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3: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工作制度……………………………………………………………1

1、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1

2、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

3、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2

4、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3

5、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4

6、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6

7、儿童保健转诊工作制度………………………………………………7

8、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8

9、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9

二、工作职责……………………………………………………………10

1、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10

2、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11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按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建立社区O~6岁儿童健康档案,承担本辖区内O~6岁儿童(包括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集体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工作,每次体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录入儿童健康体检档案。定期对儿童健康情况作出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

三、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四、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指导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五、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加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做好儿童保健各类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按时上报各类报表。

七、接受妇幼保健机构技术指导、培训、工作评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八、科室工作人员一律服从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的安排,明确工作目标及职责,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九、科室工作人员必须衣着整洁、配戴胸牌、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礼貌待人。

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专人(主要是儿保专干)为本社区、乡镇户口和居住在本地的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要以居委会(村)为单位、年龄为顺序来归案。

二、建档时认真做好详细登记,包括编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家长姓名等基本信息。

三、妥善保管好儿童相关信息资料及家长联系电话。对电子档案的录入或更新后要及时保存。

四、对于纸质档案的资料要认真做好防潮防湿和防火及防虫蛀等工作。

五、对已建立健康档案的儿童,社区、乡镇儿保专干应按体检程序定期对体检档案进行管理、录入、更新。

六、建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档案,严格执行死亡上报制度。

七、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查看,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儿童保健手册发放管理制度

一、中心按照湘卫妇社处函(2011)17号《关于统一使用全省儿童保健手册的通知》文件精神规范使用省卫生厅统一编制的《湖南省儿童保健手册》。

二、中心加强《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发放和管理,安排专人对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管理。

三、发放要求:

1、新生儿期发放:由各助产机构在新生儿出院前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并义务告知家长领取《儿童保健手册》后10日内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编号和建立健康档案。

2、7岁以下儿童发放:出生时或出生后未领取儿童手册的,由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在体检时进行首次发放,并统一编号

3、补发与换发:《儿童保健手册》丢失或损坏,由居住地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发或换发。已发放辖区内旧版《儿童保健手册》的儿童,一律不换发新《儿童保健手册》,儿童家长可继续使用至其7岁。

四、社区服务中心《儿童保健手册》均由岳麓区妇幼保健所提供。

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一、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居委会、村级新生儿访视工作,并有专门的新生儿访视包。

二、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二次,医务人员应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首次访视应在出院或出生后7天内进行;第二次访视为28天前后。

三、访视内容包括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重、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科学育儿指导。每次访视均应认真、详细记录。

四、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或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五、对高危新生儿,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等首次访视应在3天内进行并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除按新生儿访视常规外,应着重指导保暖、喂养、护理和预防感染等,所有新生儿访视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0-6岁儿童健康随访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0—6岁儿童的随访,把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如下随访制度:

一、在建立儿童健康档案时,要将个人信息内容填写准确,电话多留几个,要试打,要有1—2个联系得上。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随访登记表,表格形式简单实用。

三、随访方式包括上门随访、定期随访、电话随访:

(1)新生儿要上门随访,按新生儿访视规范进行,高危儿随访按高危儿管理规范随访。

(2)婴幼儿、4—6岁儿童由家长带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定期随访。

(3)对未按预约时间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体检的要及时电话联系儿童家长。

四、随访时间: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随访1次;婴幼儿健康管理随访时间分别是在

3、

6、

8、

12、

18、

24、30、36月龄时进行,共8次;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

五、随访主要是由儿保医师(也可以与儿保门诊护士合作)负责完成。

六、随访情况要按要求及时更新到儿童健康档案中并在随访登记表中有体现。

七、儿保门诊负责人应对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随访本人也应对随访情况每月至少回头看一次,对没有按要求随访到的儿童进行查漏并补充随访。

八、随访时医师要礼貌待人,热情服务,详细询问儿童的状况并做好记录、宣教、指导。

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童管理工作制度

一、儿保专干在新生儿访视及日常门诊对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管理期间,应认真对照标准筛查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

二、高危儿、营养性疾病儿管理范围为: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

2、出生窒息、NICU出院新生儿;

3、出生缺陷(先天畸形影响生活能力者);

4、活动期佝偻病;

5、贫血(轻、中、重度);

6、中、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满月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生长监测中连续2次体重不增或下降儿童;

7、单纯性肥胖;

8、其他疾病: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先天性甲低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先天梅毒患儿、艾滋病感染、梅毒感染产妇所生的儿童及其他高危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等。

三、发现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应及时登记、建立个案卡,上墙并动态管理,同时将高危儿童转诊至区妇幼所,并进行随访。

四、对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及活动期佝偻病应专案管理。

五、针对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的病种和病情,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管理知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指针对性进行食疗和药物性治疗)。

六、对已痊愈的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应及时结案并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七、年终写出本辖区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管理工作总结并上报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数据给区妇幼所。

八、对本社区、乡镇发现的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不能诊治者,应及时转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并继续对其转诊情况进行及时追访。

儿童保健转诊工作制度

一、对高危儿、病情严重,限于当地各方面条件不能诊治的患儿,应及时对家长提出转诊。

二、转诊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根据不同病情,提供正确的转诊建议(包括转诊途径,转入医院)。

三、新生儿的转诊范围:新生儿喂养困难、哭声异常、呼吸急促(》60次/分)、吸气时严重胸凹陷,精神差、嗜睡或昏迷、严重黄疸或面色苍白、惊厥、囟门凸起、大便带血、脐部及周围皮肤发红或流脓。

四、婴儿转诊范围:高危儿童或其它疾病治疗效果不佳、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合并内科疾病、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等)、严重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等。

五、学龄前儿童转诊范围: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合并内科疾病、严重龋齿、视力低常、听力异常等。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一、组织落实建立儿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各负其责,认真开展好工作。

二、每年度初制定出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根据计划逐项完成工作任务。

三、认真实施规划,根据儿童不同个体或群体,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四、采取健康讲座、宣传折页、墙报、橱窗等方法为婴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

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进行儿童健康教育宣传。

六、采取定期集中教育的方法,进行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

七、采取小组教育的方法,对同类健康问题的群体进行保健、康复等教育。

八、采取个别教育的方法,对特殊个体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自我监测及家庭照顾教育。

九、设立健康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十、制定健康处方及儿童中医药健康处方,对0—3岁儿童给予中医药健康指导。

十一、至少每3月办一期育儿知识讲座,要求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知晓率达85%

二、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对个人健康进行综合评价。

儿童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一、各社区,乡镇儿保专干应掌握0—6岁儿童数及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二、负责本社区、乡镇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的信息收集与上报。

三、负责本社区、乡镇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四、认真收集、整理儿童保健信息资料,要求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

五、对原始资料不随意更改,不弄虚作假,统计上报资料不虚报、瞒报、迟报和缺报。

儿童保健医师工作职责

一、在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安排。

二、对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儿童保健手册。为儿童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服务,预约好下次体检时间,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进行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三、对儿童体检情况认真分析评价,对高危儿及营养性疾病儿进行管理,定期随访、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对健康管理中发现存在健康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合理的指导和治疗建议,不能处理的要及时转诊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四、做好幼儿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五、对未按时来体检的儿童要及时电话随访,督促家长带小孩来做体检。

六、认真做好儿童体检信息录入和相关儿保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工作。

七、做好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和健康咨询及指导基层儿童保健工作。

八、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九、做好中心主任及主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儿童保健护士工作职责

一、配合儿童保健医生开展儿童保健、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做好有关资料的积累、保管、统计、分析、总结。

二、熟练掌握0—6岁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三、了解本地儿童保健工作情况,协助领导制定本地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定期下基层指导或实施儿童保健工作。

四、负责体检儿童身高、体重测量、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工作。

五、对未按时来体检的儿童要及时电话随访,督促家长带小孩来做体检。

六、认真执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

七、认真做好儿童体检信息录入和相关儿保信息与数据的统计工作。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乡级预防接种门诊例会制度

乡级预防接种门诊例会制度[1]

儿童保健制度

儿童保健制度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职责

儿童保健科门诊工作制度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
《乡级儿童保健门诊相关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