重点:认识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并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多媒体课件、23根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学校要开六一联欢会了,同学们都在积极地准备,这九位同学打算用15盆花来装扮校门口,每几盆为一组,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呢?请同学用圆圈代替花在草稿子上画一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组?可以怎样列式?15÷5=3(组),这个3表示什么?这个除法算式中

15、

5、3分别叫什么?

2.学习整除除法 竖式 (1)指导写除法竖式 (2)指导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交流:竖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被除数下的15表示什么意思?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而不写在十位上?0是怎么来的?

(3)练习:35÷5和27÷3 3.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

提问:一共有23盆,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 小组活动、四人一组动手操作。

23根小棒代替23盆花,这样摆能不能全部分完。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得出结论: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分的数就叫作余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一) (3)你能列出竖式吗?试一试 汇报交流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②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④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23÷5=4(组)„„3(盆)

(4)引导学生观察例

1、例2,这两题竖式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 (5)回顾小结

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在这里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相同? (6)板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做一做13÷3和47÷6, 2.练习: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

)个,还剩(

)个。 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

)个。

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

)组,还有(3.发展练习

思考交流:竖式中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题材中的余数能比除数大吗?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一)

)人。

第13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一、引入

Ppt出示:24个气球(红黄蓝绿红黄蓝绿……)

T:你任意说出一个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来试试!(请3名学生)

T:其实呀,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授

(一)

Ppt出示: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3盘)

T: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T:请看,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3盘)板书:摆3盘。 摆完了没有?板书:正好摆完。

T:那刚才摆的过程怎样列式呢?

板书:6÷2=3(盘)

T:请问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计算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T:谁能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6、

2、3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你知道吗?

(二)

PPt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这次可以怎样摆呢? 小组活动,按照这样的要求摆一摆。巡视后,请其中一组上台摆。 T:请看,这组小朋友是这样摆的,你们同意吗?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板书:摆3盘 摆完了没有?还怎样?板书:还剩1个。

T:这一次摆的和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 T:为什么剩下的1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摆一盘吗?题目要求每几个摆一盘?

T: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齐读)

T: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板书:7÷2=3(盘)……1(个)

师追问:你用……表示?这里3表示?这里1表示?

T:你能结合这幅图完整地说这儿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7、

2、

3、1表示?)

T: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想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T:这样的除法算式可以这样读。(师示范读,生齐读)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7叫做?2叫做?3叫做?

(三)

T: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呀,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PPt出示 T:请看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可摆几个正方形?怎样列式?

8个正方形能摆2个正方形,那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全班展示。T:9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怎样列式?10根呢?…… T: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计算出13根、14根、15根的结果吗? 一起来试试?(口答)

T:13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14根呢?…… T: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发现?

引导: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

1、

2、3呢?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4根小棒又可摆一个正方形了)PPt演示。16根小棒摆出几个正方形?

T:余数不能是4,那可不可以比4大?比如剩下5根,说理由。PPT演示17根,如果剩下5根,其中的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余数是几? 如果剩下6根,再摆一个正方形,余数是几?剩下7根,余数是几? T:看来余数总是

1、

2、3不断重复出现,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是4,也不能比4大,那么余数只能比4小。

做一做 T:请看大屏幕,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下几根?说理由?

抢答 T:现在不摆小棒,给你这样一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可能事几?如果除数是8 ,余数可能是几?

师小结: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板书)

我会选 T:想一想,在下面的这些算式中,余数是5,除数可能是几?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余数是7,除数可能是几? T:在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总是比余数大。

我会做 T:有这样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几? 如果余数是9,除数最小是几?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

T: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下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作业单:完成题单第一小题的两个小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投影展示) 请你来分一分,如果你是面包店老板,你打算怎样装?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装一装。(师选三种不同的装法,投影展示)

T:请同学们回头想想,开始上课时老师是怎样猜出气球颜色的。现在来揭示谜底。请看,这些气球是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为一组来排列的,如果要猜8号气球的颜色,就用8÷4=2(组),刚好2组,没有余数,那就是第2组的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其实每组的最后一个都是绿色。要求14气球的颜色,就用14÷4,摆了3组,还剩2个,这里的2表示第4组第2个,是什么颜色?其实每组的第2个都是黄色。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也来猜一猜。(此时,PPt出示4个气球)请问12号气球是什么颜色?怎样想的?18号呢?

T:真棒,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14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长乐市文岭中心小学

吴玉明

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课堂时间上考虑,我决定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单独一课时进行教学,到第二课时再着力除法的竖式计算,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第三课时进行练习,第四课时再安排解决问题。在本课时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中,我一要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产生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操作,从而明白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原因。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操作(画圈或摆学具)中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结合操作让学生体会试商的方法。

教学目的:

1、在分盆花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

2、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余数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们,过几天就是红星小学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了,这不,三1班同学接到了摆盆花布置会场的任务,来,咱们也来出谋划策帮忙吧!

1、课件(二生对话形式)出示例1:我们先搬来了15盆花,摆花时按每5盆一组摆比较好看,请问可以摆几组?

问:(1)会解决吗?怎样列式计算? (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3)师用课件画圈演示,并小结:谢谢**同学帮我们做了下复习。是的,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就用除法来计算。

2、课件出示例题:我们又搬来了23盆花,还是每组5盆地摆,这下能摆几组? 问:(1)你会列算式吗?能计算出结果吗?

预设:生如果不会,师佯装不信:刚才15盆花,大家很快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商是3,现在变成了23盆花,怎么就不会列式,不会计算了?我不信,你分给我看。 (让生图上圈分或用小棒圆片摆分)

(2)师揭示:同学们,“有23盆花,每组摆5盆,能分几组?”和“有15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几组?”一样,都是用除法计算,不同在于:15盆花,每组摆5盆,正好分完,商是3;而“23盆花,每组摆5盆,摆4组后还剩余3盆,不够分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认识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 23÷5=4(组)„„3(盆)

(3)你能看懂这个除法算式吗?来说说它的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你能懂得哪几个数的意义就说几个,不懂的让其他同学帮忙)再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二、理解余数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红星小学的三1班同学聪明又能干,很快又搬来了16盆花,这下,小东自告奋勇由他来分组摆,他是这么分的,我们来看看他分得对不对:(课件出示算式)

16÷5=2(组)„„6(盆)

问:你对他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吗?请生上台画圈解释,引导学生明白:余6盆就还可以再分一组,可见商2是不对的。

改正算式:16÷5=3(组)„„1(盆)

2、那如果是17盆花、

18、

19、20、21盆花,还是每组5盆地摆,能摆几组,余几盆?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快(举手回答形式)。课件列出以下算式: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

师佯装奇怪问:这些余数真有意思,有

1、

2、

3、4,怎么就没有5,没有

6、

7、8等等呢?

引导学生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做余数就还可以再分。

3、如果我是每组摆7盆花,猜猜余数不可能是几,可能是几。

4、交流:要怎么想才能快速定出这个商,而让余数一定会小于除数呢?(引导学生在用画圈、摆学具的方法中提升到用口诀试商的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三、练一练。

1、课本练习十二第

1、2题,分分填填后交流反馈。

2、它们算得对吗?

17÷3=4„„5

24÷4=5„„4

25÷6=4„„1

3、到主题图中找数学信息,列出用除法计算的式子,集体讲评。

四、联系生活:生活中你见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事例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15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09年秋季学期优质课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 王春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52页例

2、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的写法和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游戏激趣:“你来说我来找”。

2、提出质疑,引入新课: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反应太快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那老师告诉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破解这个游戏的秘密。有兴趣吗?

二、操作实践,感受意义

1、实践操作,积累体验

(1)启发引导:用小棒摆五边形,几根小棒摆一个五边形? (2)动手实践:看看你手里的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五边形?会出现什么情况?

(3)交流汇报:一共有几根小棒?摆了几个五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4)结合学生摆的情况列式表达没有余数的情况。

1 2009年秋季学期优质课

2、列式理解,感受意义

(1)认识余数。看着自己摆的五边形,引导学生理解11根小棒摆五边形,可以用除法竖式11÷5=2(个)„„1(根)表示。

(2)指导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读法。

(3)列式理解。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摆的正方形,同桌互相说一说该用什么除法算式来表示?。

3、发现规律,理解意义

1、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2、观察比较,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发现规律:余数<除数

四、试算比较,掌握方法

1、出示猴子分桃的信息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尝试列竖式解答。

2、说说名称,理解意义。重点强调余数的书写及意义。

4、小结方法,揭示课题。学到这你们发现了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五、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课本51页做一做。

2、帮小马虎改错。

3、帮小兔拔萝卜。(余数有1和2的。)

25÷3 37÷5 17÷4 26÷6 21÷3

3、猜数游戏。

(1)除数可能是几?□÷□=□„„5 (2)余数可能是几?□÷5=□„„□

六、全课小结。

释疑解惑。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课前做的小游戏,和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联系?你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

第16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51~~P52页的例题2和3。和P53练习十二第

1、2题。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并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3)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探究、比较、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的口算能力最棒了。

4 ×5= 6 ×7= 3 ×7= 5 ×8= 7 ×9= 42÷6= 54÷9= 18÷2= 27÷3=

2、笔算:

48÷8= 30÷5= 28÷7=

二、探究新知。

1、理解余数的含义(教学教材P51例2)。(1)出示例题2的情境图。

(2)观察理解题意,并编一个数学应用题。 (3)说一说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3 ÷ 5 (4)提问: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盆?

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摆一摆,(小组合作) (5)学生汇报。

(6)师讲解:剩下的3盆,不够再摆一组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可以写成算式:23 ÷ 5 = 4 (组)„„„„ 3 (盆) 注意:先写得数,之后打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商和余数都有单位名称。 (7)质疑:用竖式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独立试写,个别学生板演。

教师根据学生的板演,讲解规范写法:

4 5/ˉˉ 2ˉˉ3ˉˉ 2 0

ˉˉˉ 3ˉˉ„„„„„„„余数 (8)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9)巩固练习。教材P51页“做一做”。 要求:先填一填。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订正错误。

2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习例题3) (1)出示例题3 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 )组,还多( )盆。 如果一共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 )组,还多( )盆。 如果是18盆、19盆„„..24盆、25盆呢?

(2)引导学生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计算16—20除以5的结果,并且完成在书上, (3)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讨论)

板书:余数<除数

(4)想一想,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5)巩固练习(课本P52页做一做)

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十二的第

1、2题 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练习:

花儿可能是数几?最大是几呢? ( )¸ 6 =( ) „„* ( )¸ 4 =6 „„* 五: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23 ÷ 5 = 4 (组)„„„„ 3 (盆) 4 5/ˉˉ 2ˉˉ3ˉˉ 2 0

ˉˉˉ 3ˉˉ„„„„„„„余数 余数<除数

七、课后反思:

有余数除法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除法意义,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总体来说:内容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学生动手分、提炼算式、用竖式表达都还可以,可在归纳“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时,学生略有困难,生涩的让人有些惭愧。在今天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拓展思维上多下功夫。同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上,我虽然体现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学习、以及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试一试等活动进行学习。但是要求还是不够明确,放手的力度也不够,还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就不会呢?现在想想,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老师,我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拉到自己的跑道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以后我定会注意。

第1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感觉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学校打算举行一次跳绳比赛,要在赛场四周插一些彩旗。这些旗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同学们仔细看看排列规律。请你猜猜10号是什么颜色的旗?

老师不用看就能很快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那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猜一猜,看谁猜的快?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那同学们先帮老师解决2个问题,老师就告诉大家这个窍门。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和老师一起猜的形式引入新课,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1)三

(一)班有15人参加跳绳比赛,每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2、(1)课件演示例题:我班有16人参加跳绳比赛,每5人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2)动手操作:请大家用学具代替16人来摆一摆。看看每5个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人?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16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1人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16÷5=3(组)„„1(人)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书51页做一做:用竖式计算。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合作探究:出示例3:有17人参加跳绳比赛,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多几人?如果19人,20人, •••••• ,24人、25人呢?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一组做前5道,一组做后5道)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6÷5=3(组)„„1(人)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21÷5=4(组)„„1(人) 22÷5=4(组)„„2(人) 23÷5=4(组)„„3(人) 24÷5=4(组)„„4(人) 25÷5=5(组)

2.归纳总结:(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数学门诊:机器猫听说我们班同学数学学的非常棒,特地带来四位好朋友来想请各位高明的数学医生检查 小结:检查时注意用余数和除数比。

2、最大能填几:4×()﹤17 9×()﹤74 6×()﹤45 3.开放题:有26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如果全校小朋友都来跳,还是5人一组,可能会剩下几人?

4.拓展题:我们还可以用余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课前老师很快猜出第几号旗是什么颜色的就是运用了余数的知识.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很快猜出来了吧?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来吗?第24个、第30个是什么颜色?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 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课后思考:如果赛场要插50面彩旗,学校需要买多少面红的?多少面黄的?多少面蓝的?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吗?课后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第18篇: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0 也例 1 及第 61 页例 2。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 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

大,没人吹捧就疲塌, 外表看来圆又壮, 遇到打击就爆炸。 你猜猜是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2.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 1 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 )有 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 3 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 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 板书:

摆 3 盘,正好摆完 。)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 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可以

摆 3 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 1)如果有 7 个草莓,还是每 2 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 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 摆了几盘?摆完了吗? 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 (像这样摆又 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 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 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 1)读算式: 7 除以 2 等于 3(盘)余 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 60 页,完成做一做第 1 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 (1)17 个☆,2 个 2 个地圈。 ☆☆☆☆☆☆☆☆☆ ☆☆☆☆☆☆☆☆ 圈了( 剩下(

)组, )个。

圈了( 剩下(

)组,

)个。

下面我们就一

(2)23 个

,3 个 3 个地圈。

剩下的 1 个

17÷2=□(组) □(个)

23÷3=□(组) □(个)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

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 1)(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 )想一想:摆 1 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 8 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 8÷4=2

( 2)动手实践。 8 根小棒可以摆 2 个正方形,如果是 9 根、10 根、11

根、12 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 □

算式

8÷4=2(个)

8 根

)根 (

2.汇报交流。

(1)交流展示(9 根小棒摆出了怎样的结果?谁先来试试? 小棒根数 摆的结果 算式

8 根 9 根

□□ □□│ □□││ □□│││

8÷4=2(个)

9÷4=2(个) 1(根) 10÷4=2(个) 2(根)

11÷4=2(个) 3(根)

10 根

11 根

12÷4=3(个)

□□□ 12 根

(2)猜想:好了,小朋友们,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

根、15 根的结果吗?

13 根

14 根

13 根、14

□□□│ □□□││

13÷4=3(个) 1(根) 14÷4=3(个) 2(根)

□□□│││ 15÷4=3(个) 3(根) 15 根

3.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你发现了什么? (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

1、

2、3 而不是其它的数? (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 4 或 5 吗?为什么? 16 根能剩 4 根吗?

□□□□

16÷4=4(个)

17 根能剩 5 根吗? □□□□│ 17÷4=4(个) 1(根)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

须比除数怎么样?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余数<除数

1.猜一猜:(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2.数学小医生。(现在不摆小棒了,你能判断) 下面的计算对吗? 10÷3=2

)正确的应该是:

3.抢答。(给你一个这样的除法算式, )只知道除数,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

(1)△÷ 7=☆ (?)(2)△÷ 9=☆ (?)(齐答)小结:看来,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总是比除数小。

4.我会选。下面的除法算式中, 如果只知道余数, 除数可能是答案中的哪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1)△÷( ? )=☆ 6,除数可能是( )。

A、6

B、5

C、7

D、4

)。

(2)△÷(

)=☆ 7,除数可能是( B、6

C、9

D、7

A、4

5.我会做。(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快速找到下面算式中的答案吗?说说你的想法。)

( 1)△÷ 5=☆ (?),余数最大是多少? ( 2)△÷( ?) =☆ 7,除数最小是多少?

五.释疑解惑,拓展升华

1.释疑解惑。现在请小朋友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老师是怎样猜出气球

颜色的。咱们马上来揭示谜底。想知道吗?这些气球是按照什么规律在排

列的?如果要求

8 号气球是什么颜色,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8÷4=2(组),

14 号呢? 刚好 2 组,没有余数,那就是第二组的最后一个,是什么颜色?

14÷4=3(组) 2(个),就是第 4 组的第 2 个,也就是黄色,其实,每 组的第二个都是黄色。哇,原来有余数的除法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呀,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猜一猜吗?

2.猜想运用: 12 号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想的?谁能说说这个算式怎

么写? 12÷4=3(组)没有余数是第 3 组的最后一个,是绿色。 17 号呢? 17

÷ 4=4(个) 1(个)是第 5 组的第 1 个,是红色。

3.金牌挑战赛。( 小朋友们真聪明,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破解老师的秘密

了,你还想挑战一下自己吗。试试看,你能有多少种填法?

)

24÷(

)=( )......( )

比赛规则: 想出一种填法就可以夺得一枚金牌,看谁夺得的金牌多。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摆了 3 盘,还剩 1 个 摆了 3 盘,正好摆完 6 ÷ 2 = 3 (盘)

7 ÷2 =3 (盘) 1(个)

余数

余数

除数

教学反思:

1.目标定位是让学生直观认识余数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新课引入设计了猜气球颜色和摆草莓两个活动, 是为了顺利引入新课并激发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课结束之前,破解开课留下的悬念,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3.重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余数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其它活动和练习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

4.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加强直观教学,摆草莓、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余数的产生,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懂得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

5.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

( 1)判断,填空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开发的练习都在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根据除数确定余数的范围,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 2)回忆开课留下猜气球颜色的悬念,破解猜气球颜色的秘密,强化有余数除法知识的运用价值,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

第19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 题 有 余 数 的 除 法课型:新授课修改本 课 题 教 时 数: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数除法的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复习近平均分。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四轮驱动车比赛,每辆四轮驱动车需用3节电池才能让它跑起来。现在老师这里有6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9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28节电池又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呢?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为引探新知铺垫。

(二)新授。认识余数

1、提出问题。老师想把10枝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说一说。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 )个人。(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后,用语言把分得的结果汇报给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10÷2=5

3、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课件显示教材P1的表格)请同学们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4、动手实践。(1)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10枝铅笔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况分一分。(2)汇报分得的结果。随着学生汇报用电脑显示分的过程并填表。(3)启发学生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10÷3=3(人)„„还剩1枝„„„„„„„„„„„„

3、建立余数概念。(1)分小组观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据分的结果的情况观察上面的算式可以分为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分组讨论后汇报。我们把上面的算式分为两类: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10÷3=3(人)还剩1枝10÷5=2(人)10÷4=2(人)还剩2枝 10÷6=1(人)还剩4枝小结:把上面的算式按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分完两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还有剩余枝数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去掉“还剩”两个字用6个圆点表示。1枝、2枝、4枝叫余数。例:10÷3=3(人)„„1枝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10÷4=2(人)„„2枝 读作:„„ 10÷6=1(人)„„4枝 读作:„„ 指出1枝、2枝、3枝都是余数。示范读的方法。(2)观察比较。同学们,在除法算式里我们把要分的10枝铅笔叫做被除数,每人分的枝数叫除数,分给的人数叫做商,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小学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3个余数的除法算式,这些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在上面算式里通过观察我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创设小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完全平均分,并复习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动手操作,多次经历平均分,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有时还有剩余。结合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从而较好地使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

(三)信息反馈,质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试一试,你能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10÷4=□(人)„„□(枝)10÷6=□ (人)„„□(枝)

2、说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是多少,再读一读。17÷3=5„„2 25÷7=3„„

43、每辆四轮驱动车需装3节电池,28节电池可以使( )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还剩( )节电池。28÷3=□„„□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反思知识,体会余数的意义。加深除法算式结构的掌握。前呼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兴趣。

(四)数学超市。

1、二选一。

2、选做3题

3、选做一题

1、想想做做P1-P2。

2、先用小棍摆一摆,再填空。8÷2=□ 8÷3=□„„□9÷2=□„„□ 9÷3=□ 10÷2=□8÷5=□„„□ 10÷3=□„„□

3、想一想余数最大可填几?( )÷7=6„„( ) ( )÷5=7„„( )加深余数比除数要小。体会有时平均分后有剩余。开发思维,拓展知识。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 10÷3=3(人)„„ 1(枝)10÷5=2(人) 10÷4=2(人)„„ 2(枝) 10÷6=1(人)„„ 4(枝) 余数 余数都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2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延安育才学校 韩蓓蓓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圈一圈,并进行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找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