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祖国山川颂》教案(最新)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教版第三册教案浦培根

祖国山川颂

黄药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专题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意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

法国大作者雨果说:“人民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我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以“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倾诉了拳拳报国之情。爱国是无地域限制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有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就象一支风筝,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飞多远,总有一根线紧紧的攥在手中,祖国永远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黄药眠,他又是如何在《祖国山川颂》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

二、了解作者:

黄药眠(1903——1987) 中国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7年在上海参加创造社。1929年被中国共产党派赴莫斯科,回国后遭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保释出狱后,先后在延安、桂林、香港等地从事新闻、宣传、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出版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等。1944年后,主持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的一些报刊,并参与民盟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副秘长等。作品有《面向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黄药眠的一生,经历了封建王朝没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一些大事,他的一生,跟着时局的变化,个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这就使他对祖国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

三、解题

祖国山川——是文章的内容

颂——点明了文体:内容上多是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

“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艺文类聚》中也提到:“颂,诗之美者也。”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转为歌功颂德的诗,后来就更为宽泛,一切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颂”。

四、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1、提问:如果让你介绍祖国,你会写祖国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生存方式,生存环境,文化背景

2、文章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美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① 珠穆朗玛峰、黄土高原、西双版纳、华北平原、黄河、扬子江、大兴安岭、海南岛等大自然的山河大地;

② 经受风霜雨袭、异族入侵、弹雨轰击、人民改造的祖国大地;

③ 四季美景、晨曦落日

④ 扬子江、高山、黄果树瀑布、门前小溪

3、本文是一篇“颂”,请学生找出文中表达歌颂与赞美的句子,体味作家的情感。

① 我爱祖国,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② 我爱祖国的山河大地。

③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④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神奇。

⑤ 这是多么淳朴的劳动者之美啊!⑥ 我对祖国真的有说不出的怀念

4.小结内容:《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

五、理清思路,体会铺叙的特点。

1.思路结构:

文章段落较多,共37段,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

1、2段为第一部分,第3—35段为第二部分,第36—37段为第三部分。在阅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从大处着眼,了解作者的描写对象和感情抒发。

第一部分(1-2)总领,点明了全文要旨——爱祖国,爱祖国的美丽的风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5),是爱国主题的具体化,是对风景如画的祖国的歌颂与赞美。可以分成若干层次,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祖国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颂大地之美,文化语言之美

作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充满自豪地列数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以动情的笔墨,尽情地倾吐赞美之情。

颂四季之美,晨昏落日之美

这里有对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对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与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颂家乡之美,江河瀑布之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的小溪、扬子江边、黄果树的瀑布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以点代面,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无限爱恋。

第三部分(第36-37段),是对主题的升华。小溪汇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乡,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作者的情感线索:(投影八)

总领:表达对祖国山河之爱

主题具体化:爱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爱人民文化与语言、爱祖国四季与晨光落日、爱家乡的小溪与黄果树瀑布

主题升华:小溪汇入大海、流水化作羽云

2、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莽苍)的黄土高原(茂密)的西双版纳(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 一泻千里)的黄河(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广阔无垠)的牧场

小结:

“莽苍”准确地表现了高原的迷茫的特点,“茂密”写出了草木生长的茂盛,

“一望无际”写出了华北平原的辽阔“一泻千里”则写出了黄河流势的迅急,

“浩浩荡荡”强调了扬子江气势非凡“广阔无垠”则表现了牧场的广大无边。

作者用词精练,惜墨如金,准确地概括出了这些景色的特点。

3、重点分析四季景色,

四季如何改变?

色彩的改变:春红;夏 青;秋 黄;冬 白。

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所选四季之景,看出其匠心。他所选之景是很精心的。

春:虫鸣草色,夏:清晨汲水;秋:红果斑叶;冬:冰下雪莲。

他所选之景是很精心的,看出其匠心。对祖国自然景色的描写在这里得到了重点展示,景与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提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场景?为什么?作出点评

(分小组讨论)教师提示:从修辞美,结构美,意韵美等三方面中任选一方面鉴赏。

A、分析第26——27段:

这一段作者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大江发展的历程写得情趣盎然,并且富于哲理:事物的发展壮大,大多是经过许多的艰难曲折和起伏的。此外,这样写也象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历史。

B、分析第31——32段:

小结:第31——32段:这一段写的是黄果树瀑布,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而且长短句交错,对瀑布的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既绘声又绘形且绘色,既有修辞美,又有结构美。

C、分析第35——37段:

小溪流“冲击着涯岸奔向大海”,象征了祖国的儿女在成长过程中追逐理想的过程;群山目送水波远去,写出了祖国对儿女的期待与美好祝愿;流水化作羽云了望故乡,则写出了祖国儿女对祖国的依恋。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是对主题的升华。这段话体现了文章的意韵美。

5.铺叙的特点:(归纳板书)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多角度全景式的描写。

在铺陈的过程中,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更真切的体会到作者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款款深情;时而面带微笑,时而表情凝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语言的特点

讨论归纳:①诗化的语言;②直抒胸臆;③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如第

4、

5、11段的排比手法,第

11、

23、32段的拟人手法,第

27、

34、35段的比喻手法等等,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

结构的特点:

文章采用了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地抒发

六、高考阅读题模拟训练

1、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

明确:磨难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两类。文章表现出祖国大地历尽沧桑苦难,仍然顽强奋斗,充满对胜利的信念,并最终迎来光明前程的精神。

2、谈谈最后两小节的寓意。

提示:两小节内容应从两个方面思考,一为祖国对个体,二为个体对祖国。表现出个体与祖国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作者内心爱国情感的真切流露。

七、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热爱祖国的名言或选择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进行赏析。

板书示例

颂大地之美,文化语言之美

颂四季之美,晨昏落日之美

颂家乡之美,江河瀑布之美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

《祖国山川颂》教案5

《祖国山川颂》教案文档

祖国山川颂高二语文教案

1.1.1祖国山川颂(精)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学一得素材

高中语文《祖国山川颂》教案4 苏教版必修3

1《祖国山川颂》教案(最新)
《1《祖国山川颂》教案(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