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秋思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4: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秋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张籍的资料以及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三、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导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上一首《泊船瓜洲》道尽了王安石的思乡情,谁来把这一首诗背诵给我们听(指名背诵)。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就是那春风吹绿的江南岸,那在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籍的----《秋思》。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你是怎样来理解题目的?思念是悠长的,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思”应读长一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古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朗读古诗,注意“重”的读音。 3 全班齐读古诗。

4 教师和学生配合朗读。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读完后互换角色读。

5 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按节奏朗读古诗。

6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注释来理解古诗意思。同桌交流。 7 全班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入境悟情、

1 从诗中你感悟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课件出示第一句诗,指名朗读。

(1)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看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秋天的景色。

(2)是呀,落叶要归根,大雁往南飞,诗人也想家了,此时他最想见却见不到的是什么?(家乡的亲人)

(3)诗人见不到家乡,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这真是(

)。他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

),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4)秋风看不到,为什么说见秋风呢?

(5)诗人想家为什么不回家呢?他的家在哪呢?

学生交流搜集的张籍的资料。(课件展示) 2 学习第二句。

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 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1)课件出示第二句诗。指名朗读。

(2)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小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我们的这些话语用来表达诗人的思乡情够吗?那悠悠和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欲作家书意万重)。 3 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1)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2)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四)回读,深化情感。

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1)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它还带走了什么?

(2)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课件出示《归信吟》,学生读诗。

(3)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4)配乐朗读古诗。

(五)拓展升华。

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

出示《天净沙·秋思》指名朗读,通过对比体会诗人的思乡情。

(六)小练笔。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的教学设计
《秋思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