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普通话教案第三节2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节 朗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授普通话朗读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技巧,能够用普通话进行较好的朗读。 教学重点:

朗读,朗读“四忌”,如何正确地朗读。 教学难点:

能够把握作品,正确地朗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互动式和讲授相结合 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朗读

用普通话的语调,变书面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的一种活动。

二、朗读四忌

1、念字式

2、念经式

3、八股式

4、固定式

三、如何正确朗读

(一)朗读的基础——理解作品

理解作品,就是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创作背景,理清情节结构,掌握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把握感情变化的脉络。

只有弄清了作品的全貌和实质,才能确定朗读的基调,才会使朗读具有表现力。

(二)朗读的生命——以情带声

感情是朗读的生命。只有以情带声,朗读才有魅力。

要产生真实、丰富的感情,有时需要联想。通过联想,和作者一样地去感受、思索、希望、呼吁、歌颂、批判,依据作品的具体内容——人物、时间、环境、气氛等进行想象,让作品的具体内容在脑海中产生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

(三)综合运用语调各要素——以声传情

在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调动朗读情绪的同时,要选择恰当的语音形式将书面文字还原为有声语言。

选择恰当的语音形式主要指运用语调的各要素。只有调动语调的各要素,形成准确、真实、富有生命力的语音形式,才能做到以声传情。 语调的各要素在活的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重音、停顿、快慢、高低是一个综合存在,各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紧密配合才能造成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四、朗读与朗诵

朗读与朗诵都是运用普通话再现作品,所用重音、停顿等基本技巧相同,但朗读更接近生活,功能更全,社会性更广泛;朗诵则艺术性更强,手段更多样,更能吸引人并感染人。

1、依据的材料不同

朗诵主要是文学作品,如诗歌、剧本台词等;朗读更全面。

2、表现的形式不同

朗诵具有表演性,需要特定场合,可以通过体态、化装、音乐、灯光、舞美布景等手段强化情感和渲染气氛;朗读不需要以上手段。

3、表达的特点不同

朗诵可用气音、颤音,可以泣诉,可以笑语,用气发音较为严格,气息要充沛,音色要优美,感情更强烈,声音可夸张,表情富于变化;朗读要求自然真实,忌过分夸张和表演。

4、适用的对象不同

朗诵面向观众,观众用欣赏眼光从中获取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朗读面向听众,听众主要想获取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亦可获取美的享受和艺术感染。

思考题:

1、什么是朗读?朗读“四忌”是什么?

2、如何正确朗读?

普通话教案第三节1

[教案] 第三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2

推广普通话培训教案 2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案2汇总

第三节内燃机教案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第三节 黄土高原 教案

第三节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地图教案

第三节地图教案

普通话教案第三节2
《普通话教案第三节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