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5: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城子小学 孙旭颖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四年级教学内容及目标:

(1)、一级古诗词专题诵读:2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总序 (2)、二级古诗词专题诵读:4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至入则孝

(3)、三古诗词专题诵读:60首古诗以及弟子规的总序、入则孝和出则弟。

四年级基础还比较弱,学生只掌握了三级的内容,以上至八级还需要再以后学习中继续落实。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

(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考级。实施定期考核。

5、组织管理:

成立以教导主任为首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

6、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纵深。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篇2: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

时村联小“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张艳省

副组长:车素环 郑明明

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

四、实施办法: 1.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低年级重在朗读背诵,高年级重点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三字经》,五六年级《论语》,平时可以再根据班级需要,加入一些有国学代表性的诗歌、对联等。 5.诵读安排:在上课前的晨读时间、校本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班级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年级需要和实际情况编辑“国学”校本课程教案。

时村联小

2012年9月1日篇3:国学经典课程实施方案

德艺学校小学部“国学经典”进课堂

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丰厚校园人文底蕴。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朗读兴趣,增强朗诵能力。

3、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4、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二、活动要求

1、编撰《德育校本教材》

要把国学经典与和德育相结合,必须在原有的《经典诗文诵读》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编撰《德育校本教材》,此校本教材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不同的国学经典与德育相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德育校本教材》内容设计

一至六年级编撰一本《德育校本教材》,教材共设计6个主题单元(共30课),每个单元精选5篇,每篇结合主题配备与国学经典有关的德育故事。

一年级的篇目,要配有汉语拼音注音以方便诵读,高年级部分篇目

3、每本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设计:

(1)自理自立篇

(2)劝学励志篇

(3)文明礼仪篇

(4)诚实守信篇

(5)感恩回馈篇

(6)爱心行动篇

教材中设计的国学经典故事中都会有一个先锋人物,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以先锋为榜样的精神达到规范良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目的,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活动形式和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要注重实效的话,不单只是建立在每天晨读、课前读、学生路队读的形式上,还要开设课程,然而课程的内容要以《经典诗文诵读》、《德育校本教材》、《弟子规》为主:

1、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创设“学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堂,如果开设课程必须要创设一间学堂,这样能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图 1

2、进学堂学生应穿汉服,开讲前应行古代礼仪。 凡是进学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应穿汉服,能传承汉服数千年的文化基因,又能体现每一位学国学的人对礼仪的要求。(图1)

开讲前的师生行礼(图2)

3、“弘扬国学精髓,倡导尊师重教”应举行“拜师礼”

“拜师礼”在古代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求学受教之际都要行拜师礼,所以一年级新生入校应举行一次“拜师礼”。在行“拜师礼”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家长陪同观看,家长们能看到老师和学生在践行肃穆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

现代师生关系,通过拜师仪式,让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对接与践行。

“拜师礼“程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稍作改动)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3、请出老师,并介绍老师;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点朱砂,启迪智慧

学生行礼完后,由班主任给孩子们点朱砂,开蒙启智。(主持人念寓意:把智慧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间,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老师回赠礼物(经典诗文诵读、弟子规两本书籍用红绳捆一起),教师代表讲话。 第三篇:传经典,立志向(校长寄语)

最后:由主持人领读,全体师生跟读校训。让全体新生共同见证孩子们学习历程中最美好、最神圣的时刻。

4、在“拜师礼”的基础上创设“毕业礼”

在六年级学生毕业前举行一次“毕业礼”,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感谢老师的恩情。 “毕业礼”在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为了学生在结业时不忘老师恩情,教会学生“感念师恩”所以创设“毕业礼”并且要家长参与。 “毕业礼”流程:

1、主持人在介绍参加仪式的领导、嘉宾;

2、解读仪式的意义;

4、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篇:正衣冠,拜孔子

“欲存传统,先正衣冠。衣冠正,品行端。”随这主持人引读,学生应整理衣冠。随后师生同行高揖礼,三拜孔子,表达至圣先师的崇高敬意。

第二篇:三行礼;送祝福

学生行礼后,学生送上自己的祝福(贺卡、一束花、一件礼物等)给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感谢老师的恩情。篇4:国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乌市十九中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 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 许倩 刘红 王玫

组 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 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 “国学手抄报展览” “国学经典书法展览” “国学经典知识讲座” “ 国学课本剧展演”“ 国学诗歌朗诵会”“ 国学读书汇报会”“ 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 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乌市十九中语文组

2014.3.20篇5: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区域跨文化德育特色,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育人为核心,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二、工作目标

积极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整合国学教育资源,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建立教师、班级、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积极开展国学课题研究,推进国学进课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丰富育人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善待他人、勤劳俭朴、诚实守信、举止文明、谦虚好学、自尊自爱、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拼搏进取等优秀精神品质的人。

三、实施原则

1、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不是应付形式的走过场,而是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

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2、坚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为了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活动中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感知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外显行为,要将这种认识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4、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加强领导,进行理论学习,形成共识。

1、成立学校国学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史美丽

副组长:张新、赵芬、邹闯

成 员:刘瑞玲、牟维毅、刘书彤、曹辉、全体语文、政治教师。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传统美德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学校规定全体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宏大的工程。此外学校还将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国学教培训。

3、认真学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结合学校实际,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有机结合,成立国学教育领导机构,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学习国学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让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主阵地找准突破口,扎实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找准切入点,形成以点带面,以面成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动态链。根据学校实际,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选定以“礼仪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通过日明一礼,日正一行,日学一语,日行一善,可以循序渐进地去到达到我们制定的培养目标。

1、组织培训,走进课堂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每学期有计划的安排国学课,每周利用一节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逐步形成日常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教导处组织检查。

2、加强课题建设,开展教学研究。

各校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国学骨干教师研究讨论,确定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特色的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西岗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等历史著作中选取一些经典的片段,编写《国学校本教材》形成教学内容体系。

3、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将《国学校本教材》编印发给全校学生,利用升旗仪式教育、校园广播、班会时间集体学习,学校有计划的开展国学教育的各项活动(如每天10分钟书法、花样跳绳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4、探讨在“国学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促孝行、雅行“两行”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更应该走出去,深入社会,贴近生活,贵在践行,重在持久。

1、每学年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学期初,对初一新生开展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到学农基地接受劳动教育;到革命英雄纪念卑前扫墓,接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

2、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公益捐助,参加义工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办好中学家长学校,学校各班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通过家教咨询,家教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将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形成一股合力。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国学弟子规》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

国学实施方案

国学教育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课程

国学大班课程教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课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