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初中散文阅读及写作指导

一、认识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中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教材中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四)散文的分类: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上)

第一单元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散文两篇蝉(小思) 贝壳(席慕容)

4、紫藤萝瀑布(宗璞)

第二单元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第六单元

26、猫(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9、马(布封) 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上)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 日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 雨之歌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 刷子李 泥人张

记叙性散文

1、简介: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特点:

(1)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文题材在艺术要求上,没有其他文学体裁和新闻体裁那么严格,选材的路子非常广阔。如:抢险救灾的壮举,惊天动地的建设场面,出类拔萃的创造发明,壮丽多娇的山拥日月,趣味盎然的花鸟虫鱼,寻常百姓的生活锁事,古今中外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当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

风尚,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 (2)联想丰富,寓意深刻; (3)结构自由,表达灵活。

3、分类:

(1)记人型;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2)叙事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写景型;如《春》《济南的冬天》 抒情性散文

1、含义: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2、分类: (1)缘事型:《蝉》 (2)触景型:《紫藤萝瀑布》 (3)咏物型:《马》 (4)寓理型:《贝壳》

3、特点:

(1)诗意浓郁: (2)文情并茂:

(五)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

2、衬托

3、先抑后扬

4、托物言志

5、借景抒情

6、对比

7、侧面描写

8、伏笔和铺垫

9、联想

10、想象

11、照应

12、虚实相生

1、象征

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

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

 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 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

 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事物的性格、品行(人物)和特点,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伏笔:文章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做下了铺垫,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11、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2、虚实相生

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六)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

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二、散文的考点

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

2、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的作用

6、发展性考题

3、品味语言

⑴赏析文中的句子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

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联想、象征等。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⑥领悟主旨,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 ⑵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⑶词语含义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注意词语的原始释义+语境含义) 可以这样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形容)„„的„„状态,表现了„„

⑷词语妙用(XX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答:①不能,因为XX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的性格,所以不能。

③不能,XX的意思是(大概/绝对),去掉后语气就显得太绝对(模糊),与原意不符,不能表达出„„的意思,所以不能删去。 (5)表现手法的作用(略)

6、发展性考题 ⑴仿写

①读懂题旨要求,按要求答题 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答出与关键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在相应位置 ③要尽量贴近文章主旨,不能仿写和文章主旨毫不相干的一句话。 ⑵谈感悟

考题一般有:①对描写对象 ②对人物情感 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

答题关键:①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思想态度,不能模凌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理由要充分

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主旨的方法:

①标题提示发,即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主要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②段意串联法:即将每段的中心句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③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套用格式:本文描写(记叙)了„„(事件、景色等),赞美了(批判了/揭示了)„„,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体现了作者对„„的„„ (原则: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来组合回答)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文章线索)。 抓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 ③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如:有以实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有按照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的,有按照某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织材料的,有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4、从关键句、关键词上品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①质朴、自然 ②生动、形象 ③深刻、隽永)

5、分析语句含义答题技巧

①语句本身的意思(联系句子所在段落来思考) ②句子深层的意思(主要联系主题来思考)

四、散文的写作

散文写作和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一样,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 根据散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㈠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好的散文应该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的特点。

散文的立意要善于选择大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善于表现时代特点和大众的意愿。

散文的立意,也可以小见大。

这是因为较多的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题材并不重大,甚至只是一鳞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这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对题材的开掘,提炼出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这一类型的好散文,往往是题材虽小,却能因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就象郁达夫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已经成为散文写作中选材立意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使用者而异,各有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

鲁迅的《风筝》,写的是十岁的小弟弟最喜欢风筝,十几岁的哥哥却嫌恶他放风筝,一次哥哥把弟弟偷着做的风筝折断、踏扁了。这种小事,是再平凡不过了。可是鲁迅却对它进行了无情的解剖,把主题提到“精神的虐杀”的高度。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恃强凌弱,无端粗暴摧残儿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杀。这种虐杀不直接来自凶恶的敌人,而是来自亲人的无知,又造成被虐杀者的麻木,却不为人所觉察。这正是中国的封建旧意识——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不可宽恕的地方。鲁迅的《风筝》题材虽小,但挖掘得深刻,提出的问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刘秀新、刘崇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叙述作者骑自行车插进快行线,被周总理坐的轿车轻轻地挂了一下,挂破了衬衫,蹭破了一点皮。作者认为事故是自己造成的,声明“没事儿”。可是周总理却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工人关怀备至。先是拉开窗帘注视着“我”,接着派车送“我”去医院,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检查结果,最后还派人送来一件新的确凉衬衫。这件事与周总理在党政、军事、

外交等各方面的动人事迹比起来,的确是太小了。但我们读后还是深受感动。这是因为有些小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看意义并不小。这篇散文正是把这件小事和周总理整个的光辉人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文章主题的意义就大了。这正如作者在结尾时所说的“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仅仅是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3、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哲理

如课文《第一次真好》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人生经历”。这两个事例和后文的一系列第一次都是生活琐事,第一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二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母鸟孵出小鸟。两部分内容都有表达思想看法的议论紧随其后,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珍重第一次”的希望。得出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的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4、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是古今中外常用的手法。

张晓风的《行道树》,赞美行道树,是为了赞美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误区:

有些散文作品立意不高,往往选择了重大题材,但材料不够具体,缺乏自己的感受,满足于照搬一些流行的口号;而选择细小题材,则又就事论事,思路不开阔,没有把材料放进全局去思索,抓不住本质,挖掘不出题材深含的意义,不能给人教育和启发。散文立意的高低,生活体验和思想境界是基础。只有积极投身到生活实践中去,深入地了解现实,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好散文来。

(二)谋篇 谋篇,就是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从主题需要出发,沿着一定的思路对零散的材料进行增减、提炼、加工、串连、排列,组成一篇文章。散文篇幅短小,构思起来似乎比较容易,但是事 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容易在这个环节上绞尽脑汁, 为构思一篇好散文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三)联想

联想,就是由自然景物想到社会生活,由现实社会生活想到历史经验,由平凡的事物想到深刻的道理。一句话,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

事物的互相联系就是联想的客观基础。联想可以使散文丰富其内容,深化其主题,加强其形象,驰骋其感情,形成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散文作者构思时,往往要运用丰富联想。联想成为散文写作中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 散文的常用的联想方式 :

1、辐射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一个具体的辐射出发点或网络集结点,全篇文章的联想都从这一点引出,环绕着这一点,形成辐射状态或网络状态。

2、联串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点象电灯的联串,它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开头,联想到第二个、

第三个„„,开头的那个不是中心,以后联想到的也不环绕开头的事物。作者把顺着思路联想起来的或是相似、或是相近、或是相反的材料串起来,从中引出一个主题,形成一篇文章。

3、借托式联想

借托式联想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式的联想,大致是借用一个景或物,来寄寓人情或事理。这个景或物与人情或事理,在客观上未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作者通过联想把它们粘连在一起,伍成一篇象征的散文。借托式联想所取譬的景或物,多数是花鸟虫鱼和山川日月,所寄寓的应该是深沉的情志和深刻的思想。取譬和寄寓两者之间要有形似或神似之处,尤其要神似。这便是所谓“妙在形似之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喜欢采用的方式。

(四)文采

散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形象生动

散文中有抒情议论,是与论说文接近的文体。为了防止把散文语言弄成抽象的论说文语言,要注意用具体形象代替概括的空泛的议论。鲁迅的《藤野先生》最后一段意思如果给我们一些人来写,可能会写成这个样子: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时时鼓舞着我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这么写就干巴巴了。作家多数是晚上工作的。深夜疲倦,经常正是他们继续写作“斗争”的时刻。作者选择了这个具体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它朴素地写出来。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文字形象生动得多了。

2、潇洒自然

散文的语言介于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之间,是自然中流露着潇洒。叙述的过程疏密相间,疾徐有致。

散文语言潇洒自然就是要写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抒情文情深款款,议论文娓娓动听,记事文如叙家常。

3、节奏优美

初中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写作(定稿)

初中散文阅读训练

初中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散文初中写作 散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