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重考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

1、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分)

(1)《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

答:各人的志向。

(2)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

答: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

答:子路想治理一个小国家,使它强盛。

冉有也想治国,使人民富足,但比子路谦逊得多。 公西华想做礼观,传礼。

曾皙想做一个隐士与志同道合者享受人生。

2、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下列文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请把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说说由这段话可知范仲淹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简述您从《岳阳楼记》中得到哪些人生启迪? (10分)

答: 人生启迪: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精神.

3、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

答: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肯定,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作品情景交融,诗意浓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10分)

4、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分)

答:这首五言诗,总共十六句八十字,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人物活动,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文笔充裕,写得相当舒展,绝无局促气急之感,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关键就在于作者能够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景.而且,诗的语言朴实无华,纯用白描,不作惊人之笔,感情上具有内在的

深沉.所以,这首诗虽然习惯上称之为民歌,但语言的技巧已经相当纯熟了.

5、试析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特色。 (10分) 答:1.文言词语和西欧语言的吸收使用2.华美与朴素相结合

6、“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 (10分)

答: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7、请全面分析陆游《夜泊水村》诗的格律特点。(10分)

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 腰间羽箭久凋零, (平)

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 ( 仄 )

诸君何至泣新亭? (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 ( 仄 )

双鬓向人无再青. (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 ( 仄 )

卧闻新雁落寒汀. (平)

通过“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分析出 一)用韵:中东折 二)平仄:七律的格律2 三)对仗:三四句对仗 五六句对仗 四)句式:疑问句倒装句

8、阅读《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

类活用现象。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後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卹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於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10分)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9、周恩来总理生前有一次观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对戏中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由辉煌的顶峰很快走向穷途末路的全过程曾用23个字作了精辟的点评:“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请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并结合这些点评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10分)

周恩来总理的这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 木三分,阅读了《史记·项羽本纪》,我认为项羽最终失败的几点重要原因是:

1、专恃武力,过于残暴,丧失民心。(1)“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

之”;攻破襄 城,把守城军民全部活埋。(2)在新安城南活埋秦军已投降的士兵20 万。(3)屠戮秦朝 首都咸阳,烧毁秦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不灭,掠劫宫中财物、妇女。所过之处无不摧残毁 灭,秦地人大失所望,只是因为害怕,而假装服从楚军。而汉军刘邦所过之处,军队不准掳 掠,安民为上,废除秦朝的暴政苛法,因此极得民心。(4)“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 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夷平齐国屋室与城池,活埋齐军全部 降卒,俘获齐国老弱妇女,毁坏多处城镇,因此齐国人四处相聚对抗楚军。(5)活烧汉军 将领纪信、烹文官周苛、杀枞公。项羽设下鸿门宴,想当场诛杀对手刘邦,计谋却被自己的 亲叔父项伯密告刘邦谋臣张良。

2、不珍惜人才,不会用人。楚汉相持的关键时刻,大司马曹咎不听项羽命令受了刘邦 激将法,就轻率出兵,使汉军大败楚军,扭转了关键的局面。刘邦手下的著名将领如韩信、琼布,谋士如陈平等原皆项羽手下人才,然而项羽不能用,却重用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 塞王司马欣之流,此皆无能之辈。而当时如范增、钟离昧等被陈平反间,不得重用,项羽失 去了最忠心耿耿的谋士,故成皋一线失守再次使项王失去地利,由防御变为撤退,最终被包 围于垓下,致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绝望境地,最后自刎于乌江。

3、性格粗疏,做事没有恒心。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叔父项梁教 籍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学艺不精,导致项羽中离间计、四面楚歌、最终战败。

4、缺乏谋略和视野,政治上过于幼稚。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 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 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关中地区山河阻塞四方,土地肥 沃,在关中建都可以称霸天下,项羽不占据重要的关中却建都彭城,并只因当时向他建议建 都关中地区的谋臣说他是楚人沐冠,就烹杀了这个谋士。对死敌刘邦过于轻信。双方签下“楚 河汉界,中分天下”的盟约,项羽就轻易地解除军事行动率兵东归,而刘邦并没有遵守诺言, 追击楚军,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共同攻打楚军。并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10、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在构思上,是怎样围绕一件事写三个人的?(10 分)

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0505101854747试题

大学语文0110173140946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一

大学语文考试试题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

大学语文1229170511128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