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定向行走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定向和行走(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定向与行走是盲童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明眼儿童来讲,由于有视觉的参与,定向和行走的技能可以通过视觉经验的学习轻易地获得。但是对盲童来说,如何有效、安全、有目的地定向行走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定向与行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定向和行走的概念与视觉障碍儿童在环境中独立行走的过程有关。这里的环境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

定向就是指盲童在环境中,利用各种残余感觉(包括视觉),建立自我与环境或环境中重要物体的关系。换言之,就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对自己在空间中位置的意识。一个能进行定向的儿童就是能运用环境中的知识,通过利用各种感官所收集到的信息,理解自己在特定环境中的位置。

行走是指盲童在环境中应用残余(包括视觉),安全、有效和有目的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视觉能使明眼儿童在行走过程中能迅速准确地知觉行走空间中的障碍物,以便保护自己的身体免于受到伤害。同时视觉还有利于儿童形成空间概念、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概念,形成思维的连续性、身体运动的协调以及建立时间与空间关系。

定向和行走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盲童不能在环境中辨别方向或不能利用残余感觉所收集的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他就不能达到他想去的地方;另一方面,仅仅依靠良好的定向能力,也不能在安全地在环境中行走。所以行走取决于定向,而定向服务于行走,影响着行走的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上,定向与行走是同时发生、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单纯的定向或行走。定向的目的是为了行走,而行走又必须依赖于定向,两者只有达到完美的统一,儿童才能进行有效、安全、有目的的行走。

二、定向一行走对盲童的影响

儿童视觉剥夺以后,尤其对先天性全盲儿童来讲,他们定向和行走的能力明显地要比明眼儿童差。这样就使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变得狭窄,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也跟着减少,影响了儿童正常的认知能力发展,造成儿童知识面狭窄。

明眼儿童基本上都是依靠视觉进行学习,有些研究者认为,人的学习有80%是通过视觉通道进行的。由于视觉的丧失,盲童就必须依靠触觉、听觉及其他的低级感觉进行学习,其中尤以触觉最为重要,但是触觉学习必须依赖于人直接于学习对象发生关系。视觉的丧失,使得盲童的活动范围缩小了,限制了他们直接接触的学习机会,所以提高盲童定向与行走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扩大学习的空间,增加直接的接触学习机会。

儿童的语言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明眼儿童学习语言时,音、形、义三者可同时进行学习。例如,学习“书”这个词时,明眼儿童可以先根据别人的口形来正确发出“书”这个词的音,同时看到书的形状,而了解到了“书”这个词的意义。又比如,在学习颜色这类的形容词时,明眼儿童能借助视觉来体验各种颜色。但盲童却没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他在学习“书”这个词时,只能依靠听觉来模仿别人说“书”这个词的发音来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如果不给予直接触摸“书”的形状,他也就无从了解“书”的含义。对颜色的体验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在盲童中常常存在着语意不合的现象,即盲童学会了这个词的发音,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如果能使盲童定向行走的能力得到提高的话,也就减少这种语意不合现象的产生。

明眼儿童可以依靠视觉真实的感知客观物体的存在,当他听到某种声音时,可以利用视觉对发出声音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证实。而盲童如果听见来自远方的声音时,由于不能对发声物体直接进行感知,也就无法获得物体的真实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似乎物体都是来自虚无的黑暗世界。所以提高盲童的定向一行走能力,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直接接触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训练儿童以来听觉线索来判断物体的性质,以增加了解客观世界的真实感。

失明造成儿童定向行走能力的限制,减少了盲童与同龄明眼儿童互相进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造成盲童社会适应能力差,表现出怀疑性强、缺乏自信心、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因此盲童常常具有退缩、幻想、孤独的心理特征,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盲人就业一向被认为是特殊教育最为重要的课题,也是最难解决的课题,主要原因在于视觉的剥夺,使他们的定向与行走能力受到限制,而任何一项工作又都离不开这方面的技能,这样就使他们的就业面受到了限制,如果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独立行走和定向的技能,从小抓起,就必定能增加其就业的机会。 从以上定向与行走对盲童种种不利的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到,培养和提高盲童的定向和行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良好的定向与行走能力有利于扩大盲童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克服语意不合的现象,增加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以及扩大未来的就业面。

三、盲童行走的几种基本方法

1、明眼人向导法。这是一种由明眼人来引导盲童走路的方法。也是一种最方便、最简单、最安全的行走方式。缺点是盲童在行走的数量及独立性方面均处于最低的位置,行走的范围也不广。尽管如此,它还是属于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盲童的身体必须始终与明眼向导的身体保持接触,而明眼向导自始至终必须走在盲童的前面,两人行走时要融为一体,相互配合。

2、独立行走法。即盲童在不借助任何工具及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独立行走。盲童在行走时,运用自己的双臂和双手来提供保护身体上部的措施。采用这种方法行走的盲童,一般在行走范围、行走的次数及独立性方面都表现得较好,但这种行走方法通常只用于盲童所熟悉的环境,因为这种独立行走法只是提供了有限的保护措施,特别是不能保证腰部以下的部位不受到障碍物的碰撞。

3、盲杆法。盲杆是盲童行走最普通的行走工具,盲杆一般是由金属铝或玻璃纤维所制成,分量轻,便于携带。盲杆表面上要涂上鲜明的颜色,以便让行人或汽车司机能容易的进行识别,避免发生碰撞的危险。盲杆的长度必须根据盲童的身高、步幅、反应时间和行走需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说来,盲杆能提供盲童前面大约1米空间区域的信息。尽管使用盲杆行走的优点不少,但盲童一般都不喜欢使用盲杆,主要原因在于盲童把使用盲杆看成是盲人的特征,这种心态影响了一部分盲童的正常心理,他们不愿意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是个盲人。

4、导盲犬法。即让盲童用受过专门训练的向导犬来帮助其安全行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快速。导盲犬除了引路以外,它还具有保护及陪伴的作用。缺点是这种方法不易普及,全世界大约只有1%的盲童采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其行走。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儿童不适宜,因为他缺乏喂养动物的责任心。其次,导盲犬和盲童在行走时不易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导盲犬只能保护盲童躲避障碍物和其他各种危险,而不能对环境进行定向,定向的任务必须由盲童自己来完成。

5、光学辅助器法。许多视觉障碍儿童并不是完全没有一点视觉,这些儿童在不能程度上都保存残余的视觉能力。例如,有些视觉障碍儿童必须要在很近的距离才能看见事物的大致轮廓;有些边缘视野丧失的儿童虽然能看清楚远距离处的物体,但是看不清楚物体的边缘,因而往往容易发生碰撞;有些视觉障碍儿童能在照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能有效地运用残余视觉而安全的行走,但是在昏暗的光线下就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对于此类视觉障碍儿童,低视力光学辅助器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残余视觉能力,在发现环境中的障碍物时,及时的躲开它,而残余视觉的运用又能方便地帮助儿童进行空间定向。光学辅助器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比较便宜,所获得的信息可靠、准确。缺点是光学辅助器都自己的局限性,适用于远距离作业的光学辅助器就不适用于近距离的作业,最为重要的是,使用这种光学辅助器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视觉障碍儿童必须保留一定程度的视觉能力。

6、电子行走辅助器法。电子行走辅助器的原理来自仿生学。研究发现,蝙蝠之所以能在山洞或没有光照的环境中自由飞翔,就在于它能发射出一种声波。这种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就反射回来,然后这种反射的声波又被蝙蝠特有的感受器所接受。根据这种反射回来的声波性质,蝙蝠就不至于和障碍物发生碰撞。电子行走辅助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而研制成的。它同样能发出声波或激光,当声波或光波碰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的声波或光波就能使电子行走辅助器产生一种听觉或振动信号,根据这个信号,盲童就能感知前面的环境信息。使用电子行走辅助器的优点就在于鉴别障碍物可靠性强、正确性高、操作简便。缺点是生产成本高,正确地理解信号的含义需要相当的经验积累。

四、影响盲童定向行走的因素

1、儿童自我身体意象概念的发展程度。身体意象概念就是指儿童对自己身体部位、部位与部位之间关系及各部位运动技能的认知。毫无疑问,盲童在进行定向时,同样需要一个参照系统,这个参照系统一般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基础,以次建立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果盲童这种身体意象概念发展良好的话,他的定向能力就比较强,反之就比较弱。

2、盲童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盲童除了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定向的参照系统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参照系统就是环境,盲童对环境中的知识了解的越多,他的定向能力就越强。利用环境中各种物体来建立自我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环境线索的识别和利用。

3、盲童的视觉丧失程度及失明时间。一般说来,残余视觉的充分利用可以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定向与行走能力,视觉提供了环境的最可靠、最准确的信息,而这种视觉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又依赖于视觉丧失的程度。视觉丧失的越严重,盲童的定向及行走能力也越差。另一方面,视觉失明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后天失明的盲童在定向与行走能力方面要明显地差于先天性全盲儿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要在于后天失明儿童的心理调节适应出现了严重的障碍。而且失明的时间越晚,心理调节适应也就越差,其定向与行走的能力也就越不容易得到提高。

4、盲童对各感觉通道信息的协调综合能力。除了了视觉以外,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都能参与盲童的定向与行走的活动,这些感觉通道都能提供有关环境的信息。例如利用脚底的触觉就知道地面的性质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是软的还是硬的。而各感觉通道信息的协调更能提高盲童的定向与行走能力。例如,当听见碗碟的洗刷声,同时又闻到一股食品的香味,根据听觉、嗅觉的综合信息,盲童就能准确地确定餐厅的方位。

5、盲童的学习动机强度。盲童对定向与行走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学习定向与行走技能的动机强度。如果盲童认为定向与行走对其学习、工作、生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话,他学习定向与行走技能的效率就会比较高,他会千方百计地掌握这一重要技能。反之,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而且在学习中会产生一种消极抵抗现象。

6、父母对盲童的态度。父母对盲童的态度也会严重地影响其定向与行走的能力,如果父母对孩子持过度保护的态度,他们就不愿让这些盲童在环境中独立地进行定向与行走。盲童一走动就要受到阻止,因而也就无法使他们的定向与行走能力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盲童持拒绝态度的话,他们就会把盲童丢在一边,随便让他们在环境中到处行走,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盲童行走时容易受到身体伤害,而这种伤害就增加了盲童的挫折感,反过来又会消极地影响其定向与行走能力的发展。只有对盲童持正确态度的父母,既鼓励盲童独立地定向与行走,另一方面又能提供合理的行走环境,提供安全的保护措施,才能培养盲童独立定向与行走的能力。

7、教师对盲童的态度。教师对盲童的态度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定向与行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间接的影响父母对盲童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盲童获得在环境中行走的信心与安全感,使其比较容易接受定向与行走的训练,同时原有持消极态度的父母也会从教师与盲童的良好关系中模仿教师的积极态度而无意识的改变原有的态度。

五、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在定向与行走中的作用

一般说来,视觉障碍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安全、有效、有目的的定向与行走的程度依赖于三个因素:儿童本身的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儿童定向与行走的环境特点;定向与行走活动的复杂程度。儿童感知运动能力包括听觉、视觉、触觉、肌肉记忆动觉等的运用,以及借助嗅觉来确定方向。认知能力与一个儿童对自己身体概念和周围空间的意识以及把特定的环境知识应用到相似的环境有关,感知运动和认知能力对视觉障碍儿童良好的定向与行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1、听知觉。视觉障碍缺陷儿童运用听觉能力对安全的定向和行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听觉,他能识别出一个特定的声音,并在多种不同的声音中作出辨别和判断。例如,视觉障碍儿童能依靠听觉来识别脚步声,更为重要的根据听觉线索,他能说出声源的方向和声源的距离。盲童的这一技能也称为声音定向。这种声音定向技能有助于视觉障碍儿童获得他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意象,而依靠声音来知觉距离远近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双耳听觉,也就是两只耳朵的听觉平衡。例如,朝地上扔一个硬币,我们不用眼睛看就能大致确定硬币的位置,因为声波到达耳朵的强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声源的位置。

2、残余视觉。视觉障碍儿童也可以运用残余视觉来帮助其在环境中安全、有效地行走。如果儿童确实存在一点视力,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儿童提高运用视觉功能的效率。但是应该认识到,每个儿童视觉功能的状况是随时间、地点变化而发生波动的,这种视觉功能的变化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既可以是来自儿童本人的内在因素,也可以是来自儿童定向行走环境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紧张、疲劳、某些药物的副作用、饮食及视觉本身状况的性质。影响视觉功能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是儿童行走环境照明的亮度和类型。许多视觉障碍儿童发现他们的视觉由于晴天户外耀眼的阳光而导致极大的下降,有些视觉障碍儿童发现室内日光灯的光线能使物体看的更清晰,而对另一儿童则有相反的作用。在一个特点的环境中,物体的色彩、大小、形状、数量、结构及位置都是影响儿童运用视觉进行行走的环境因素。

3、触知觉。视觉障碍儿童也能运用触觉线索帮助他们在环境中进行定向和行走。这些触觉信息主要是通过双手、双脚、脸部、颈部的触觉感受器官而获得的。如儿童通过双手触摸周围墙壁及物体可以帮助其识别周围的环境,根据室内外物体表面之间的差异来识别物体。对有残余视力的儿童来说,触觉还能帮助他证实和强化他仅仅通过有限视觉所知觉到的视觉信息。

4、运动觉。运动觉是指肌肉感觉或肌肉记忆。通过身体中的肌肉、关节运动,视觉障碍儿童能够感受到他是在往上爬,还是往下走,行走时的转弯角度大小。一旦儿童掌握了运动觉,在运用这种感觉时就不需要过分地加以注意。如果说运动觉是一种对运动的意识或记忆,那么肌肉记忆就是我们进行探索学习、储存概念的第二特性。例如,当我们拎起一个水桶时,就知道水桶的大致分量。这实际上就在运用肌肉感觉。让盲童探索环境的机会及感觉身体各种位置的体验越多,他们的运动知觉也就越精细。

5、嗅觉。视觉障碍儿童还能运用嗅觉来帮助进行定向,这一定向过程就是通过识别环境中的气味来完成的。例如,一个儿童根据漂白粉的味道能确定游泳池的位置,根据黏土的气味就能确定手工课教室的大致位置。总之,儿童在行走过程中常常借助气味及记忆气味的发源地来提供环境中行走方向的信息。

6、认知能力。儿童定向与行走的认知能力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儿童身体意象概念的发展;另一个是儿童的空间意识的发展。视觉障碍儿童如果要达到有效行走与定向的目标,就必须具备精确的身体意象及周围环境的概念。身体意象是指一个儿童对自己身体部位、部位与部位之间的关系、各部位的功能及身体表面的前后左右的认知能力。除此之外,视觉障碍儿童还需要了解自己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诸如相邻、远、近、上面、下面、前面、后面之类的概念,通过理解这类概念,儿童就能理解一些有关空间位置的含义。掌握了这种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间关系的知识,儿童就能根据一些言语的描述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心理方位的图象。

(李季平)

选自《心理学百科全书》(上卷)

定向行走

定向行走教学计划

盲人定向行走策划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方法

盲人定向行走师资培训教材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教案

第十二届国际定向行走会议

协助盲人定向行走心得

周末协助盲人定向行走心得体会

盲人定向行走培训实操训练

定向行走
《定向行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定向行走教程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