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1: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虚词练习(一)

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04 全国卷)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4全国卷)

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4湖南卷)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4浙江卷)

⑤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05重庆卷)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05广东卷)

1、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或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余知而无罪也

③提刀而立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2、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 ②代词,你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假设

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

①吾恂恂而起(

)②城入赵而璧留秦(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④黑质而白章(

)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3、DBCAE

4、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词类、用法和意思。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③ 劳而无所,必有悖心

④而翁长铨,迁我京都,则汝朝夕侍母

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⑦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⑧余知而无罪也

⑨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⑩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人而无知,与木何异

4、①⑤⑦连词,表修饰;┅┅地,┅┅着。或不译③表转折;却,但⑧代词,同“尔”,作宾语;你,你们⑥连词,表并列;又,还⑩连词,表因果;因此⑨⑵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⑴连词,表承接;就,便④代词,同“尔”,定语;你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5、无(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A 何可胜道也哉

B 何其衰也

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6、D

7、下面句中“何”字与“吏呼一何怒”中的“何”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D

8、说出下列各句中“何”的词类和意思。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⑤将军待若子如是,何为而泣也?

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⑦汝幸而偶成,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

⑧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⑨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⑩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⑵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8、①疑问副词

②⑧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⑤⑨⑵疑问代词,什么

④疑问代词,做定语

⑥⑦副词,多么

⑩奈何:怎么办

⑴奈何:为什么

9、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9、解析:C 副词,才,就 | 副词,竟然,却 | 动词,是 | 代词,你的

10、下列各句中的“其”各是什么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① 汝其勿悲。

②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 ③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④ 其孰能讥之乎?

) ⑤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 ⑥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 ⑦ 此其志不在小。

) ⑧ 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 ⑨ 出则不知其所往。

) ⑩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10表婉商,副词) (表婉商,副词) (表推测,副词)

(表反问,副词) (表反问,副词) (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那 (第三人称代词) 河内

河东

11、指出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

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04天津卷)

②樊哙侧其盾一撞(04广东卷)

③其意常在沛公(04福建)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05全国之三)

⑤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04浙江)

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05重庆 )

⑦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05山东)

2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04湖南)

11、①第三人称代词

②第三人称代词

③第三人称代词

④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⑤指示代词,远指

⑥第三人称代词

⑦指示代词,远指

⑧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⑥尽其肉,乃去

⑦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

⑧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修,君子不近

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⑩其言简而明,信而通

A ①②④⑤⑥相同,③⑨相同

B ①③⑤⑦⑨相同,④⑧不同 C ②③⑤⑥⑦相同,④⑩相同

D ④⑤⑥⑦⑩相同,⑧⑨不同

12、D ①指示代词,那 ②副词,表反问 ③代词,其中的 ④人称代词,他的 ⑤人称代词,他的 ⑥人称代词,它的 ⑦人称代词,她的 ⑧ ⑨副词,表揣测 ⑩人称代词,他的

13、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词类和意思。

⑪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⑫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⑬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⑭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⑮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⑯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而扣焉。

⑱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⑲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⑳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⑵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⒃其信然邪?其梦邪?

13、①②③代词,他的,它的 ⑨第一人称代词,我 ⑤第二人称代词,你的⑥⑧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

⑦指示代词,

其中,中间的 ④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⑴⑵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哪里 ⑶副词,表感叹语气,实在,确实 ⑩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⒂副词,表祈使,一定,必须⒃连词,表示选择,是┅┅还是┅┅

14、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1)不出火且尽(

) (2)兽相食,人且恶之(

) (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

) (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

) (6)且行千里,其人不知(

14、将

尚且

暂且

一面---一面

并且

况且

15.下列文句中,“且”作连词但用法

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

A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河水清且涟漪

15C 尚且

其它都表并列 而且

3

16、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 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16、解析:B 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

17、比较下面“且”字的用法,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③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⑥不出,火且尽

⑦且立石于其墓门

⑧若属且为所虏

⑨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A ①③⑦相同,②④⑥不相同

B ⑤⑥⑧相同,②③④各不相同

C ①与⑦相同,⑤与⑨不同

D ⑥与⑧相同,②与③不同

17、解析:D ①连词,表递进 ②副词,③副词,尚且 ④副词,暂且 ⑤副词,将近⑥副词,将要 ⑦连词,并且 ⑧副词,将要 ⑨副词,一方面„„一方面„„

18、对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若事之济,此乃天也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A ①④相同,⑥⑦不同

B ①②④相,⑥⑦不同

C ①④⑤相同,②⑦相同

D 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18、解析:A ①副词,就 ②副词,是 ③代词,你的 ④⑤连词,于是,才 ⑥副词,竟 ⑦副词,只,仅仅

19、写出下列句子中“若”的用法和意思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③余悲之,曰:“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竖子不足与谋,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⑦言之,貌若甚戚者

19、①表类比;好比,如同,好象

②表接近、相似;相当,相似

③作定语;你的、你们的 ④作主语;你,你们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那,那个

⑥表假设;假若,如果

⑦表揣测;似乎,好象

20、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父去里所,复还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

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

⑥皆生毛,长一寸所 ⑦夜以火指鼓所

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20、解析:A 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

4

21、指出下面句子中“而”的意义或用法。

①蟹六跪而二螯。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④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⑧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1.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⑤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⑥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⑧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22、指出下面句子中“乃”的意义或用法。 ①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

)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⑥今君乃亡赵走燕。(

) ⑦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2.①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②表示顺承,可译为“就”“于是”。③表出乎意料,译为“竟(然)”。④表出乎意料,译为“竟(然)”。⑤表转折,译为“却”。⑥表转折,译为“却”。⑦表轻微的转折,译为“才”“这才”。⑧表轻微的转折,译为“才”“这才”。⑨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⑩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3、指出下面句子中“其”的意义或用法。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

) ⑤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 ⑦其皆出于此乎?(

⑧其孰能讥之乎? (

)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⑩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

23.①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他、的。 ②用作第三人称,他。③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④指示人、事、物,那。⑤指示人、事、物,那。⑥其中,其中的。⑦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⑧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⑨ 副词,表祈使,一定,。⑩表示婉商语气,可译为“还是”。

24、下列“所以”的意义不同于其他几项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4.D(表手段,方式,译为“靠他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

25、选出与“而徙于越”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吾尝终日而思矣。

5 25.B(表顺承。A:表转折。C:你。D:表修饰)

26、选出与“或谓之曰:„子必穷!‟”中的“或”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或曰:“此鹳鹤也。”

B、或师焉,或否焉。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26.C(表选择的连词,译为“或者”,其余译为“有的”)

文言文虚词教案[优秀]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教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讲解与练习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常用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说课稿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