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五首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五首复习

(2013年5月)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 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 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问答题】:

1、“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心灵超脱尘世;是全诗的诗眼。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场景。

诗人在自己庭园中东篱下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闲适悠然地见到了远处苍翠的南山。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例一: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颇有默契。而“望”即有意远看,改为“望”字使此篇神气索然。表现出诗人闲适自由(自在)的心情。

例二:改“望”不好。“见”字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也表现出了诗人闲适自由(自在)的心情。 例三:改“望”不好。“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这一效果。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并品析其中的深层寓意。

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 【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7、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句中“真意”的内涵?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在美好、宁静、自由的自然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亲近自然、沉醉自然、远离世俗的生活多么美好。

8、“此中有真意”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悠闲恬淡的归隐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作者超然物外,远离世俗,向往宁静安详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心远 悠然)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景色:傍晚,山上的气象越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

人生理想:归返自然(或:返璞归真)。

3、2012年槐荫一模:依据“山气日夕佳”,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描绘其“佳”境。

例一:峰青岭翠的南山,夕阳脉脉地笼罩着寂静的山谷,山岚缭绕,雾霭如纱,紫气升腾,缥缥缈缈。

例二: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

4、槐荫一模:“此中有真意”句中“真意”指什么?

“真意”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里指作者远离世俗,回归(亲近)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追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给诗的前后两部分各拟一个标题:

咏雪

瀚海雪景图

送别

风雪送客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深情和他思念家乡的无限惆怅之情。

【诗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或:又表现出一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风掣红旗冻不翻】

例一:掣:拉、扯的意思, “冻不翻”:冻住不卷。在这里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极言天气奇寒,环境恶劣。(也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艰苦)

例二:细节描写。通过描绘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这一细节,极言天气奇寒,环境恶劣。(也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艰苦)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背影,茫茫雪地上只留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印和作者仍伫立远眺的身影。 (感情):抒发了作者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结尾写法的好处: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炼字赏析):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中考链接(2012年济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忽如”二字用得巧妙,不禁写出了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诗人(惊奇喜悦)的心情。(2分)

2、“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让人回味无穷,请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情景。(50字左右)

示例:雪花飘落在曲折的山路上,友人的背影渐行渐远,茫茫雪地上只留下一串孤单的马蹄印记和诗人伫立远眺的身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表现出诗人忘我为人的博大胸襟。

2、用几个短语来概括本诗的内容。

秋风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长夜沾湿苦

广厦庇寒士

3、本诗第一节在对天灾进行客观描写的过程中注入诗人何种情感? 茅屋骤破,内心痛苦

4、朗读第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的是“怒号”,这个词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凶猛,声音极大。

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的是“卷”,这个词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

例三: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的是“三重”,这个词在这里写狂风卷起层层茅草,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衬出秋风的大和猛烈。

6、本诗第三节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凄苦情境? 表现诗人湿冷难眠、痛苦难挨的情境;还反映出“安史之乱是更深重的人祸”。

【中考链接(08年济南中考)】

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3分)

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或:同情;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行 路 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两个比喻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表现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或: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理解】: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感情】: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今天的含义】: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考试链接】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己亥杂诗》描绘第一句。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夕阳西坠,日暮摇落,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2、前两句运用(

抒情) 和(

叙事)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忧愁和回归的愉快)的感情。

3、一二句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情?诗中是如何突出“愁”的?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另一方面是回归的愉悦。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写法为全诗升华作了铺垫。

4、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进行简要赏析。

作者以“落花”自喻,从“落花” “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花立言,表达出崇高的献身精神。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枯萎凋落成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作者以落红自比,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表达了作者一片拳拳的忠君爱民之心,也表现了作者政治追求的执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用形象的比喻表明诗人怎样的心志?

例一: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例二: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例三:表现他一贯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

• •

古诗五首

古诗五首教案

古诗词曲五首

师用前五首古诗

咏雪的古诗五首专题

17《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复习教案

词五首复习教案

古诗复习

古诗复习

古诗五首复习
《古诗五首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