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5:05: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一、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应是什么样?

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首先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求要合理。应该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准。不仅传授教材内容,也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其他课外内容,即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概念定义的讲授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不爱听;太难了,学生听不懂。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听听学生的声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基本方法。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地加以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讲给学生,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也很重要。

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教师适当的深化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有时还需要讲一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其次,内容表述的启发性,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这些内容,启发式讲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课堂的教与学应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是: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学生参与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设计这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作用: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并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方法:直接导课、启发谈话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复习导课、

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朗诵导课、音乐导课、猜迷导课。

(二)讲授新知

创设情境,呈现新知。就是用形象易懂的方式、方法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现讲方法大致归纳如下: 1.表演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应根据每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2.借助动作、姿势或表情

有些词汇可以借助动作、姿势或表情使学生可猜出其意思。 3.利用实物或图片、模型、玩具等

如有可能,尽量使用实物教学,这样不仅方便易行,而且真实,印象深刻。实物的范围较广,例如日用品、水果、文具等。 4.利用图表、公式和简笔画

在教材配套比较齐全的情况下,利用教学挂图、四会单词图片、投影、录像等都可以教学会话和词汇。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或其它诸种原因无法购买到配套材料时,教师可用简笔画介绍新语言项目,同样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达到预想的目的。

5.用猜谜、提问和姿势动作演示

(三)巩固练习

就是课堂上做的练习,当课练习尽量当堂完成。尽量做到当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消化。

(四)布置作业

根据各课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巩固当堂课所的内容。也是通过学生作业检测我们当堂课的教学成效的途径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手段比较落后的时代,教师的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条件先进一些以后,教师语言的知识的载体功能逐渐削弱,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所说的话)都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尽管也考虑学生,但仍然是以教师为主)预先设计好了的,包括一些较高层次的比赛课,教师说什么内容、怎么说、说多长时间,都要提前在教案上准备好。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就是备台词”、“背台词”,学生就是听众,或配角。

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学习、进行自我知识建构、以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共同合作为主要方式,学生由“听众、观众、配角”的角色转化为主角,教师的“中心、权威”地位发生了变化,代之以“指导者、帮助者、高级合作伙伴的关系”——师生在课堂学习中,地位趋于平等了。因此,不少教师一放开(让学生自学),便感到了一种困惑——我干什么?我说什么?我怎么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的有效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活动”中,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逼真的(计算机拟真)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形成科学家、数学家或史学家等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师生双向建构。其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情境。怎样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拟真、游戏、实践活动、靠语言来创设情境。如刘华山教授在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座中的举例——讲“功”的概念,老师先提出问题:推门时,在什么部位推门最省力?为什么?这是靠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这些都是靠语言来完成的。语言可以单独用来创设情境,语言又可以成为“用工具或现实来创设情境”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解释、提问等。应该指出的是,在现代教学中,语言作为直接的情境创设手段,更广泛地运用与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发生”的情境需求中,如进一步的提出问题、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情境创设、教学阶段的转换、教学内容的转换的,都必须用到语言描述。

(二)交待任务,明确学习方法。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后,教师要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分工、学习方式等。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小张启惠老师教学《坐井观天》,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学习前,向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几个自然段。这是低年级的阅读课,教师在这里作了“两件事”——引导学生明确读书要求与读书方法。

交待任务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开头进行,学习任务的延续、深入、转换,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交待、提示;此外,还包括学自学以后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进行组织、安排等。

(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情境合作方式下的“自我建构”式学习,以学生群体(小组)或个体学习为主,这给教师安排班级授课制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实践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向的把握给与调控。 具体表现为:征询与商议。

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与进程,通过个体化的征询——“读完了么?”、“想好了么?”、“还有多少?”、“可以在等一等么?”、“抓紧时间好么?”等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度;同时,可以和学生商量:“我们可以交流了么?”、“请先停一下好么?我发现学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等,抓住典型的问题,先“中断”学生的学习进程,给与必要的指导。

(四)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面对学生的交流,抓住学生相关认知结论中的矛盾、问题,提出问题,引发争论或进一步读书——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没引起重视或没有察觉的,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来。

(五)造势,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学中(低年级居多),学生会因学习时间长、学习内容单一或不适应等因素,出现情绪的低落或振作不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调整、调动——“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么?”、“他这样说好不好?”恰当地、适时地运用这样的语言,能激起学生高亢的学习情绪。

(六)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必不可少。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鼓励——在学生进行的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怕难、无奈”等畏难情绪,鼓起学生的自信。这种鼓励,以个别化的言语交际为主。

纠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方式方法上的问题、错误,教师通过“指出问题,要求其再思考、组织讨论、要求其再读书或讲解”的方式,纠正起出现的错误。

引导——针对学生自学以后认识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提问、提示、组织不同见解的交流等方式,使之认识全面。

针对学生自学以后认识不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提示、组织不同见解的交流研讨等方式,使之认识趋向深入。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提示,使之认识学习方法,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材料的不足(知识经验的储备不足),提示起到哪里去找或直接供给学生。如张启惠教学《坐井观天》在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说错了”时,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画;有教师在教学《白杨》时为学生提供了关于西北大沙漠的图画和相关的文字资料。

讲解——有些内容,学生即使读了几遍书,因知识经验的欠缺,实在不能理解,而这样的问题又不能让学生模糊,教师给与动情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问题,如教学《大海的歌》,“为什么说大海在唱着一首新歌?”教师就有必要生动地为学生讲解一番。

与学生辩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充分表白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辩论——前提是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七)引导学生反思。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结果,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反思,为什么这样说?依据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方法是什么?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加深认识;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在反思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建构”。

(八)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的学习活动和结果总要得到评价,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晓文博士在“儿童的自我发展”报告中指出:“人本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能是‘自我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又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儿童的自我意识从幼儿开始进入‘交互反观阶段’,从交往的对方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否实现了自我)”。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要的“工作”。

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包括:目标的完成情况、学习方法、过程以及各种学习品质等。评价应该是积极的——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及积极的态度的。适度对成绩给与表扬,引发自激励;否定,不指向结果,而是指向其学习方法,提出疑问,进行商量,帮助其改进方法,求得正确。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我眼中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安全“

我眼中的桑桑

我眼中的柳树

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我眼中的电子商务

我眼中的风景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