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二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场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血铸中华”系列网站之“五四纪念馆”中,留下了某网友的一首小诗。 “巴黎和会再割疆,腐朽北洋妥列强。进步学生忧国难,游行抗议拒约章。

工人民众齐参占,迫使当权改主张。国辱丧权终未现,归功五四保全邦。” (1)诗中的“约章”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拒“约章”?(3分)

(2)据材料,说说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和性质。(4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上海某商店有一联:“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①。不久,上海南京路上一些商店换上对联说:“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免”②,“欢呼学生罢课,庆祝商店开门”③。

(3)从对联①可知,学生的爱国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从对联②③来看,五四运动取得了什么结果?(3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中唱道:“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4)青年学生有着光荣的爱国传统。说说我们应当和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拥抱时代”、“点燃未来”?

1.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条约主要签订在 战争前后,其面积相当于____________个山西省?____________ 个英国?____________ 个比利时?在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还火烧了中国古代的宏伟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英国面积为24.2万平方公里,比利时面积为3.05万平方公里)

2.读《公车上书》,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⑴.“公车”又称____________。

A.秀才 B.举人 C.进士 D.翰林 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的签订。 ⑵.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是康有为和 。 ⑶.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反对____________,请求变法。 ⑷.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⑴.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____________》(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____________ 运动的开始,其矛头直指尊孔复古的封建专制文化。

⑵.文中的“赛先生”及“德先生”分别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⑶.上文的作者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_ 。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 D.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___________ 。 四.分析探究题: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⑴.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⑵.近代化的探索,向近代社会转型包括哪些事件?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归纳出两点以上原因。

21、阅读以下材料: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毛泽东

请回答:

(1)1927年,“老蒋够利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指的又是什么?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问题,批判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险主义和转移时的逃跑主义。他还尖锐地批评了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划,当然打不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回忆与怀念》

材料二: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材料三:“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红25军少年宣传队一首歌词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伍修权回忆的是哪一次会议? (2)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这次会议后红军不畏艰险,经历了哪些过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4) 材料二民歌中的“中央红军到陕北”说的是红军在何时何地的一次会师?

(5) 从材料三中的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途中这些“娃娃兵”具有什么样的革命精神?

(6) 通过长征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悟。那么在新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又应该如何弘扬这种精神?。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命令前线士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7月8日通电

材料四: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请回答;

(1) 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 (2) 这一份电令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3) 材料二中的卢沟桥位于哪个城市的西南方?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件? (4) 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5)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联合作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请你写出其中一次战役的历史意义。

(6)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的内容,想一想,在八年抗战中,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再度走在一起,并肩作战?

(7)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2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是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材料三: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毛泽东说的是哪一事件? (2) 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 材料二中的“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结果如何?

(4) 材料二中“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具有什么战略意义? (5) 解放战争中“关门打狗”指哪一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6)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写出这篇碑文提到的“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年?

三、改错 (5分)

25、某校八年级的马小虎同学,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学习内容时总结了下面一段文字,其中有五处错误。请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长。九一八事变以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正确的革命道路。1937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李宗仁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全国进军命令,开始了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55分)

31、材料

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

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的斗争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就是当时中国人民斗争提出的口号。但这一斗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于英、法、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古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回答:

①两则材料分别是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是:

;材料二是:

②概括说明列强通过这两个条约取得了哪些侵略特权?(注意:要求进行概括,不得照抄原文,否则不给分。) 依据材料三回答: ③“驱逐洋寇”、“扶清灭洋”的口号出自中国人民的哪一次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④材料三中的“不平等条约”得名称是什么?“赔偿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分别产生了什么危害?

⑤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2、材料

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做?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

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州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材料

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①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②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布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 ③上述材料,反映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3、材料

一、1927年6月底,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公共合作十一条决议。主要内容是:(1)承认公民党“当然处于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2)“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部之领导与监督„„”。

材料

二、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当时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等人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只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博古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是中央红军损失过半。

材料

三、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作了分工:取消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中央有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军事上由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组成三任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了陈独秀在国共合作中犯了什么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怎样的危害?

②结合材料二说博古等人在长征前、后,在军事上犯了什么错误?他们实际上是推行了谁的什么错误主张? ③遵义会议召开于什么时间?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请以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取得的胜利来加以说明。

④从材料一到材料

二、材料三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4、材料

一、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今天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公使,再次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递交了备忘录。

——新华社北京5月16电 材料

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7日就中国要求修改教科书问题对记者声称,历史教科书不能修改。

——新华社北京5月17电 请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右翼教科书存在哪些“严重错误”? ②日本政府拒不修改历史教科书的目的是什么?对此问题,我们应有什么认识?

35、材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在日本投降后,“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1)他可以一干二净的撤退;(2)它可以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3)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利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建立起来„„。”

——引自1949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 请回答:

①历史证明,美国实际上选择了三种可能中的哪一种?美国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了实现这一选择,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行动? ③美国政府的目的是否达到?结果怎样?

初二发言稿

初二工作计划

初二承诺书

初二解说词

教案初二

初二寒假作业

初二作文

初二作文

初二期末试卷

初二文言文

初二材料
《初二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