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1: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研究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罗章学性别:男年龄:13岁

(二)个案来源

1.接案原因:案主是东方市第二中学七年级(16)班的一名学生,中考前两个星期,案主出现频繁的旷课现象,有5天时间没来上课。据家长反映,案主一直待在家里不肯上学,家长说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有时候还和他们对着干,家长说不去上课就不要吃饭,案主就3天没和家人吃过饭,只偶尔吃点零食,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看书,不看电视,也不和家长有任何交流,事情发生一周后,家长把情况反映给我,希望我给予一些帮助。

2.接案途径:家长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引发或重要的事件:案主所在的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被学校列为差班,案主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其他老师眼中,他是个差生。据案主与家长反映,案主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玩,每天下午放学后经常和别的班朋友出去玩,最近玩的很晚才回来吃饭,家长就批评了他,说他在外面是不是结交了什么猪朋狗友,还怀疑他逃课出去玩,自此5天里,他不愿意上学。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对于案主的这种情况,家长采取了很多方法,包括吓唬案主,不来上学就怎样怎样;耐心教育与劝导的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见效甚微。

3.行为表现:案主自尊心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和父母、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顶撞。

4.人际关系:案主平时在班上对同学说话很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他也不愿与他发生冲突。

5.情绪情况:案主容易情绪化,较冲动、敏感。

6.精神病记录:无。

7.健康状况:良好。

8.经济状况:良好。

9.暴力倾向或虐待记录:无。

10.支持网络(能获得的资源):家庭网络、学校、朋辈等。

(四)问题分析 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影响较坏;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比如,由于老师、家长的公开批评,使其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与对方唱“对台戏”。

又如,越是禁止读的书,他就越是要想办法找来看。案主就属于这一类型,许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案主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个人生理、心理原因

案主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小被宠着,使其养成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初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其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当面对紧张的学业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时,他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中,青少年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从被动转向主动,他们自我体验逐渐深刻,自我评价变得越来越实际,他们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2.家庭原因

案主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沟通很少,较少的交流多是提出要求,并且用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粗暴命令式的,当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关心孩子的物质状况和学习成绩,但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对其百依百顺,从不斥责孩子。父母在孩子教育方式上基本不一致,而这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案主认为并没有做什么错事,而家长的却是用怀疑的方式质问案主,使得案主产生委屈的负面情绪。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的结果。案主产生的反应是收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父母在案主的行为发生后,应问清情况,少些抱怨和责骂,以便减少案主的心理负担。

3.学校原因

案主的班级在学校中属于差班,案主也被贴上了“差生”标签。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在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多次错误后,逐渐变的疾言厉色、大声训斥,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当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常批评该生时,会逐渐产生轻视甚至嘲笑该生的举动。

标签理论认为,如果学校老师或者学生的家长随意对偶尔犯错的学生加上坏的标签,如笨蛋、问题学生及不良学生等,这会导致学生用偏差行为来防卫、攻击及适应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过失行为引起的问题。

(五)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1.短期目标:案主能够和父母、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并回校正常上课。

2.长期目标:减少案主的叛逆心理,促使案主能够理解父母和尊重他人,避免情绪激动产生过激的叛逆行为。

(六)服务记录

1.时间:2012年10月21日~2012年12月18日

2.具体介入过程

(1)接案:了解案主情况及父母期望。

(2)建立信任关系:对待案主,我们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3)促进案主交友:利用案主的优点——绘画,组织案主和班里同学进行黑板报设计;课后组织有同伴的游戏等。

(4)经常进行谈话、心理辅导:我们经常课间、课外活动时抽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跟案主谈谈心。不盛气凌人地训斥他,而是多表示一些理解,并适当地给一些点拨。指导他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样把案主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与家长沟通协调: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方式,首先对案主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但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同时指导家长如何做,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等。

(6)确认案主情况是否得到改善:通过询问家长案主在家中和案主的在校的表现确认案主的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7)结案:肯定及巩固案主和家长的努力,结束个案工作。

(七)过程评估

1.个案发展的最初阶段:案主对家长和老师的话还是爱理不理,并且做出与家长老师所说的话相反的行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和案主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多次交流沟通,让案主对社工逐渐消除戒备心理。

2.个案发展的中期阶段:案主的行为时好时坏。社工通过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后,案主在校的表现转好,如不再顶撞老师,与同学关系也有所好转,但是案主在家表现还是情绪波动较大,如父母的误解他时,案主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者一整天都不和家人讲话。在这一阶段,社工要经常和案主谈话,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与家长沟通协调,对家长的教育方式给予一些建议。

3.个案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案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很好的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也对父母的苦心有所理解,并懂得尊重家长和他人。在这一阶段,社工主要是巩固案主的成功经验。

(八)结案

目前案主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如案主能够正常回校上课,理解和尊重他人,在班里有了自己的伙伴,在家里能够很好和父母沟通,对父母和老师的的话不会背道而驰,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案主也能够学会及时和父母、老师沟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学生逆反心理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

如何处理中学生逆反心理

化解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浅谈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管理个案分析及策略

“沙盘游戏”与中学生个案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
《中学生逆反心理个案分析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