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川教版初一上(七年级上)第七课战国争雄教案详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0: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课 战国争雄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和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这个器物是战国时期的铜壶,它价值非常高,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壶身上的刻画,我们截取铜壶上的一组刻画来欣赏。从这组刻画中我们能看出,是什么样的场面? 生:战争。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人拿着弓和矛之类的武器,他们站在城墙上,那这几个人在攀登云梯,向城墙上攀爬,其中一个人已经掉了下来,身首异处。这边是陆战。我们看另一边,应该是水战,两船已经开始交战,有的人已经掉了下去。大家根据壶上的刻画想象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应该是怎样的?

师:是非常激烈的,是惊心动魄的。铜壶上的刻画,就是战国社会风貌的生动写照,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入第7课:战国争雄,来探索中国古代军事、战争的规律。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讲授新课】

师:我们之前讲到周朝分为两半:西周和东周,西周是约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11年,东周又分为两半:春秋和战国,春秋是公元前710年到公元前476年,那这节课要学的战国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师:我们在上一课讲到,春秋时周王室王权衰落,那到了战国时,周王的权力又有什么变化,老师这里有一则材料,大家看一下。 师:“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仍称周天子为周王,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不提“周王”这个称呼了。这表示,战国时期的周王已经无足轻重了。

师:除了周王无足轻重,战国还有怎样的变化?这里有两幅图,一幅是春秋形势图,一幅是战国形势图,大家从图中能看出什么变化? 师:首先,有的同学看到,诸侯国减少了,诸侯国从春秋时的140多个减少到战国时期的20多个。

师: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西周有,春秋有,战国没有,蔡一个诸侯国?晋国的卿大夫赵、魏、韩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我们看到赵、魏、韩三国。总结一下,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就是三点。 师: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是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就是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啊? 师:先顺时针看,东边的是齐国,南边的是楚国,西边的是秦国,北边的是燕国,然后是赵魏韩,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口诀,就是“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

师:我们要记住这七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还要记住它们的国都。我们一起来看38页得战国七雄简表。 师:当时这些国都已经成为每个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规模都很大,临淄是七国国都中最繁华的,这里居住了七万户人,有两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就反映了齐国的人口众多和社会繁华。 过渡:其它六个城市规模也非常之大,这样大规模的城市显示出了诸侯的实力增强,他们的野心也变得更大了,想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民,那会引起什么? 生:战争。

师:对,战争。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场战争是什么? 生:就是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师:围魏救赵过程中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桂陵,所以也叫桂陵之战。有没有同学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知道的关于围魏救赵的故事? 生:······

师:大家看到这是围魏救赵的战争形势图,魏国有一个人叫李悝,他最早是魏国开始变法,帮助魏国成为战国早期实力很强的诸侯国,公元前354年,魏国本来是要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没有直接派兵去解救邯郸,而是进攻魏国的大梁,大梁岌岌可危,魏军没有办法只好火速撤回来解救大梁,在回来途中,齐军以逸待劳埋伏在桂陵,齐国和魏国在桂陵展开激战,这就是桂陵之战,后人们把它形象的称为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齐国解救赵国的一项计策,这项计策是谁提出来的?(孙膑)为什么要采用这一策略?(避实就虚,攻其要害,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使对方受到牵制)战争结果如何?(庞涓中计,魏国大败)

师:我们看这张孙膑的图片,其实孙膑被称作坐轮椅的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孙膑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他们本是同门,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孙膑的膑就是膑刑的膑。孙膑残疾后逃往齐国,成为田忌门客,帮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任他为军师。孙膑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孙子的后代,他也擅长研究兵法,著作有《孙膑兵法》。课后石海拾贝大家自己下去看一看。

过渡:围魏救赵是战国中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围魏救赵魏国战败之后开始衰弱。 到了战国后期,秦国商鞅进行了变法,秦国实力大增,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

师:长平之战的交战国是秦国和赵国,秦国进军赵国长平,本来赵国的将领是廉颇他经验丰富,觉得敌强我弱,便采取固守的策略,秦国攻击很久没有成功,于是秦国另谋出路,秦国派人到赵国散步谣言,说廉颇胆小怕死,延误战机,还说秦国最怕的是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结果赵国把赵括派往前线,赵括缺乏经验,全线出击,秦国将领白起就后退诱敌,他假装撤退,其实是从两翼包抄,赵括以为逼近秦国军营非常高兴,结果却是被秦军包围,连续46天突击没有结果,最后赵括被乱箭射死,只放了200多个年级小的人,剩下40多万人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杀了。大家思考一下,秦国战胜的原因有哪些? 生:······

师:1.秦国采用了反间计。 2.秦国白起英勇善战。 3.赵国赵括缺乏实战经验,惯于简上谈兵。

师:我们一条一条来分析,首先秦国的反间计,成功的换掉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著名的故事负荆请罪就发生在他身上,但是他老年不得志,楚国请他出山,他一心只念赵国,但是赵国最后并没有重用他。)第二,秦国的白起戎马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他用兵灵活,擅长野战进攻,遇敌必歼,长平之战开启了中国早期的歼灭战。第三,赵括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们说到赵括都会想到一个成语“纸上谈兵”,但是战国时期还没有纸,所以更准确的说是简上谈兵,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大将,赵括出山军事世家,从小熟读兵书,能倒背如流,别人都夸赞他,但他的父亲说他没有实战经验,赵国的战败证实了他的父亲说的很正确。

过渡:这就是长平之战,联系我们刚才讲的围魏救赵,我们会发现,这个时候,一些军事谋略显得很突出,当时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都更加注重军事策略,长平之战有反间计,围魏救赵有避实击虚,我们上节课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页讲过一个谋略,叫退避三舍,它出自那次战争?城濮之战,这是城濮之战的图片,另一幅是这节课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根据图上的画面,你觉得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爆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大家在课本39页找一找,都有哪些变化?①第一点是兵器的变化,我们先来认识几个战国时的兵器,先从我们熟悉的兵器看起,剑,剑可以佩戴,也可以手持;刀,刀有单刃双刃,这是一把双刃尖刀;矛主要是刺杀敌人用的;戈,戈的主要功能是勾杀敌人;戟,它是戈和矛的结合体,同时有刺和勾两种功能。战国时兵器的变化体现青铜兵器得到改进,从这几幅图可以看出,战国时青铜兵器的做工更加精致,盾上纹上了花纹。除了青铜兵器,还出现了一种新材质的兵器,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形容它的锋利“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陆地上能够斩断牛马,在水中能击杀天鹅和大雁,遇到敌人可以立刻斩杀。这种兵器就是铁兵器,这则材料体现出铁兵器锋利无比。铁兵器比青铜兵器有三个有点,第一,延展性好,利于加工打磨;第二,韧性好,青铜剑如果做的很长,容易折断,第三,就是铁兵器非常锋利。所以,战国后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②除了兵器的变化,还有兵种的变化,春秋极其以前主要是以车兵为主,车兵适宜平原地形作战,那到了战国时期,步兵逐渐成为主力,步兵的作战是比较灵活的,看长平之战图,步兵在山上伏击赵军,是不是体现出步兵的灵活。骑兵也逐渐成为战争的主力,看 “战国铜镜上的骑兵形象”的图,骑士手持刀与猛兽搏斗,并且与马配合极好。③在防御方面,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这里有三幅图片,都是战国时长城的遗址。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除了这三点,还要一点就是战争规模的扩大,长平之战白起活埋赵军40万,从兵力人数来看,我们就知道战国时期兵力越来越多,规模扩大。这四点,大家在书上标记一下。

过渡:战国时期除了战争精彩、出名,当时的各种外交关系也很值得人们探究。尤其是合纵和连横的外交手段。

师:我们来看战国七雄分布简图,秦国偏居西边,其它六个诸侯国在东边,我们把他们称为东方六国。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实力增强,秦国要向东发展,这便威胁到东方六国的安全。因此东方六国就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强大的秦国。东方六国,尤其是赵魏韩,很像一条竖线,所谓“合纵”,就是“合纵势以功一强”,即联合纵多的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大家在书上标记一下。 师:那什么是“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小国家。秦国要想向东的发展,就得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为此,秦采用各个击破,横向破坏六国的联合,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 师: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出现许多研究这种纵横之术的人物,我们把其成为纵横家,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就是张仪和苏秦,他们分别是哪一家的代表?我们来一起看两个剧本。

师:最后哪一家取得了胜利?(连横)为什么?六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最终秦国完成了统一。 【小结】

师:那我们这节课完了战国,如果你是战国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你会给游客介绍战国的什么历史呢?你觉得哪一些内容给你的印象更深刻?

师:纵观战国250多年历史的发展,如果把它比作一次长跑比赛,那么,起跑最快的是魏国。战国初期魏国一马当先,称雄中原。战国中期桂陵之战后,齐国赶上去,超到魏国的前面,秦国长平之战后,与齐称为东西两强,你追我赶,难分先后地跑了一段,终于秦国越跑越快,在七个参赛者中遥遥领先。最后我们知道一统天下的金牌是被秦国夺走的。秦朝奋起直追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呢?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商鞅变法。

苏秦的剧本

秦王:(高兴激动的语气)如今我已称“西帝”,我派人送齐王你“东帝”的称号,这样,我们一起攻打赵国,就天下无敌了,哈哈哈。

齐王:(痛快的语气)好好,我们一言为定。

旁白:苏秦听说此事,感觉不妙,马上赶来劝说齐王。 苏秦:(焦急的口气)齐王,请您放弃帝号,秦国是在利用你,离间你与其他诸侯国。齐国、秦国并立为帝,秦国的实力比我们齐国强很多,你认为天下人是更尊齐国还是尊秦国? 齐王:(肯定的语气)当然是更尊秦国。

苏秦:(紧迫的语气)那么齐放弃帝号,天下是爱齐国呢,还是爱秦国?

齐王:当然是爱齐国了!

苏秦:(深沉的语气)如果我们同秦一起称帝,天下只尊秦国,如果我们放弃帝号,天下就爱戴齐国而认为秦国很强势。所以,我主张放弃帝号,与韩赵魏联合攻打秦国。

旁白:于是齐王与秦王断交,联合韩赵魏燕一起攻秦。

张仪的剧本

旁白:秦王认为齐、楚两国关系密切,感到担忧,派张仪到楚国游说楚怀王。

张仪:(深沉的语气)楚怀王,您若愿意与齐国断交,秦王将赠送给您楚国方圆600里的大块土地,请您好好考虑考虑! 楚怀王:(惊喜的语气)600里的土地啊?好好,我马上就与齐国断交。

旁白:楚国与齐国断交,派人去秦国要土地。可是张仪却否认。 张仪:(虚假的语气)我哪里有说过要赠送大块土地?一定是楚怀王弄错了!

楚怀王:(愤怒的语气)秦国竟然敢戏弄我,我一定要出兵攻打秦国!

旁白:于是楚国出兵,但是楚国打不过秦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痛恨楚国的背叛,也派兵攻打楚国。后来楚国战败。

七年级川教版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无答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

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教案第七课

鄂教版三上《山茶花》详案

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川教版七下历史教学计划

全都喜欢上教案详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上教版四年级上 21武松打虎 第一课时详案

历史川教版初一上(七年级上)第七课战国争雄教案详案
《历史川教版初一上(七年级上)第七课战国争雄教案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