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4: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近,中国银行业也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巨头的强劲挑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如何防范和管理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尽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及在与跨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资本 监管手段

一、风险管理是核心能力

现代商业银行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能说明,风险管理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面对日益多元与波动的全球金融市场,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学习在更为复杂的风险环境中生存。商业银行能否愿意承担并且妥善管理风险,直接决定银行的盈亏和生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有所改进,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和发展来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依然严峻,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风险。 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虽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风险可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

革,商业银行将成为真正按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顺应市场发展的商业银行必将被淘汰出局。到那个时候,缺少了国家信用支持的我国商业银行必将有一些会陷人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

(3)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 银行机构越来越庞大,它们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业务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还有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4)市场风险。这主要由于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起。一方面,部分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入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分,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企业债券清偿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中大部分债券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提款担保或代理发行的,由于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到期无力兑付,往往需要银行垫付,企业风险随之转化成金融风险。据统计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国股市券商亏损面越来越大,数额在不断加剧。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有些风险可以通过制度上的合理设置和优化予以防范,有些可以通过金融技术和金融工程进行防范和化解,有些则可通过制度与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降低风险。

从国外金融业的实践来看,现代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普遍原则是:不消极回避风险,而是积极地度量风险、管理风险,并通过合理地承受风险来获取与风险相匹配的风险回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其风险管理的范围,就地理概念而言,覆盖其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所有可控风险;就业务流程而言,贯穿银行业务的整个过程,并且利用大量的数据模型等工具对风险进行实时和定量的分析,在整体上提高了银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并获取相应的风险回报。在这些国际先进银行内,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已经日益形成一种文化,渗透进入员工的日常决策和行为。

二、新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

2004 年6月26日,十大工业国银行监管机构主席Jean-Claude Trichet 在国际清算银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十大工业国的央行和银行监管机构首脑宣布,经修改后的资本充足框架获得通过。这份被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定名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体现了上世纪90 年代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成果,继承了第一次巴塞尔资本协议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银行体系安全完善原则,历经长达6 载全球咨询、3 次大修改、3 次定量测算,至此终于定稿了。随着新协议的公布,落实新协议的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全球银行业与监管机构也就更为积极的展开相关工作。

新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支柱:

一、最低资本要求。即要求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二、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即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三、市场约束。即对银行实行更严格的市场约束,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按照新协议的架构,银行按第一支柱评估自己的资本充足性,监管者按第二支柱检查银行 的这种资本评估工作,市场披露则作为前两支柱的补充。

银行要达到新协议要求,不仅要达到第一支柱的资本计算要求,还要满足第二支柱监管要求、第三支柱信息披露的要求。第二支柱的监管检查促使银行开发及应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监察及管理风险。采用内部资本模型的银行须做好满足第二支柱监管要求的工作,如:将内部评级系统与策略及业务计划相结合、提高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第二支柱合规格要求的认知及意识,提升资讯系统,满足监管统计报告的披露要求,保证有足够的书面政策及规章制度,向监管当局证明合格状况,主动接触监管部门了解新协议的落实计划、积极参与新协议落实计划的商讨,反映银行意见和关注问题。

三、风险监管的重要举措

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现代银行是在一个整体性的金融环境中运行的,单家银行的问题常常就引发出全局性后果,所以当代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比倾向于强调对银行金融活动进行

整个行业性的外部监管。同时,银行业的实践也表明,仅仅依靠银行本身的内控制度也不足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提高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在强化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将着重从银行资本管理的角度来探讨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国际金融界对银行监管的外部监督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而研讨我国银行风险外部监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向。

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对银行机构的组织管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术问题。先进的技术工具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精确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在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时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是具体落实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步骤,也是国际金融理论界大力探究的一个领域。目前国际上已经发展出了许多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衡量的应用技术。目前,市场上多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往往过多依赖于演绎推论与直觉判断,不能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尤其是风险管理技术中,关键的风险查勘及评价报告的编写等工作,更是缺乏系统的工作程序、评价平台和报告编写模式。因此,需要加强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吸收,并加强国家合作,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总结

根据目前对风险管理问题的认识,考虑到我国银行业的现状,个人认为建设中国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不是依靠一两个措施就能实现的。必须综合地运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方法,积极采用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改变现状,达到严格风险管理的目的。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在国际国内它都还处于一个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今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构建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并扩大风险管理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完整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琳,2007.09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简介》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