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人物简介

二、谋略运用

1、诸葛亮巧计抢新麦

2、官渡之战

三、人物评价

1、诸葛亮

2、曹操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

摘要:《孙子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孙子兵法》智慧的研究,并且广泛应用在现代商战之中,实践证明:奇效无比。三国时期诸葛亮和曹操就是孙子兵法的有力践行者。让我们共同领略孙子兵法的魅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诸葛亮、曹操、谋略运用

第一章:人物简介

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戎马一生,史称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孙子略解》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躬耕南阳,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谥曰忠武侯。

第二章:谋略运用

1、诸葛亮巧计抢新麦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率10万大军四出祁山攻伐魏国,司马懿率张碑、费曜等大将迎战蜀军。 诸葛亮兵至祁山,见魏军早有防备,便留下王平、张嶷等人守卫祁山大营,自己则率领姜维、魏延等将领直奔上邽。 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祁山,又闻有一支蜀军径往上邽而去,不由恍然大悟,急忙引军去救上邽。

诸葛亮赶到上邽,把费曜打得大败而逃。 诸葛亮乘机命令三万精兵,把陇上的新麦一割而光,运到卤城打晒去了。司马懿心中不甘,便偷袭卤城,企图夺回新麦,擒拿诸葛亮。不料,诸葛亮早有防备,他让姜维、魏延、马忠、马岱四将各带2000人马埋伏在卤城东西的麦田之内,等魏兵抵达卤城城下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诸葛亮又大开城门,从城内杀出,司马懿拼力死战,才得以突出重围。

诸葛亮四出岐山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目标,但因采用了\"重地则掠\"的策略,避免了断粮的危险,并且平安地退回到了本土。孙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也足也,”“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诸葛亮深悟其义,就地取材,以战养战,避实击虚,不求力战,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假诸葛吓坏了真司马,让人好不痛快。

2、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2月,袁绍率军围攻白马,拉开了官渡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随后他带军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赶往白马。曹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乌巢。此时许攸弃袁绍投曹操,献计奇袭乌巢。曹操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曹操之所以能取胜,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一、用人方面,唯才是用,不是唯亲,这也便于自己严明自己的队伍,做到主有其道,将有其能,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如此之师,岂有不胜之理;

二、乘敌之懈,捣敌之虚,攻势凌厉。解白马之围,奇袭乌巢,这些都充分体现曹操出其无意攻其不备的“孙子兵法思想”;

三、善于奇、正并用,出奇无穷。官渡之战的决断关键时刻,敌方谋士许攸来投,献计烧毁袁绍乌巢存粮,他大胆相信许攸之谋,决不让战机从手中失去。如烧乌巢时,亲自带领骑兵,打着袁绍旗号,又冒充蒋奇去增援乌巢,声称防止曹操劫粮,真是奇中出奇,神出鬼没。当然曹操的出奇、果断、大胆,是建立在“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基础上的,如火烧乌巢决策时,他留许攸于帐中,以策知许攸是否有诈。所以说,曹操的出奇、果断、大胆是建立在多算的基础上的。 第三章、人物评价

诸葛亮: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为一代名相,他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诚然,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不足。

1、用人失误:马谡自幼熟读兵法,为诸葛亮所器重,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曹操: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袁绍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挞伐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曹操唯才是用,对之要求严格,但能得到他们的拥护。甚至连孙权都说操之“御将,自古少有”。证明操是善于御将的。至于曹操的缺点,疑心太重,因为怀疑华佗给他治头痛时留一手,他杀了华佗。因为疑心,他还杀了吕伯奢一家,还发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样的感慨,这点让人觉得他很不光明磊落。但作为军事家,他是成功的。 第四章:小结

“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孙子兵法不但千古不衰,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商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其中之诀窍,就在于孙子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全胜的法则,先知的原则,先胜的原则,主动的原则,机动的原则。在多变的现实生活和激烈的未来商战中,我们应巧妙运用孙子兵法,理论联系实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熟知五事——道、天、地、将、法,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巧用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力击对手;在和他人的竞争之中,多算而立于不败之地,以求致人而不致于人;形势结合,虚实并用,团结身边之人,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借彼之力,成吾之谋,岂不痛哉。

第五章、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子兵法》

百度百科“诸葛亮”,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 百度百科“曹操”, 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719.htm

诸葛亮、曹操人物传记

孙子兵法课论文浅析诸葛亮之谋略运用

《超越诸葛亮的司马懿谋略》读后感

策略性商务谈判中的谋略运用

曹操和领导艺术

议磨难和谋略

诸葛亮和小皮匠

曹操

曹操

辞职谋略

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
《诸葛亮和曹操谋略运用的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