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5: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席小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选读经典名著,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推荐24部名著,去除加星号篇目,共有十部纳入考试范围,占分15分。可见名著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由于名著阅读教学容量大、操作难等因素制约,名著阅读教学仍处尴尬之境。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急功近利

在只追求高考分数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功利性太强,能考到的多讲,考不到的少讲甚至不讲,因此,教学指导和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考点上。比如:苏教版必修二课本中选入了《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五中选入《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选读》课本,但因为考试基本不涉及或占分不高,教学过程中处理这些篇目或教材仅仅是浮光掠影或被束之高阁。类似于此,学生的阅读过程被练习式初略梗概记忆代替,讲义代替阅读,为考试而读,为分数而读。这样的名著教学根本不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会起到名著教学该有的效用价值。 2.教学安排随意无序

目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我任教文科多年,对眼下的名著教学深有体悟:《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的10部名著以及《选读》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拿什么文本教、教哪些篇目、怎么教都很随意,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高一为分科,高二分文理科,高三文科学生面临四十分的附加测试,10部名著的教学该怎么分配,是按照体裁分,还是按照篇目长短,还是由简到易;是全部阅读还是部分有重点的讲解、阅读,准备多少的练习讲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因而,名著教学基本上是跟着考试指挥棒,考哪儿讲哪儿,杂乱无序,效用不大,更遑论感悟艺术魅力,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阅读环境混乱复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网络资源如电子书、网络小说、漫画等充斥学生的生活,侵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社会浮躁的心态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无形中使得学生对名著的热情远远低于他们对各种动漫、武侠、科幻、时尚杂志、校园小说、网络小说、商业电视剧、偶像明星的爱好和追捧,老师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疏远名著,错误的个性化理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既然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如此堪忧,而新课标对名著阅读教学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阅读教学对老师、学生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摆正名著阅读教学的位置,落实名著阅读措施,我们责无旁贷。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重视阅读,明晰作用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言艺术的典范。名著阅读学习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层次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知识的构建,不仅仅在语言上得以规范,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要对名著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要彻底的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名著阅读的实际和长远意义,不能把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待学生的阅读要更宽容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与机会,支持学生阅读。教师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包括自身阅读示范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并坚持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坚定学生长期阅读的信心,让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研究考点,精导方法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考查的篇目是10部名著,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当前的考查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侧重于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对整本书的情节梗概和主题意蕴的了解,对名著名篇的鉴赏评价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探究性阅读能力。如2010年名著阅读选择题A项,砸龙碑、拿宣德炉的不是阿Q是假洋鬼子,D项,哈姆莱特复仇举动不是为争得骑士荣誉。2011年的B项错在“觉新劝他(觉民)为了一家的安宁,就不要回家了”,E项错在“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老葛朗台)才不得不停手”,正确的是“他没有停手”。因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考试说明”积极备考,做大量的迎考练习,备考时“裸读”名著,关注细节,短期内简单的识记类的题目会取得效果,但稍微有点难度的考查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题目则无法作答。如2010年考查结合人物形象对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理解、曹操性格的分析,2011年考《红楼梦》判词、《雷雨》中侍萍经历哪些人生悲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回答这些题仅仅了解情节是不够的,还要能紧扣情节概括提取分析。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指导其阅读方法外,还应教会学生一些名著题的答题策略和解题技巧,使学生既会阅读又会答题,人文素养得以提高,应试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除了授予学生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我们常说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读法等,方法很多,可不见得对每部作品、每个人都适用。10部名著中有2部超长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合集、2部戏剧、1部诗歌,要想在3年内全部阅读完,还是有点困难的。因而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根据体裁特点设置不同的课型,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家》等7部中长篇小说,建议学生了解小说梗概之后,精读重要情节;教学时由浅入深、先短后长,采取人物串联故事、根据故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小说主旨。对于2部戏剧则指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抓住矛盾冲突,教学中围绕戏剧矛盾,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品味戏剧语言,探究矛盾冲突背后的实质。而鲁迅的《呐喊》则建议篇篇精读,《女神》难懂难读建议从诗歌意象角度展开阅读教学。 3.统筹安排,个性阅读

由于阅读任务较为艰巨,高中三年我们应对名著教学进行整体规划,三年一以贯之。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上出现的篇目来合理安排相应的名著教学人物,高一必修二节选了《祝福》《边城》以及《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在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后,有选择性的开展选修教材《鲁迅作品选读》《选读》的教学,在让学生基本了解文本框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完成《呐喊》《边城》的整体阅读和《红楼梦》的部分阅读。高二必修五课本中选入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据此可以拓展完成戏剧《哈姆莱特》《茶馆》的整体阅读,同时考虑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两部较长,因而分年级开展教学。高三因为学期短,复习考试相对频繁,则安排较短的《女神》《老人与海》的阅读。这样,以课本带动名著阅读教学,既完成课本教学,又能拓展阅读,汲取名著精华。高中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形成了一个合理有序的、逐步推进的教学态势。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同理,阅读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的讲解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讲”与“授”的关系。教师在基本梳理好名著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开放课堂,与学生共同阅读名著,共同探讨名著。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也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质疑,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使学生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解疑。对于文本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其主动性的同时,对学生模糊不清、产生错误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适时引导点拨,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4.优化资源,延伸课外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众多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名著教学更是如此。面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材料,教师工作的重点已经不是对资源的寻找,而是对各种资源的优化。如带领学生观看同一出戏87版和新版的《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观察剧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并与原著作对比,相信学生在综合阅读比较之后会发现老版红楼在人物塑造上更细腻更能体现人物性格更忠实于原著。又如在原著中,大观园修好后,在贾政的带领下,众人有了很多地方,还有宝玉作诗、题字等等。可是,在新《红楼梦》中,这点被省略了。在教学中就可直接告知学生而避免走弯路。

学校、教师、家长要配合,挪出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如我在学校组织了“红楼追梦”社团,并结合校本教材《醉迷红楼》,以阅读研讨《红楼梦》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红楼诗歌朗诵会、诗谜研讨会和文学专题讲座、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本开设专题研究兴趣小组,如以体裁为单位的小说专题:人物专题、故事专题、服饰专题、主题研究专题等。戏剧专题:戏剧语言专题、人物故事专题等。多彩的活动会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新鲜感,课上学习的紧迫感。

席小丽,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水浒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名篇阅读教学案

名著阅读教学案参考答案

《西游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关于初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名著《水浒》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案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