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生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6: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生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新闻周刊》刊登评论说,近年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经济在高速增长,甚至是超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普通民众却抱怨生活艰难:有病看不起,贫困者“小病拖,大病捱,到死还不能往医院抬”,上学贵、房子价格也快速上涨。

文章指出,今天最严重的民生问题,症结还是市场化不彻底。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实际上只有商业化,并无真正的市场化,结果是,原有国有企业或新进入的民营企业享有了谋取暴利的垄断地位。他们可以随意提高价格,而不用担心竞争对手来压价。

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出台的某些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也很难真正奏效。这方面的典型是房地产领域。过去几年来,政府一直在进行宏观调控,但房屋价格并未像政府期望的那样趋于平稳,反而呈现出暴涨趋势。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和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本身就支撑了房屋价格持续上涨的预期,而政府不恰当的调控措施反而会强化这种预期。

因此,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改变原有的支出结构,增加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市场化改革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民生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全面小康,就是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切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改革开放29年来,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但新的历史起点产生了新的民生要求,稳定的就业、公平的收入、良好的教育、安全的社保以及医疗卫生、居家住房、环境保护、民主法治、个人发展等等,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普遍追求,进而成为党和政府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顺应了时代要求,体现了民心民意。

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改革开放33年来,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人民群众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由此,民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政策面临着始料不及的严峻考验。历次调控,之所以会出现调控手段越严厉,房价上涨越快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房地产新政的出台与实施,不能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具体情况。正是这种与社会经济现实的本质背离,导致房地产新政出现南辕北辙的尴尬局面。

按照发达国家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3000美元,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发展阶段。对于中国来说,住宅需求逐渐成为居民生活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需求。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会加剧城市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市场需求旺盛时直接导致价格上涨,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目前我国各城市的房价在快速增长,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房价依然在迅猛增长。据中大恒基市场研究人士分析认为:房价上涨与市场需求旺盛息息相关。而市场需求旺盛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最大:一是由于拆迁产生的被动需求导致市场需求量大增;二是由于土地、材料等开发成本增加导致房价上涨;三是由于房屋供应结构不合理,高档住宅越来越多等因素拉高房价。

任何一项决策都是根据现实的特定条件和问题制订的,然而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一般地说,决策方案的调整是发生在方案被执行的过程中。决策中调整方案是决策主体对原方案进行修改的原则、内容、方法、何步骤所作出的决定。调整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决策调整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提出调整方案的时候,为保证调整方案的质量,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反馈原则;二.动态原则;三.整体原则。

对目前已经实施的政策在稳定房价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开发商评价普遍不高。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首先影响了一些城市土地的供应量,进而影响到可售房产的供应量,而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在供求不平衡且是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房价肯定会往上涨。

前一阶段的房地产调控,恰恰走入了从供地到销售,再到二手房买卖,全面抑制需求,并大幅提高成本的歧路。而且,政府用不断增加的房地产税收填补行政费用黑洞,而不是将资金投在住宅建设上。这更加剧了本已十分紧张的供需矛盾,从而为房价暴涨埋下重大隐患。

税费是商品消费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抑制商品价格上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税,而不是加税。试图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加税导致商品价格下降,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过先例。而以前的房地产调控恰恰在遵循着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逻辑。在两年多的房地产调控中,加税成了各级政府的利器,名目繁多的税收与税种纷纷出台。其结果,就是房价大幅走高。土地拍卖、税收增加与限制投资成为房价暴涨的三大主因,在这个层层加码的误区中,市场与消费者成为政策失误的最主要受害者。随着房价走高,购房者对房地产新政失望,其心理从观望走向恐慌,导致最近一轮的抢房热潮,进一步推升房价暴涨。

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从经济学角度说,如果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且供给充分的条件下,价格一定会下降。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大大恶化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垄断企业与垄断价格的形成,放任开发商囤积土地和商品房,直接减少了商品房的供给,助推了房价上涨。

宏观调控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整体把握、严格恪守与持续尊重。不满足这个前提,试图利

用行政权力改变市场,甚至不断给各级政府和部门塞进“私货”,有可能使宏观调控逐步演变为情绪性调控、功利性调控与逐利性调控。这样的调控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的特点,这种公权力的运用就必须有强大的约束机制,并且要慎用和善用。在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层次矛盾与发展趋势没有重新审视之前,不宜过快、过度地推出新的调控措施,更不能把房地产调控演化为“政绩工程”,进而造成市场运行的更大扭曲与更深创伤。中央如果真的能对这些政策进行全面梳理,能听听各地政府的意见,听听发展商的意见,听听专家的意见,考虑得更全面一些,调控的效果才会好,调控的初衷才能早些实现。

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央智囊机构受命梳理调控政策之举可以看出,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仍将继续深入下去,而中央也会积极总结与反思,以后的调控会更加理性、指向逐步清晰。业界或许有理由相信,各项政策之间的配套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调查报告(社会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注社会民生问题

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关注民生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推荐)

民生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民生问题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