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年级长城评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8: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城》专家点评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进世界遗产”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韩秀芬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一堂课下来,不但感受到了韩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本节课韩老师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构思巧妙、重点突出。

这节课,韩老师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生情,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巧设悬念,以“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问题贯穿全课,引导学生从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修筑不易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奇迹。在品词析句中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一咏三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设计匠心独特,合理恰当。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重点突出。

二、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品悟劳动人民的艰辛时,韩老师让学生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没有”、“无数”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长城之长,条石之重,修筑条件之艰苦落后,并借助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伟大,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创造的。

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词语“一万三千多里”,以“曾经有人徒步走完长城,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和“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300多米,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走上22000多圈”为例,自然而然地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对长城的长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拓展延伸环节,在学生诵读各国领袖对长城的赞美之词后,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长城的感言,读写结合,真正的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言意共生”。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再到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丝丝入扣。面对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在赞美长城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最后出示四个国家领导人对长城的赞美之词,引出学生对长城的感言,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另外,教师的语言非常煽情,她饱满的情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借助图画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渗透借助看图也是帮助理解不懂词语的一种方法;读书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做简单批注,抓重点词句品味等,这些看似细微的一些做法,却是对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

这是一节朴实的、实实在在的、语文味十足的课。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效果良好。

授课人:安阳新区高庄镇高庄村学校 韩秀芬 评课人:潘爱枝 路海民 汪庆东 李银凤 张建军 房静静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四年级英语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评课稿

四年级评课稿专题

四年级语文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评课稿1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泉城》评课稿

四年级长城评课稿
《四年级长城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长城评课稿 长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