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8: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和昆虫》

(人美版第三册第一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和对称的知识。 并且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 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大胆想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以“我和昆虫”为题想象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学会表现主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表演,发现昆虫的对称及形色的特征,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情感目标:对昆虫产生兴趣,养成观察、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难点:想象丰富,抓住昆虫的形色特征,合理的组织安排画面。 学习材料

相关图片资料、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教学意图: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① 组织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启发学生谈话,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名称、习性、特征等)组织学生模仿表演,归纳昆虫的概念。 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② 播放录像以及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启发谈话。 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③ 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看书第

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重点从形态、形状色彩、花纹分析适当出示局部,重点研究。归纳出昆虫身体结构的特点。 教学意图:分析形色、花纹加深印象。

④ 让学生在草纸上试画,总结归纳表现方法和解决形状问题。 教学意图:给学生尝试表现的机会

⑤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说一说自己如何表现“我和昆虫”。

教学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下一步绘画作准备 ⑥ 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意图:开阔眼界,加深对我和昆虫的理解。

3.提出作业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 表现手法多样; 昆虫特点突出; 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巡回辅导,帮助有绘画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辅导的主要内容: (1) 构图是否饱满。

(2) 人与昆虫表现的生动与否。 (3) 颜色鲜艳漂亮。

5.集中展示作业,互评互议,促进共同进步。

《奇妙的爬行》

(人美版第三册第二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继上一节课后,又一节与大自然有关的美术课。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并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动物爬行场景的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含的美。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分析生活中小动物爬行的特点及习性。

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大胆表现动物爬行的样子以及情境。 情感目标: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和爬行特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相关图片、动画片、图画本、蜡笔、彩色笔o 教学活动

1、组织搜集爬虫的活动,进行展示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每个人讲讲他们搜集到的爬虫是什么样的,并且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谈话。

教学意图:对爬虫产生喜爱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几幅优秀示范作品,提出思考问题:艺术作品中的爬虫与现实中的不同之处,艺术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引导观察,形、色、构图,重点是画中所表现的生动情节,启发学生思维,归纳学生问题,解决探究的知识要点。

教学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掌握表现方法。

3、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思考如何创作表现,相互交流介绍,提出不同观点,互相帮助,小组讨论,制定评价标准: ①构图大方。 ②想象丰富。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由选择造型表现的空间

4、依据评价标准提出作业要求:大胆想象用蜡笔和彩笔进行创作表现。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学生自由表现。

5、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粘在黑板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找到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表扬进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给予小结,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6、课后拓展:

回家后用废旧的挂历纸或其他的废旧材料试着把爬虫表现出来。

《漂亮的小钟表》

(人美版第三册第三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钟表是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物品,形态各异的钟表,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另外它还是人类历史发展,文明进化的足迹,本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节的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同时,二年级的数学课有认识钟表的内容,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钟表文化及造型特点,学会设计制作漂亮的小钟表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发现钟表的构成、材质、形象特征,经过分析研究,选用喜爱的媒材进行创新设计。 情感目标: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不同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的外壳和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课件、示范作品 各种线材、废旧材料等。 教学过程:

1、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知道钟表的重要作用,产生设计、制作钟表欲望。 教学意图:激发兴趣。

2、教师展示图片,介绍钟表的历史,日晷—滴漏—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原子表—各式各样的钟表。并引导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了解钟表的材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钟表,看钟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教学意图:组织学生探究。

3、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分析、探究,各种钟表的表壳、表盘、表针的造型特点。按组分给学生不同色彩的表盘和表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上的探究。你还能想到哪些材料和方法?怎样使小钟表的指针动起来?

教学意图:深入探究,解决难点。

4、布置作业: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说说在制作小钟表时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按标准进行独立的设计,鼓励创新。 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6、作品展示:

1、织展示评价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2、组织进行拨时间的游戏,认识时间。

7、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游戏。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会变的小手套》

(人美版第三册第四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 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学生分析手套变化的方

和多样的变化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小手套,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情感目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产生发散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难点:添加装饰巧妙,想象丰富,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

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教学意图: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①每人拿出各自准备的小手套,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

看一看自己的手套像什么? 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 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②小组同学欣赏书中和老师发给的作品,拆开看一看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教学意图:了解制作方法 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相互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讨论如何添加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教学意图: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

④小组讨论,制定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补充和归纳: 1) 想象丰富。

2) 添加装饰富于变化。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设计表现的空间 3.作业要求:

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构思,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的制作一个装饰巧妙,想象丰富的小手套作品。 教学意图: 明确作业要求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小组内作品展示,互评互议,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表扬优秀作品,鼓励有想象力的作品,归纳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6.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适形造物?

《小花饰》

(人美版第三册第五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小花饰是生活当中常见的小玩意,如:头饰花、别针花、家中的小装饰品等等,学生对此并陌生。本课具有“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以各种彩纸为主要媒材,实践性很强的课业。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设计小花饰的方法。本课学习的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已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设计小花饰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认识花的形式美,学会用不同的造型手法(画、剪、贴等)来表现花的美。 情感目标: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学习材料

各类彩色纸、胶樟或双面胶、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活动

1. 组织教学。

2、教学创设情境。

① 你们都喜欢花吗?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朵小花来打扮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花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②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一些有关花的装饰品,拿上来。学生一边观察装饰花、一边发言。 教学意图:启发谈话,加深理解。 ③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

2)请学生思考、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发现作品的形式美。 4)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井拆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教学意图:进一步探究小花饰的不同的设计表现手段。

3、小组研究讨论,什么样的作品是一个好的作品?制定出评价标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简练、概括、生动。 2)有立体的表现手法。

4、提出作业要求: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小花饰”,装扮自己,美化环境。 教学意图:学生自主选择造型表现的空间。

5、作业展示:把制作好“小花饰”拿起来,舞动起来,进行展示。看看谁的作品最漂亮。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百变团花》

(人美版第三册第六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有着工具简

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一张纸通过巧妙的构思,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剪纸,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少年儿童的想像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知道如何制作团花。

技能目标:了解团花的剪折方法,学会设计制作出漂亮的团花。 情感目标: 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学习材料

单色或多色彩纸,剪刀、固体胶、示范作品等 教学活动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讲授新课

①创设情景,出示团花作品数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团花的制作材料。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礼物给大家,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作出来的吗? 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②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发给每小组几个团花引导学生折回原型观察分析方法。小结要点:因为折法和剪法的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百变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学意图:通过活动,学生对团花的制作有了直观的了解。

③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④说一说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学意图:集体解决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提出作业要求: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4、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评价。

把剪好的团花挂在黑板上集体欣赏交流,互相点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拓展延伸

你见过窗花吗?它也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回家后找一找关于窗花的资料,研究一下看看窗花是怎样做的。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第三册第七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也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到了简单的版画的拓印技巧。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拓印活动对版画有了浅显的认识,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学生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完成一幅关于自己身边的痕迹的版画作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体验,发现拓印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进行创作表现。 情感目标:产生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学习材料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等。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好看纹理的物体。 教学意图:同学们欣赏,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兴趣十足。

2、提问:看过图形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利用这些纹理制造了几幅画请同学们看看,注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每幅画内容是什么?

②你能根据每幅画的内容起个名子吗?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谈话,加深理解。

3、请学生用手摸摸、体验拓印的质感。发现拓印画的制作方法。在练习纸上尝试制作。 教学意图:直观的了解拓印的制作方法。

4、教师演示拓印画:用一张纸盖住有凹凸的物体,用笔拓印。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认识。

5、提出作业要求:大胆表现一幅有关大树联想的拓印画。

6、学生开始做画,教师巡视辅导。 教学意图:学生自主选择造型表现。

7、学生互评、自评。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8、拓展延伸:

谈一谈:

1、自己的新发现;

2、自己受到的新启发

3、自己的联想

《大树的故事》

(人美版第三册第八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所以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技能目标:发现大树的组成,经过想象把发生在大树周围的画面用画笔表现出来。 情感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学习材料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活动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

1. 教师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 教学意图: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 板书课题。

3、合作式学习活动。

①. 提问: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②. 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③. 提问:树上、树下、树洞可能有什么故事?(邻近两位同学互相讲一讲) ④. 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教学意图: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4.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制作方式进行关于大树故事的艺术创作。 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集中展示作业,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7、课后拓展。

问: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

《新颖的泥名片》

(人美版第三册第九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节课。生活中人们介绍自己时多使用名片,泥名片是儿童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名片的设计与装饰则需用美术技法进行,本课教学力图让学生用简单的浅浮雕的表现方法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名片使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介绍、相互认识的重要工具。

技能:学会用橡皮泥制作名片,并能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积极主动进行分析,研究,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名片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难点:作品新颖、生动、美观;富于个性。 课堂准备:

教师:名片、示范作品、橡皮泥等。 学生:橡皮泥既简单的泥塑工具。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创设社交情境,引导学生相互介绍自己长大后的工作等情况,启发学生谈话,引出本课学习主题—名片(板书)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师、生共同展示搜集到的各式各样的名片,学生从名片的造型、版式、用途、色彩、材料等方面对名片进行观察、分析,并汇报。教师就以上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名片,丰富学生的认识、积累经验。)

2、教师展示各式各样的泥名片,学生观察、分析说说这些泥名片在图案、色彩、造型等方面的优缺点,并说说如何改进。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小朋友设计的泥名片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相互说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泥名片。

说说在设计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教师进行归纳、点拨。并板书

1、形状好看,

2、色彩对比突出,

3、装饰丰富,

4、文字表达清楚。

学生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泥名片。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泥名片,相互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参与评价,鼓励创新和有进步的同学。介绍大连的几张城市名片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及其它情况进行小结。

《我们来跳舞》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里的一节课。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艺术的美,给人以动感并热情洋溢。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以舞蹈为题材的艺术品,让学生了解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舞蹈人物造型特征,感知、体验从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种发现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法,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技能: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情感:学生尊重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文化,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谈话;

2、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舞蹈,相互交流表演,选出最优秀的到前面进行表演。

3、教师鼓励学生表演。其他学生欣赏。

4、教师简单的介绍舞蹈的起源,引出本课。

二、观察分析,自主欣赏

1、教师展示课件或图片,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

2、教师提问欣赏作品的方法,学生进行汇报。

3、学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造型、线条表现等方面对《舞蹈纹彩陶盆》、《玉舞人》、《印度舞》、《新疆舞》等作品进行赏析,比较不同作品造型的特点和不同的造型方法。

4、欣赏后,全班进行交流,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制定相应的评述要求和标准)

5、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观点。并对学生理解不到、欣赏不到的地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赏析、评价。

三、理论实践,造型表现

用自己手中的笔,进行简单的舞蹈造型,进一步体验舞者的美。

四、拓展延伸,促进提高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古今中外各种不同形式的舞蹈,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教师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及其它情况进行小结。

《泥条头像》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一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是继《泥巴真听话》后的一节陶艺课,本课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采用围绕瓶子盘条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技能: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学会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感悟雕塑艺术之美感,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 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瓶子、陶泥或橡皮泥。 学生:瓶子、陶泥或橡皮泥等。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绘画头像和泥条头像,引导学生欣赏,发现表现方式。学生欣赏绘画头像和泥条头像作品,了解发现平面与立体作品的不同,对立体制作产生兴趣。教师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教师发给小组泥条头像作品,组织学生欣赏、探究活动。

2、学生观察教师发给学生的几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制作材料与表现方法,并进行汇报。(材料:瓶子与橡皮泥或陶泥加工。方法:盘条法、卷、搓、粘等)

3、学生对泥条头像的几个组成部分加以研究:脸型、五官、发式等(重点是装饰的技巧)

4、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探究活动;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点拨。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本课的任务。

2、学生讨论制定本课的评价标准。(表现方法多样、形象新颖生动)

3、学生组内或全班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

4、学生一早评价标准大胆地进行设计、表现。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头像。

4、教师展示各种表现形式、不同材料的名家作品。并对本课进行小结。

《雄伟的塔》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二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建筑物,几乎在所有地区都有造型各异的塔。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塔,从而去了解塔的历史、文化,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画下记忆中的塔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这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创作领域,写生、记忆画、设计,均可以完成此课内容。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的塔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认识塔的美。

技能: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情感:产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塔的图片。

学生: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引出“塔”的话题。谁知道唐僧取经后,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想。教师:他建造了大雁塔,并在这里翻译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展示大雁塔。学生说说大雁塔的雄伟壮观。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中外各种塔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应县木塔、白塔、艾菲尔铁塔、少林寺塔林、云南崇圣寺三塔等)

2、学生欣赏这些塔,认识他的形状、材质、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将塔分解成不同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圆形等),发给每组几个基本图形。组织学生对塔的基本形象进行探究。

4、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塔或记忆中的塔,选用几何图形,完成概括塔的形象,发表自己的感想。

5、学生继续欣赏学生的优秀作品,相互讨论,好在哪儿?小组归纳概括:形状奇特,花纹及线条有变化,色彩丰富多样。

6、教师点拨,抓住它的绘画要领,点拨方法、步骤。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任务,

2、学生根据人物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并汇报。(形象奇特、雄伟、有新意,花纹装饰丰富,色彩对比鲜明)

3、教师板书、补充。提出具体的绘画要求。

4、学生依据标准和要求独立进行造型表现。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4、教师展示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塔。

《演电视》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三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设计意识却常常被忽略,如何渗透设计意识应该引起重视。利用废旧材料创新设计电视机外壳,启发学生开展研究探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训练动手制作能力;初步了解连环画的绘画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力,编故事、大胆细心画故事、集体合作演故事。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 技能: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会画简单的连环画,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情感: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愿意大胆的动手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等。

学生:废旧纸盒、纸袋、信封、剪刀、胶水、彩笔、彩纸等。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游戏导入,明确什么是连环画: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你看它就藏在这几幅图片里面。可是它们的顺序乱了,我们来把它们重新排一排,好吗?

2、指名排列图片顺序。教师根据回答把图片贴入事先准备好的长纸带上。

3、随机点拨:原来每张图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它按先后顺序排列好了,看看象什么?(取出长纸带)

4、学生联系生活交流,教师点明这就是连环画。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观看连环画,这一组连环画讲了什么故事呢?指名讲述,教师跟着讲述与学生演电视。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点拨揭题:演电视。

2、一边看一边演的故事肯定很精彩,你想来试试吗?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电视机,人人都有机会。演完后允许你们拆开奇妙的电视机,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电视,探究电视的组成。全班交流,教师先板书:电视机壳、连环画片子,然后小结演示:当机壳和片子大小适合时,把片子插入机壳,通过机壳上的窗口我们就能上演自己的连环画片子,看起来真过瘾啊。

3、展示不同材料的学生作品,学生观察分析制作方法:信封做的机壳、纸盒机壳、动物形的机壳及瓶子机壳。--画框、挖空、剪口、装饰

4、说说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作机壳呢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作业:你们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它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电视机成员吗? 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学生依据要求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演电视。全班进行评价交流。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

《小扇子》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四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技能: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情感: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有特点的扇子。

学生:剪刀、胶水、彩笔、彩纸、纸及其它废弃物等。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真热呀!老师边走边以手扇风。顺手拿起张纸扇风:纸太软了,怎么变一变呢? 同学出主意:(1)将纸反复折痕(2)将纸绷平„„ 带着思索进入学习情景。 教师引入学习主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出示各种各样的扇子引导学生欣赏,问:(1)谁知道这些都叫什么扇?(2)人们为什么要发明折扇?其他的折法行不行?(3)团扇为什么要扇柄?不用扇柄有什么不方便?(4)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做扇子?同学归纳分析:扇子要不停地手摇,所以材质不管是纸、竹、绢,还是叶子,总之一定要轻、薄、硬;扇柄是为力大家更轻巧地使用。认识生活中大量的可以用来做扇子的材料。

2、欣赏教材图片,介绍扇子文化 以课件或书中提供得图片辅助,讲解扇子得历史与演变。 (1)了解扇子得历史渊源。 (2)观察、发现使用得材料和制作的方法。

3、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演示制作过程,探究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展示制作方法。 观察、寻找适用于不同材质的最佳方法。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明确制作要求,学生分工制作 介绍制作要求,巡视辅导。 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材质进行制作并美化。 注意既强调实用性,又强调美观性。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教师展示各种不同时期的名扇。并对本课进行小结。

《会变的线条》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五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认识线条组合的秩序和变化,学习线条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

技能: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并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并在此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彩笔、彩纸等。 教学环节: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三、联想与描绘(听一听)

1、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

2、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线条画出来,并探究问题:线有什么变化?

3、把变化的线条用彩带舞出来。

四、探究与创作(画一画)

1、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进行版画创作并明确创作要求,注意老师提示:

你画的线有变化吗? 线刻宽、刻深了吗?

五、评价与延伸(评一评)

1、学生自评、互评 (1)、让学生说说画了些什么?线条有什么变化?哪里画得最满意? (2)、哪一幅画画得最棒?为什么?

2、拓展与延伸

用会变的线条为自己勤劳的妈妈设计一件花衣服,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线条画下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的画面。

《刷牙》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六课) 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课本以一小段有趣的导语和同龄儿童刷牙的图片导人本课,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生活情境的联想,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的学生作品,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观察,发现刷牙的动作、表情,并进一步的抓住特点,进行绘画表现。 技能:学会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刷牙的情景,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情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刷牙的情景。 难点:动作、表情生动、自然,色彩丰富。 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绘画工具、小镜子等。 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播放牙刷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牙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3、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及时鼓励。

4、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

2、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

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动物乐园

(人美版第三册第17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本课教学以“动物乐园”为课题,特别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要善待动物,要保护自然环境,本课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生可使用胶泥、彩泥、纸黏土等材料进行立体动物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分别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的塑造,对于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是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大家分头进行创作和表现,合起来就组成一个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

雕塑动物有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割、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技能目标:

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情意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难点:作品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学习材料:

本课教学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 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圆雕的美

1、组织教学。

2、放映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及特征。 (1)让学生用铅笔单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出示一件用泥捏成的动物。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动物于用捏成的动物有何不同?

教师板书课题:动物乐园 教学意图:(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圆雕作品的美感。

二、欣赏分析与探究尝试:(电脑课件)

1、分析艺术作品中的马、羊与自然界中的马、羊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分小组研究,回答问题。 (1) 研究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2) 研究艺术作品中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在造型上、色彩上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1)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揉、搓、捏的方法。

(2) 出示一些用泥捏成的动物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作品是怎么捏出来的,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意图:

1、直观了解动物的形象特征,感受自然的美与

艺术作品的美。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

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通过学生的尝试、教师的指导来解决本课

教学的重、难点。

三、构思并制作

1、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观察分析每件作品的特征。找一找这几件作品中哪件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 小组讨论: ① 你会用哪些方法涅泥? ② 准备捏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③ 将捏出来的动物如何组成一个小小的动物乐园。

(2) 学生进行制作,教师辅导,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意图:

1、发散学生思维,进行大胆的创新。

2、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

四、展示圆雕创作的美

1、展示、参观、讲评:组织学生自由参观其他组的作品,并进行讲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节日的装饰

(人美版第三册第18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学分析:

《节日的装饰》一课作为欣赏课,与本教材中下一课《过春节》有着紧密地联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在节日中,无论是中国、外国,地方民间,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服饰、花车、彩灯、园艺,无不表现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通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的装饰方法、认识了解古代、现代、各民族(国家、地区)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 技能目标:

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学习。 情意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承,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目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色彩、造型特点。 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学习材料:彩色笔、彩纸、彩泥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国庆节——全国各地欢庆节日的场景录像。 观看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1、这段录像是什么节日的场景?

2、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为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体验祖国的繁荣、人民生活得幸福。初步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评述

1、让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过节时的图片或拍的照片(环境,如花坛、彩灯、喷泉„„;人物,如服装、头饰、面具„„)展示给大家,说一说:

(1) 是在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为什么在那拍? (2) 描述一下自己或别人的服装、头饰、面具。 (3) 你的感受。

2、将收集到的节日的照片或图片贴在教师的展板上,学生自由参观。(参观时注重体会心情,要从色彩、造型上去欣赏)

教学意图: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节日中美的因素,启发欣赏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评述实践、自主学习刚才同学们谈到了一些节日,那么你还知

道我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我国的传统大节是什么?(春节)

1、我们这里是怎样过春节的?

我国地大,有好多的地区,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2、春节时,你准备怎样打扮自己的节日?

3、学生根据教师的三个大组按自己的喜好自由组成合作伙伴。

(1) 环境:彩灯、拉花、窗花、纸花„„ (2) 人:服装、头饰、面具„„ (3) 食品造型。

4、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播放《春节序曲》。

5、让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并有意识的装扮节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通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巩固发展,欣赏评述

我国是一个和睦团结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有统一的节日外,不同的民族还有不同的民族节日。而我们的地球村上的各个国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节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世界美术文化的多元化的特点。

过春节

(人美版第三册第19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提高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领域,意图是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感受和表现,体验到美好生活的情趣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及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简单的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 技能目标: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情意目标: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

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学习材料:有关春节的录像、课件、蜡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设在教室里的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场面,各地不同的习俗录像。

提出问题:给大家讲讲有关春节的知识。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将要表现的物象有一个直观地了解,通过观看录像,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拓展相关知识。

二、构思选材

1、提出问题:

(1)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怎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的美好、欢乐、喜庆的场面?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

学生的美术作业。

3、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4、课件:补充接受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意图:经过讨论、学习、领会本课的知识 的重点。通过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对作品 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 深化理解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 法。

三、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学生按要求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辅导中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教师的观点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借鉴、一种参考、而不是强加和代替。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领略动手制作的喜悦,增添生活的乐趣。

有趣的树叶粘贴画

(人美版第三册第20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要求学生选择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压平、晾干,而后巧妙组合运用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目的在于:

1、训练学生对表现对象的概括、夸张能力。

2、对于树叶性质的认识及具体应用和处理能力。

3、对于造型艺术语言的广义认识。教学中学生根据画面所需形的要求对书也可以适当剪裁,但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由于过分强调像表现对象而将叶子剪的过碎;或者手术也形态的局限,以至于粘出的形象无法辨认。教师要极力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树叶原有的大小、形状、颜色来组合,达到天然成趣的理想效果。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从广义上认识造型艺术语言。

技能目标:通过用树叶粘贴画,培养学生概括事物形象的能力及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的能力。 情意目标:启发学生发现美、创作美、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叶子选择与摆放;贴画的思维顺序。

难点:概括与夸张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颜色的搭

配。

学习材料:晾干压平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树叶、剪刀、双面胶、衬纸 教学过程:

一、通过欣赏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话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树叶美丽的花纹,我们可以利用它形状各异的外形、纹理、颜色来组成贴画。

板书课题:《有趣的树叶粘贴画》

教学意图:以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作画的愿望。

二、观察与联想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所表现的对象(允许有分歧意见)。

2、观察树叶,引发联想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业的形状、颜色、边缘、质地等异同处,如:有的叶子是心形的、有的叶子是纺锤形的;有的叶子是红色的,有的叶子是绿色的;有的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而有的是粗糙的等。

(2)启发学生思考、议论每种树叶于什么东西相像,如:杨树叶像金鱼的头,枫树叶像金鱼的尾巴,银杏叶像蝴蝶的翅膀也像扇子等。

教学意图:通过对树叶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并了解树叶这一特殊材料的特征,从而产生联想,为下一步创作作铺垫。

三、发挥想象拼贴形象

1、方法步骤:

(1)摆一摆、修一修:

指导学生在衬纸上按照对象的结构特点,先摆主题部分,后摆其它部分。如果叶子的形状不称心,可用尖子修剪成所需的形状。一种叶子不同的摆放能表现出不同的部位。同时注意色彩的搭配。 (2)粘贴组合:

与摆的顺序大致相同。贴主体部分时,要考虑与其它部分的关系,使各部分合理的安排在衬纸上。

2、作业要求:每人利用树叶拼摆粘贴一个形象,注意要巧妙运用树叶原有的大小、形状、颜色来组合,达到天然成趣。

3、辅导要点:

(1) 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叶子,在反复拼摆后,确定自己的画面。 (2) 对有创新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教学意图:教会学生制作树叶贴画的方法,并运用方法把自己的想象展现出来。

四、展评与介绍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互评的作业,并请优秀者作作品介绍。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同时也再次鼓励有创新的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魔术拖鞋

(人美版第三册第21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用彩色纸盒包装盒等各种材料制作一双拖鞋,是对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训练。教材中提供的制作步骤是最基本的的方法,教学中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制作出其他形式的各式各样的拖鞋。教师要从审美和实用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就是说,制作的拖鞋要结构合理,比例合适,符合实用的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装饰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设计制作拖鞋的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技能目标:学习剪制左右对称的装饰纹样来装饰拖鞋。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有序作业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拖鞋的制作方法和装饰。

难点: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 学习材料:课件、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思考

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拖鞋,学生观看欣赏。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这些拖鞋都是什么式样的?

(2)图案纹样的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 (3)拖鞋由几部分组成?

(4)拖鞋与其他鞋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归纳:拖鞋由鞋底和鞋面两部分组成,鞋面有

宽有窄,鞋面上有各种不同的花纹和装饰,每一双拖鞋的左右两只,花纹和装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左右对称。由于拖鞋一般是在室内使用,决定了拖鞋的样式和装饰更活泼、更自由,色彩更艳丽,而且大多比较宽松,穿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手的帮助就可以穿上。

教学意图:通过用课件展示各式拖鞋使学生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并通过思考分析了解拖鞋的设计要点及原则。

二、学习方法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思考这些拖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拖鞋的鞋面是用彩色纸做的,鞋底实用包装盒做的。有的用彩色纸剪出各种好看的图案贴在上面作为装饰,制成样式新颖的拖鞋就象变魔术一样。板书课题:《魔术拖鞋》

2、学生探究制作方法后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 选择鞋面纸,剪成宽度合适的纸条。

(2) 根据脚面的宽度和厚度确定纸条的长度,做出折痕(粘贴线)。

(3) 按自己的脚形画出鞋底,剪好(先剪出一只,再将其翻过来,用铅笔描在纸上,剪出另一只鞋底)

(4) 把鞋底与鞋面按照设计的样式粘合。

(5) 装饰,注意左右对称,运用对折纸剪图案的方法快捷方便。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拖鞋的

制作的有序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习剪制左右对称的装饰纹样来装饰拖鞋的剪纸技能。

三、运用方法想象创作

1、构思想象:你打算设计制作一双什么样的拖鞋?

2、作业要求:每人用彩色纸和包装盒制作一双漂亮的拖鞋。

3、辅导要点:

(1) 提示学生设计制作拖鞋要注意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只注重美观,忽略实用,会失去制作的意义;只注重实用,忽略美观,又失去了审美价值。

(2) 剪裁鞋底的形状时,可以把脚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轮廓,在适当加宽加长,剪出鞋底,也可用现成的鞋,直接描出鞋底形。

(3) 鞋面与鞋底粘合前,要先在脚上试一试,感觉合适后再进行粘合。 (4) 注意卫生,将剩余的废纸边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教学意图:通过想象制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展示评价

将学生制作的拖鞋挂放在前面的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评价,看看谁的制作拖鞋最好看。 教师从美观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总结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与互评培养学生观察与分

析能力、审美能力,强化设计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撕撕想想拼拼画画

(人美版第三册第22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媒材工具,籍不同的纸材撕出后的形状,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表现,并通过撕、想、拼、添画的活动,感受创作的喜悦。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新意识、探究意识的引导及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应以游戏形式呈现,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作业则可采用学生合作来完成,学生合作创作作品体现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认识及掌握撕拼添画的创作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左右手配合撕纸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 情意目标:感受撕纸添画的创作乐趣,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进

行创作。

难点:个人丰富的想象创作与拼摆大画的合作。 教学材料:各种质地的彩纸、蜡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对一张随意撕的纸进行添画变成一件作品,学生观看。 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二、撕撕想想

1、教师带领学生随意撕纸,演示指导左右手配合撕纸的方法;提示学生不可撕得太细、太小块。

2、看看你撕下来的纸块分别像什么?

(1) 同一纸块同一角度引发学生不同的想象。 (2) 同一纸块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想象。 (3) 不同颜色与质地的纸块引发学生的想象。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左右手配合撕纸能力、想象能力。

三、拼拼画画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认识拼画这种作业形式。

2、思考讨论:你们小组打算利用刚才撕的纸拼画出一副什么内容的画?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汇报,教师倾听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3、学生分组完成设想:

(1) 先将选中的纸块拼摆在一张衬纸上。

(2) 学生分别用蜡笔在撕下来的纸块上添画完成想象形象。 (3) 调整每个形象在画面的拼摆位置后粘贴完成合作作品。 教学意图:使学生认识及掌握撕拼添画的创作

方法,并在合作中感受撕纸添画的创作乐趣、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展评发表与延伸

1、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并发表队本组及其他组作品的评议。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大师的纸艺作品、生活中的纸艺作品等,开阔学生对运用纸材进行造型表现的眼界并引发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 延伸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自主学生的兴趣。

学做小厨师

(人美版第三册第23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

张天安

教材分析:

本课是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让学生在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中产生强烈表现欲望和创新的设计意识,同时感受蔬菜水果的特性,进入“小厨师”角色,主动去探索造型与色彩搭配知识和方法,并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成功,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美食文化,学会欣赏美食的方法;学会造型和色彩搭配制作拼盘的方法,进入小厨师的角色,运用蔬菜和水果等材料设计制作工艺美食。

2、情意:感受食品艺术的美,产生对食品工艺的 兴趣,热爱美食文化,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3、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的群体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发现食物之美,分组合作利用蔬菜水果材料设计制作多种“美食”。 “食品”制作的方法和各种材料的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难点:在设计制作美食的游戏中感受、体验材料及 其特性,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创造性的使用材 料表现有创意的食品。 学习材料:

课件、蔬菜、水果、盘子、切刀等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学生小组交流:集中带来的蔬菜、水果,说说种类、形状、色彩、生长等特征,谈谈吃蔬菜、水果的好处。

2、欣赏美食作品,讲讲对美食文化的认识,教师适时讲解介绍。 教学意图:

通过欣赏交流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美食文化的作用。

二、观察分析,学习方法

1、观察厨师制作一种拼盘的过程,表达看法(课件展示)

2、欣赏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拼盘作品,小组讨论:运用什么蔬菜与水果制作;采用哪些方法;颜色怎么搭配的。

3、归纳总结方法。切割:基本形、自然形。拼摆:大与小、疏与密、方向、长短的变化;色彩的深与浅、冷与暖变化;富于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再次赏析、比较、发现、试做加以解决。

教学意图: 欣赏拼盘作品,引发学生探究和表现欲望。通过比较、发现、试做,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产生创新的意识。

三、运用方法,设计实践

1、要求四个人为一组,讨论商量,选择蔬菜与水果,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创造性的进行设计表现。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教学意图:

激发了学生设计欲望与创新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展评作品,拓展延伸

1、集中小组作品,举办厨艺展。

2、由各组推选的小评委公正地打分(教师同时参与组织),并能说出正确的理由,评选最佳小组。

2、拓展:(课件展示)欣赏其它材料制作的美食,了解更多的美食文化与相关知识,要求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

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拓展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美版第五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美版第五册美术教案全册

人美版高一美术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全册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