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年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 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考试范围

根据怀化市教育局怀教通(2010)31号文件的通知精神及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的基本要求。特对考试内容中“教育教学管理知识”考试作一个说明。

一、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

1、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的时间和分值均占校长考试总量的50%。

3、题型 ①选择题 ②填空题 ③判断题 ④简述题 ⑤案例评析题

二、考试内容:重点内容:教育管理常识、学校管理常识、新课改的基本通识等。

教 育 管 理

(一)教育管理

一、基本概念

1、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 1

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

①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一定社区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教育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利用积极因素的影响,防止和排除消极因素的影响,使教育组织更好地适应社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教育与社区建设是相互合作与服务的关系。

②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教育管理者是教育事业的经营者,必须要有效益观念。教育效益主要指社会效益,同时不能不关心经济效益。在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教学人员的劳动、教学设备的使用与更新,校舍修建都需要经费的投入,绝不因为教育是公益事业,就没有经济效益的问题。

③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发展。教育管理者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类型、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

④建立正常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以上都是社会管理公共的特点,教育也不能例外。

2、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管理育人

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④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教育管理现代化

1、教育管理民主化

①教师与学生有权参与学校管理。 ②平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③学校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反对校长独裁统治。

2、教育管理科学化

①采用“业务分析法”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数量化研究,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果和效益。

②教育行政的各项工作都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3、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特点

①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

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③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转到以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④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 3

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二)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

《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的含义

1、何谓教育思想

所谓教育思想就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者培养人、教育人的指导思想。

2、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包括的内容

①明确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方针表述)。

②明确人才的规格要求(总的规格要求:“四有”新人,有献身精神和科学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

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培养拔尖人才。 ④贯彻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

学 校 管 理

(一)学校管理体制

一、校长负责制

1、所谓校长负责制就是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 4

责。

2、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职务、权力、责任三者统一。校长应有如下自主权:

①决策权。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决定权。 ②指挥权。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校的行政工作。

③人事权。 ④财经权。

3、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①要正确处理同上级领导的关系。无论校长是如何产生的,都必须接受上级机关的领导,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

②要正确处理同学校党组织的关系。 ③要正确处理同教代会的关系。 ④要正确处理同校务委员会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校务委员会不是权力机构,也不是单纯的咨询机构,而是审议机构,有“议”有“审”就意味着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在某种程度上要影响校长决策。校长与校务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校长要充分尊重委员们的意见,有利于 5

完善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机构

1、设臵管理机构的原则 ①党政分开 ②精简精干 ③分层管理 ④分工协作 ⑤渠道畅通

2、我国中小学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有如下类型: ①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如:教育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

②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和办事机构,如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

③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育教学组织机构,如:各科教研组、教育科研室、年级组及班级。

三、学校的管理制度

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所谓的常规管理,学校制订规章制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精神,符合教育原则; 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

③要使执行规章制度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④要有稳定性,不要朝令夕改;

⑤一经公布,坚决执行,领导要带头执行; ⑥文字简明扼要;

⑦规章制度一旦落后形势或不切实际,要及时修改。

四、中小学校重要会议制度

1、校务委员会

2、教职工代表会或教职工大会

3、行政会议

4、教研组长会议

5、年级组长或班主任会议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

一、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1、民主化原则

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原则,就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学校怎样实行民主管理,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学校领导要随时随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忌家长作风。

②有些重要工作,要通过会议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别人的意见。

③要为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④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 7

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

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教代会。

2、科学化原则

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怎样实行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有明确的职责范围,做到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人管。 ②有健全的指挥系统,健全的指挥系统有几个明显的标志:第一,指挥要统一,不能政出多门;第二,指挥要果断,有效,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第三,信息要畅通。

③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④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⑤有先进的管理手段。

3、责任制原则

所谓责任制原则,就是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怎样实行责任制,一般来说:

①要有合理的分工,没有分工,就没有责任制。 ②要有明确的职责。 ③要有规范的要求。 ④要认真考核。 ⑤要赏罚分明。

4、有效性原则

有效原则:指管理工作要讲究实效。

二、学校管理常用的方法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指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

2、法规方法:法规方法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的法律、法令、规范、规则、条令、章程以及学校根据上级要求拟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的方法(依法治校)。

3、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主要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手段,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

4、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是指用精神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

5、目标管理方法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6、激励方法

激励方法是指激发人们的动机,鼓励人们努力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的一种方法。

(三)学校效能与学校管理

一、学校效能是管理追求的目标

1、什么是学校效能: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

2、表征一个学校效能高低的因素

①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

②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

③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另外吸收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自主办学与学校效能

1、一定程度的自主办学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

政府应当对中小学适当放权,其基本理由是获得自主权的学校可以释放更多的管理,补充国家能力的不足,创造具有特色的业绩,推动本校及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国家对资源的提取、分配、供给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学校合法地自行补充。资源既是学校履行职能的动力基础,又是其获得性效能的具体表现。(国情决定)

②在适应社会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国家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有时滞后现实的需要,学校则具有对这些需要的敏感,可能成为改革或新政策形成的先驱(学校的能动作用)。

③学校只有获得办学自主权,才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办“活”学校,办出特色。办学特色无论对学校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基本路径是遵循教育规律,在“达标”的基础上创造“特色”。特色可使学校工作在形成的特色领域里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发生质的飞跃,可以使本校成为这一领域后来居上的佼佼者,并可能由于特色的迁移作用而使学校整体工作更上一层楼。对学校群体来说,一个学校的特色就是其它学校的学习榜样,从而产生辐射效应。办学自主权是学校特色的温床,所以没有自主权就没有探索的空间,也就不会产生特色。

④从教育行政部门运行的机制看,不给学校以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就可能走向“无事忙”的低效集体,妨害学校效能的发挥。

2、中小学自主办学的限制因素

从另一角度看,公立中小学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监督而自主办学。

①学校与政府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政府,公立学校虽然是独立的学校法人,根据独立法人的法律界定,只具有部分法人特征,但在关键的方面,即在独立地取得和处理财产的问题上,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中。

②中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除少数民办学校外,举办 11

学校的责任由国家承担,国家为学校制定办学总方针,各级政府向学校提供经费、物质及师资,同时指导和监督学校办学。

③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学校与各种社会力量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频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利益的机遇随处可见,所面临的价值冲突日益增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有可能使学校发展偏离正确方向。因此,政府对学校不进行必要的调控是不行的。

3、中小学自主办学的表现形式 ①自主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改革。 ②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自主创新。

③有条件地部分变更公立学校的办学主体,如“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等。

三、发展战略是提高学校效能的重要工具 ①学校战略规划是对未来的深入思考。 ②发展战略注重研究环境和适应环境。 ③发展战略立足竞争,塑造学校优势。 ④发展战略具有主体性和创新性。

(四)学校管理过程

一、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

1、学校工作计划是指导学校工作的基本文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工作目标、政策与规定、活动内容与程序、日程安排、12

方式与方法、组织、绩效及衡量标准,必要的控制措施。

2、学校工作计划的作用

①为学校高中层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方向与政策,以便作为指导和协调工作的方针。

②通过说明学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成果及其标准、工作步骤和日程,使每个人明白对全校、所在部门及个人的期望是什么,同时使每个部门和个人明白自己与其它人的工作联系,以加强彼此的协调。

③预先估计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会发生些什么问题,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学校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

学校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了组织、指导、协调、激励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1、控制及其要求

①控制是学校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学校计划相一致,或为使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所采取的监督和矫正等管理行为,它的目的是指出偏差,以便纠正错误。

②控制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目标运转的基本管理活动,它具有收敛性特征,即引导所有工作纳入规范轨道的功能,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事前控制、过程控制、成果控制。

③控制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a、确定控制目标;b、衡 13

量执行效果;c、采取措施纠偏。

④对控制活动的要求 A、围绕目标和计划进行;

B、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加以保证;

C、要及时、迅速发现问题并立即加以纠正;

D、对待计划要有适度的灵活,内外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控制目标和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

E、控制措施方面有一定的力度。

2、协调及其要求

协调是为了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对各项工作及各位人员的活动进行调节,便之同步,互为依托。

协调应遵循的原则: ①全员参与的原则; ②有效沟通的原则; ③及时协调的原则; ④连续性原则; ⑤直接接触的原则。

三、学校的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特点 ①面向未来 ②系统性的管理

③重视成果的管理 ④重视人的管理

2、目标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

①有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②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③有利于完善和巩固责任制,提高教育质量。

3、实施目标管理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

①领导者要从任务型管理方式摆脱出来,不能满足埋头事务,而应将主要精力转向统筹全局,工作重点要由事后检验转向前期决策,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②领导者要进一步全面提高管理能力。

③领导者要树立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精心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信息系统,努力使工作标准化。

(五)学校质量管理

一、基本概念

1、学校工作质量

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并非特指教育教学成果的质量。从内容角度看,学校工作质量分为业务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从过程角度看,可分为标准质量(设计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2、学校质量管理的意义

①质量管理是现学校基本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保证。 ②抓好学校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投入的有效性。 ③质量管理提供了客观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与手段。

3、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①学校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②学校质量管理必须以人的质量为中心。 ③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具有一点多面的特点。 ④学生素质特征性决定学校质量管理具有创造性。 ⑤管理活动对象的多样化。

⑥管理方法以定性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二、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

1、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①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依据国家的要求,在科研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

理想的学校质量指标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A、标准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

B、标准应单列化。

C、标准要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 D、要有群众基础。

②质量信息提取。 ③质量信息加工整理。 ④建立质量责任制。 ⑤质量教育工作。

三、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

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教育评价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 ②全面性原则

③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④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⑤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

1、对不同性质的质量原因采取不同对策

2、确定与把握质量警戒线

①对学校进行质量管理中需要确定警戒线的项目大致有 教学质量: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升学率等 品德质量:犯罪率、处分率等等

体卫质量:达标率、参赛获奖率、近视率、患病率等等

3、工作控制

工作控制要抓好:计划、实施、总结、改进等环节。

4、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设施,一般抓好:

①校、年级、班级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制度完整、规范; ②教研组建设和教职工骨干的培养,使质量工作有带头人; ③保证学校与下属组织、教师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方面对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心中有数,同时学校还要与社会有关方面,家长和兄弟学校之间加强联络,取得各方支持,及时获取有关信息,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六)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管好教学,要懂得教学管理原则、教学管理的常规,重视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教学工作管理的原则

1、按照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国家审定的教科书要求管理教学。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是管理教学所必需的最起码的“三本书”,是校长、教导主任必须读好的“三本书”。

2、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管理教学。

3、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来管理教学。 教学规律:

①教与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②教学与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③知识与智力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教学原则: ①循序渐进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 ③教学相长原则。 ④启发诱导原则。 ⑤教书育人原则。 教学工作的重点: 教学工作的重点:

1、从年级来说,既要抓毕业年级,更要重视起始年级。

2、从学科来说,要着重抓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基础课。

3、从教学组织形式来说,重点是课堂教学。

校长领导教学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第一线在哪里:课堂、班级、教研组。如何深入第一线,最基本有三点:

①听课。这是检查教学工作,向教师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听课要有计划、有目的。

②蹲点:一要选择一个教研组或各课组,重点参加教师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了解教师教的情况。二要选择一个班,重点参加班会、家长会、团队活动、了解学生学的情况。

③兼课。校长兼一点课大有好处,能体会教学工作的甘苦,和教师多了共同语言,兼课就能达到②的要求。

二、教学工作管理的常规

1、教师教的常规:五个基本环节“备、上、改、辅、考”。

2、学生学的常规:①预习;②听课;③复习;④作业;⑤小结。

3、课堂的常规:①课前准备工作的要求;②上课过程中的要求;③下课后及课间的要求。

4、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

①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学校工作计划,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钻研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进度。

②学期中,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进行检查,组织期中考试,分析前期教学质量,对后半期提出要求和措施。

③期末组织安排总复习和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作好教学总结,对教学计划进行评估。

④寒暑假,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组织教师适当休息或适当备课。

教学组织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期初重点抓计划,期中重点 20

抓检查,期末重点抓总结,假期重点抓新学期准备。

5、教务行政工作常规

①编班:班额适度,平行分班。 ②编排课表。 ③学籍管理。 ④图书仪器管理。

⑤教务档案资料的分科与保存 ⑥教务表册的印制。

6、教学工作管理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②改革教学方法的问题。

(七)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一、成就动机理论

像其它社会部门的成员一样,学校成员的动机非常复杂,且动机与需要密切相关,几乎有什么需要就有可能形成什么动机。无论是教师的工作动机,还是学生的学生动机,其中重要的成分之一是成就动机(参阅麦克莱伦成就动机观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二、学校成员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与激发学校成员的动机非常丰富。这主要因为学校成员有多种层次,而每一层次的成员又有多种动机。

21

1、多种因素并用,促成动机

当学校成员有某种或某些需要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动机时,利用下列因素可以帮助其萌生动机,并使动机稳定在发挥作用。

①充分论证:提出的做一件事情的理由越充分,人们做这件事的动机就越容易形成。因为理由无非是做这件事的意义(即效介等)和可行性(即期望值时),理由充分的标志是效价大和期望值高。因此充分论证有利于人的动机的形成。

②明确目标:明确目标往往更容易帮助人们形成动机。 ③行动强化:通过行动强化动机,可以使动机稳定而持久。 ④改进形象:当行动的结果有利于改进自己的形象时,人们容易形成这种行动的动机。

⑤参照影响:参照群体成员的暗示等,容易促成并巩固相关个体的动机。

2、教师工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直接性工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直接性工作动机是与工作本身相联系的,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感受,从而满足有关需要的动机。教师可从工作中获得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包括理智信念的,如对社会的贡献感、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它们与贡献需要、责任需要、义务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系,也有情绪兴趣的,诚如马克思所说的,将工作作为自己智力与体力的活动来享受,这种享受主要表现在成就感、22

创造成、趣味感等的获得上。这些感受与成就需要、创造需要等的满足有关。培养与激发这种动机的常用方法是:

A、加强认识,明了工作意义

要使教师深切感到他正在做的事情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人民幸福的关系,使教师看到自己劳动的社会意义。

B、巧妙安排,使工作多样化

让教师有机会从事不同内容的工作,从而增强对工作的新鲜感。

C、因人而异,确定工作难度

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对于有一定成就意识与创造精神的教师来说,尤其欢迎。

D、相对稳定,保证工作完整性。 E、适当放松,强化工作责任。

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有助于其工作责任感的增强和自尊心的满足,是使其工作动机优化、稳定的重要手段 。

F、照顾兴趣,增添工作魅力

教师的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领导在安排工作时,能适当考虑其兴趣,使每个人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的照顾统一起来,更有利于教师工作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G、及时反馈,有效调节行为。

3、间接性工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3

间接性工作动机不与工作本身联系,而与和工作有关的事物相联系,是人们获得工作之外的附加物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

①合理利用外加报酬,努力避免“德西效应”。

这里所谓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几层意思:一是物质性外报酬至少要与教师付出的劳动相当,以保证教师无生活的忧悉;二是适当进行精神奖励 ,使教师既有物质性外加报酬,又有精神性外加报酬,从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上加深对工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外加报酬才可能增添和加深人们对内感报酬的体验,使内感报酬有较强的魅力。三是注意调节外加报酬,防止其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避免“德西效应”。

②优化工作环境,让教师在美好的环境中工作。

4、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①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②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性教学 ③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愤学习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 ⑥诱发自我调节,引导自我激励。

24

新课改的基本通识

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本次课程改革要以“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促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我们的课程理念

25

2、重新审视课程的目标

3、调整课程结构

4、确定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发

5、改革教学过程

6、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7、改革课程与教学评价

8、改革课程与教学管理

五、新课改中教师、学生的评价

1、校长的新的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是行动研究者和反思者。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A、综合性原则:对学生的综合课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B、科学性原则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全面关注被评价者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对自己进行主动发展的同时,不断反思,健康发展。

C、激励性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发掘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主动发展,引导每个学生走上成功道路。

D、导向性原则 :通过评价内容,引导学习发展的目标 ;通过评价方法和手段,引导主体参与,反馈矫正。

26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教师业务考试

湘潭市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幼教综合试题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

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考试理论部分复习题

湘潭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卷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初中思想品德试卷

中小学校长业务考试复习提纲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
《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