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谁在侵蚀医保基金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谁在侵蚀医保基金

只要办理一个“挂床住院”就能在医院任意用医保卡开药,而且医院还会提供很多其他的优惠政策。在大型医院周围,有出租医保卡赚钱、高价收药的贩药团伙,他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这一做法几乎是普遍性行为,且是“半公开的秘密”。不断更新的骗保手段正在侵蚀作为“救命钱”的医保基金。 倒买倒卖形成产业链

《经济》记者在北京市大兴人民医院蹲点发现,每到上午,都会有两个中年男子骑着电动车在医院斜侧面停留收药。而且,这两个中年男子似乎并不愁生意,一停下车,早就在这等着卖药的人就围上去,他们并没有发名片或者竖着广告牌告诉其他人自己的身份。

《经济》记者等两人忙过一个小高峰后以卖药者的身份与其交谈。其中一位告诉《经济》记者:“我们只收一些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药,比如心可舒片、阿司匹林等。日常那些小疾病的药、保质期一年以下的我们不收。”对于收益,该男子表示还算满意,按他们的话叫“大钱赚不到,但比上班赚得多”。

随后,一位看着60多岁的妇女拿着一袋氯沙坦钾片过来找他们收药。收药价格是23元每盒。《经济》记者随后去药店发现,该药在药店有46.8元、47.2元两个价位。相当于这些收药团队按正规药店一半的价格进行回收。

据《经济》记者了解,这些人收来的药一般都流向农村,或者个体诊所、小药店。他们这些人并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这样擅自买卖,属于无证经营,违法行为。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保险系主任张晓告诉《经济》记者,这些药品来源很复杂,有医保患者的药品、有来历不明的药品,甚至假药,加上运输的条件、存储环境较差,药品安全极其没有保障,危害健康。

而这种擅自买卖药品,且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实在太多。《经济》记者随便在QQ加群一栏打上“收药”二字,搜索出来的结果有50多个群,群人数多则425个人、少则10余人。群聊高频词汇是“求长期合作、长期供应”。供应的药品一般也是络活喜、安博维、百令胶囊、心可舒、尿毒清等价格高的药品。

实际上,早在2011年,通信管理部门和搜索引擎,就一直采取屏蔽链接、消除信息、关闭站点等多种措施对网上非法收药信息进行屏蔽和清除,已成功切断70%的非法收药信息源。但现在打开网站、朋友圈、淘宝、QQ,依旧有大量的收药广告。虽然各地执法部门已经连续多年下力气整治“贩药”乱象,但光靠监管部门检查、执法部门抓捕的方式,只能治理一时,等风头过去,又会死灰复燃。

目前一些地方骗保、套保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开大处方、“挂床住院”等多种方式。例如四川广元市心血管病医院2013年和2014年两年间,通过开“阴阳处方”,共骗取医保基金749万元;2015年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通过对34人次“挂床住院”方式,违规套取医保基金4.84万元;安顺康复中心医院采取伪造病历、将门诊病人转成住院病人等手段,骗取新农合国家医疗基金250多万元。 骗保涉嫌违法

审计署对外发布2017年第1号公告中表示,涉嫌套取医保基金大致有三类问题。第一类属于“内部”问题,表现在部分地区医疗保险费征缴不到位、上缴不及时,财政补贴补助资金不到位;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出使用不够规范,少数存在挤占挪用,有的基金被扩大范围用于其他社保制度支出。比如,截至2016年6月,天津市职工医保和城乡居保基金收入户月末余额共计199041.65万元,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第二类属于“制度衔接”问题,表现在制度间不衔接造成重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复报销医疗费用,部分封闭运行企业存在拖欠定点机构医疗费用等问题。比如,截至2016年6月,国电江西电力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各自封闭运行,涉及参保人数15.19万人。第三类属于“外部”问题,表现在部分定点机构或个人骗取套取医保基金;部分医疗机构违规收费。比如,2015年至2016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建联药店等3家药店上传虚假药品销售记录,违规套取职工医保基金265.69万元,作为单位收入核算。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向《经济》记者表示,医院和患者骗保,最后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如果医保基金不合理使用,为保持已有的医疗保障水平,保费也越来越高。而医保费用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是财政补贴,其实都是老百姓支付的。”

张晓认为,骗取医保基金是否直接影响老百姓权益的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看待。“首先,总体来说,医保基金最终是由政府兜底的。即使医保基金收不抵支,通过财政拨付资金弥补缺口也能保证参保人的合法医疗权益不受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政府对基金承担兜底责任,但对于侵蚀医保基金的骗取套取行为,也必须严厉打击,防范穿底风险。”

顾雪非最后总结,骗保本质是“道德风险”问题,部分情节严重的涉嫌违法。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医患双方对医疗费用(成本)敏感度大幅下降,医、患多提供(利用)医疗服务的目标和动机一致,基金超支风险在主要付费方即医保,而不在医患。无论个人或医疗机构单方行为,或者双方达成默契,门诊转住院、分解住院尚属于“道德?L险”范畴。虚假就医、虚假发票、编造病历则涉嫌违法。事实上,“骗保”不仅存在于医疗保险,也存在于其他保险(包括商业保险)乃至一般公共政策。

“此类问题不可能完全杜绝,但应设法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技术层面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实时监控;在政策层面医保应从后付制变为预付制,改革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促使医疗机构转变行为,强化成本意识,这样至少让所谓‘医患合谋’失去土壤。但变革后又要防范服务提供不足、诊断升级等问题。”顾雪非表示。 医保基金并没有“收不抵支”

近期,不少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账号发布关于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贴文,引发行业内与老百姓的关注。特别是关于一条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写到,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测算显示,中国的卫生医疗总费用在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快速增长,具有指数式增长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将由目前的3万亿元增长到2040年的273万亿元,这将给财政、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带来不可承受的负担。

《经济》记者为此联系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证实这条内容是否是该研究中心发布的,如果是,预测的根据是什么?但至记者截稿前,该研究中心始终以研究员繁忙为由未予回复。 总体收支平衡,局部存在风险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在2017年11月27日发布《关于2016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082亿元,比上年增加1156亿元,增长13%。本年收支结余1994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736亿元;2016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095亿元,比上年增加690亿元,增长12.8%,完成预算的101.6%。本年收支结余62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330亿元。

张晓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现行医保资金的管理“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能出现赤字”。从近十年数据来看,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与医保基金支出增速趋势基本一致。

而对于上述2040年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是否能达到273万亿元的问题,顾雪非也认为,我们卫生总费用的规模在2009年是1.3万亿元,到目前是4.7万亿元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大概也就能达到6万亿元―8万亿元,几百万亿元的数字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总体来看,医保基金是以一个财政年度或者一个时间年度来计算,所以现收现付制度能够保证目前的收支平衡。

“但也不排除各别地方会有收不抵支的?L险。”张晓补充说,比如医保制度中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是两种制度,斥资也不一样。那么在职工医保制度退休人士不缴费的老工业基地,退休的人比较多,缴费的人相对变少,基金压力就比较大。“但据我了解,出现这种情况,最后只有财政去补贴亏空。但从总体来说,各个地方都采用了总额预付制度,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失衡。”

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对《经济》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基金都有结余,但最近几年来,各地人均基金结余量正在逐步降低,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如果继续采用现行制度和管理方式,从长远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在收不抵支的风险。“主要因素,一是医药费用上涨过快,这主要是由于医疗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滞后;二是基本医疗保险‘系统老龄化’,即参保人群中缴费人数相对减少、享受待遇人数相对增加的趋势,如果制度政策不变,必然导致基金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三是管理环节的各种漏洞,例如参保人员、医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甚至欺诈行为,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不实等。因此,经济增速较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医疗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滞后、管理相对薄弱的地区,容易出现基金穿底的现象。”

“现在的情况是,总体医保基金安全没问题,但是确实存在老百姓不满意的情况,那是因为医改问题还有待完善。”张晓坦言。 医疗控费压力大

那么为何在巨额财政投入下,部分地区医保基金还存在穿底的风险,而且老百姓又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实惠?

顾雪非告诉《经济》记者,一方面是资金费用的上涨,另一方面是人次增加。“比如,从2009年到2016年的门急诊人次就翻了一倍,每年看病的人比过去更多,这样平摊到每个人身上,医保筹资就被稀释了。如果从住院人次来说,目前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17%左右,而在2003年,100个人里边也就四五个人是住院的。由于医保全民覆盖带来的需求释放,因此医疗控费的压力不言而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巨额的投入大部分也被浪费掉了,流向了医生、医院管理者、卫生主管部门官员、药品价格管理部门官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他们获得了巨大的隐性利益,但患者得到的服务和质量并没有提升。

的确,央视早在2011年就报道出医生吃回扣的问题。比如价格虚高20倍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每支给医生回扣4.4元,占中标价40%;医生收入的95%来自药品回扣,巨大的回扣利益刺激下,医生大处方、滥用药,导致我国药物滥用问题在世界“名列前茅”。如我国2009年大输液达104亿瓶,人均达8瓶,是世界人均的3倍。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英国的10倍。

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从国际上来看,医生的收入远高于社会平均工资。但我国医生的收入是按事业单位薪酬水平界定的,没有反映出医生应有的技术劳务价值。那医院只能靠药品、耗材、检查项目的收入来维持医院的运转,这也导致医院的过度医疗。”顾雪非表示。

顾雪非补充说,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医保基金筹集不到位,部分地区医保基金支出使用不够规范等问题。“此类问题涉及开源节流,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也涉及公平问题。资金筹集、拨付不到位,直接影响医保和医疗机构运行。若部分企业未按规定基数和标准缴纳保费,未实现应保尽保,影响制度公平。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套现或用于购买日用品,提示除了加强监管也要加快个人账户的改革。这些问题涉及单位、个人、医保经办、财政、医疗机构、药店等,也体现了医保相对于其他保险的复杂性。”

其次,制度衔接不到位和部分企业职工医保封闭运行。顾雪非表示,重复参保、重复补贴、重复报销问题在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会大幅减少。而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重复参保问题,反映的是人口流动、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需要通过信息互联互通乃至参保管理方式的变革来解决。部分企业职工医保封闭运行,统筹层次过低,基金超支的风险受企业员工老龄化程度影响会比较大,亦不符合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的要求。 协同统一是改革关键

不可否认,各地人均基金结余量正在逐步降低,再加上个过度浪费医疗资源,医保基金不排除会发生穿底的风险,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医保基金的高效运用?

毋庸置疑,过度医疗的问题是应该首要解决的。目前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定义虽然很明确,但在现实中难以界定。因为临床医学非常复杂,每个患者同一种病都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阶段,那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形成统一模式。而在2018年伊始,广西、浙江、四川、河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密集发布扩大按病种收付费范围的通知,至此,全国近三分之二省份已经实施或正试点实施按病种收费。而医保控费这一举动被业内称为是2018年医改的“第一枪”。

张晓认为,此次改革是为了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按病种付费,其原理是鼓励医院、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服务,而节约下来的钱,合法地转移到医院和医生身上,鼓励优化诊疗路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们预计,到2020年按病种收付费会覆盖全部的病种、全部的医疗机构。”

不过,顾雪非提醒,在这种新的付费方式下,也需更多考虑医疗质量的考核。“医疗服务质量好、费用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往往难以实现。”顾雪非说,如果通过这样的改革,费用下降的幅度超过质量下降的程度,那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次优的结果。

另外,张晓认为,从医保审计所发现的一些问题看,有制度执行的问题,也有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那么从宏观讲,首先要将分散式、碎片化的制度形成统一。这也是此次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目的之一。

除此之外,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曾公开称,医疗、医保、医药三项改革密切相关,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药品价格和流通管理混乱等,都对医保制度和医保基金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不能就医保谈医保,必须统筹协调,增强“三医”改革的协同性、系统性,确保医保基金管理规范有序。

而何文炯表示,为避免发生医保基金风险,一是要加快推进医药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同时要建立医保系统与医药服务系统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二是保持适度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恪守“保基本”的原则;三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尤其是要改进筹资机制,增强制度的互助共济性,并规范各主体的缴费行为;四是改进管理机制,严惩社会保险中的各种欺诈行为。

医保基金财务工作总结(材料)

广东医保基金的管理

医院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上半年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医保工作者基金征缴个人工作总结

医保基金使用管理自查报告0615

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谁在疯狂蚕食医保“救命钱”?

申论热点:切实提高医保基金利用率

上海少儿医保和住院基金详解

谁在影响大学生

谁在侵蚀医保基金
《谁在侵蚀医保基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