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绝句写作教程 概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8: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绝句写作教程》

我国古典诗歌有各种体裁,其中普及面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无疑就是绝句。时至今日,童稚诵诗,仍自绝句始;学写旧诗,亦多自绝句始。明代诗学家胡应麟称绝句为“百代不易之体”(《诗薮(sǒu)》内编卷六)。

近年港台地区曾举行过一次“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评选活动,入选的十首唐诗中有八首是绝句,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朝辞白帝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皆为千百年家弦户诵之作。

第一讲 概 述

一、绝句的定义

绝句之名源于南北朝的文人联句。文人联句为各咏一事,联为一篇,止为绝句。绝句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徐陵主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收诗769篇﹐共为10卷。)卷十.古绝句四首。后清代王士祯(zhēn)在《池北偶谈》中对绝句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联句有各赋四句,分之自成绝句,合之乃为一篇。”到了唐代,绝句吸取了律诗格律,开始押平声韵、讲究平仄、间有对仗。当时唐人多称绝句为律诗,故有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的“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这里的“小律诗”指的就绝句。后人为区别二者,分称为律绝和律诗。另清朝钱良择在《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述:“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谓之小律诗。”

- 1

这首诗把享饮美酒的欢愉与血战沙场的惨烈这一矛盾,置于“欲饮”美酒,琵琶催饮的那一刻。

渭城曲 (唐代诗人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写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王维相送于客舍。这其中的一切过程诸如设宴饯行、对酒倾谈等等,都略过不写。而只选取别宴将散的场景来表达依恋之情。

语言明了:就是诗的表达要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如:

静夜思 (唐代诗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只是用了明了的叙述,就把远客思乡之情,写得意味深长。

回乡偶书 (唐代诗人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却寄寓着诗人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

题材平常:就是题材要是常见的,带普遍性的,且很少用典。如:

- 3

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重阳诗,将节日思家与忧虑国事合在一起写,于朴素质实中包蕴无限情韵,耐人咀嚼寻味,余意深长。

二、五绝的形成

明代诗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其道出了绝句起源于古诗,特别是古之民歌的四句体。 然秦时《长城谣》虽已具备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其句句入韵,体非古绝;而汉魏乐府诗中的一部分五言四句歌谣,则是隔句用韵,体合古绝。如:“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所以,我们今天探求五言绝句的源头,大概只能是追溯到这里了。

五言四句这种诗体,大量产生于南北朝。然以南朝为最多,仅以“子夜”为题的,就远超过百首。如:

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子夜四时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履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变歌

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 三更出门去,始知子夜变。

北朝的数量远不及南朝。艺术表现也较为朴拙。如:

- 5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些诗,题材上是旧的,而手法却是新的。各诗的兴趣都不在物体而在人事。如孔绍安的《咏石榴》是诗人投奔唐高祖李渊后的言志之作,表明了相见恨晚之意。虞世南的《蝉》借蝉的居高声远,则寓托着对人生的一种感悟:一个人只要立身品格高洁,即使没有外在凭藉,也自能声名远播。尤其是张九龄的《自君之出矣》,被前人众口一词地赞为超前绝后,同题中古今第一诗。其实这首诗只是对辛弘智之作(自君之出矣,梁尘静不飞。思君如满月,夜夜减容辉。),改动了一句和一字。其道理何在呢?关键仍在于兴寄。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由于她日日夜夜的思念,容颜憔悴了。宛如那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残月。此诗将辛弘智诗中的“梁尘静不飞”这一较平之句,改为“不复理残机”,既切怨妇之情,又用“理机”双关了政治上日理万机之意。又改“容辉”为“清辉”,非但韵度更佳,与辛作比,已不局限于女容,而是隐射到政治上的清明。满月之喻,暗示物极必反。满月之清辉,夜夜看减。像五绝这样的短篇,一有了兴寄,读来就不再是一览无余,而是更耐人寻味,并加大了诗的容量。这在六朝咏物诗的基础上,已是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了。

特别是初唐五绝的生活化,是六朝以来五绝最为显著的。这一时期的代表,当推王勃。王勃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诗人,在初唐四杰中名列第一。他的文学主张是崇尚实用,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他的创作风格对转变当时诗之风气起了很大作用。如:

山中

(唐代诗人王勃)

- 7

就是在创作中,洗清了浮华造作的习气。这是初唐绝句值得注目的一大成就。其典范之作当推流放生涯中的五言律绝。如:

渡汉江

(唐代诗人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将独特的生活感受,提炼、上升为一种典型的情景。诗中着重展示的,是久客异乡,家书断绝的人,在行近乡关时所特有的忐忑不安的心理。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明末清初戏曲家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述说“人人有此情,而不能为此语”,揭示了此诗情境典型,写法独到,已算得是五绝之极致了。

这一时期的五绝沿着六朝文人的路子发展,离歌词渐远,作家的个性开始表现出来。这些作家所涉及的生活内容显然较六朝人广泛得多,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发掘较六朝人深入得多。而且,此时的五绝音节和婉,运用纡徐悠扬的平韵,讲究黏对。至此古体绝句渐少,代之以近体律绝。这些诗由特殊表现一般,其境界是歌辞难以达到。这种由歌辞向抒情诗的发展,意味着五绝在六朝乐府基础上的提高,标志五绝艺术在初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七绝的形成

七言绝句是从七言四句的短古发展而来的。这种短古,从属于七言古诗,其根源仍是民间歌谣。由于七言诗的产生比五言诗晚得多,所以七言四句的短歌在唐以前为数很少。

现存最早的七言四句诗是《垓(gāi)下歌》(《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

- 9

这样,七绝与五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五绝的发展,源远流长,代有才人,佳作累累,体裁的历史延续性影响明显;七绝的古体阶段很短,没有等到出现稍可寓目之作,就已律化,因此它与律诗的关系就特别密切。五绝与音乐曾有密切关系,长期以乐府歌词的面目出现。而初唐以前的七绝,还没有取得相同的资格。这双重的原因,使得七绝比五绝更多接受近体律诗的影响。

近体律诗对七绝的影响,除声律而外,主要表现在骈偶化的趋势上。初唐五绝虽出现了近体,却不尚对偶。而初唐七绝却不然,不仅音律、词藻,且对仗也极为讲究。

初唐七绝,多以对仗作结,即下联对仗,或四句整对。对结之句,有时很工整,有时不甚工整,这样就形成了七绝的一种“初唐风格”。

四、绝句的发展

唐代绝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绝之完善、律绝之定型,都完成于初唐。特别是盛唐时期,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等一批伟大诗人,使绝句达到了高峰。盛唐绝句较之前同体之作,在意境、表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突破,绝句体裁的艺术潜力第一次得到长足的发挥,成为一种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情韵双绝、雅俗共赏的成熟诗体。由此产生的绝句史上的经典作家和大批典范作品,成为昔人论述绝句的压卷之作。如:

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11

的对仗上用功夫,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作风。王禹僭(jiàn)专学杜甫,开始了新的风气,但诗的成就并不大。到苏舜钦、梅尧臣,才奠定了宋诗发展的基础。如:

淮中晚泊犊头 (北宋诗人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诗的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场景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一重视觉,配合得十分别致。诗人通过内在体验的流程来构成诗的节奏,肌理细密,这正是宋之绝句的一种特色。

然宋诗之大家当属苏轼和黄庭坚。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至东坡(苏轼)山谷(黄庭坚),始自出已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苏黄为宋诗开辟了新的作风。如:

题西林壁 (北宋文学家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近

(北宋诗人黄庭坚)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时至北宋灭亡之际,离乱中的经历感受丰富了诗人的生活体验,也

- 13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此后,元、明、清三朝的诗人虽然很多,但多是在模拟上下功夫,很少再有著名的大家了。

第一讲作业

一、概括说明绝句的定义。

二、分别写初唐四杰的姓名,并分别写出他们的一首五言绝句。

三、简述七言绝句的形成,并分别写出开七言绝句之先河的三位诗人的姓名及其七言绝句。

四、简述唐音和宋调的区别。

绝句写作教程  概述
《绝句写作教程 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