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新闻语言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讲

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一、新闻史概述

新闻对于全世界来说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事业,从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经历了1815年8月5日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伦敦会的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刊的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展到20世纪初的广播,发展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电视,直至今天的网络,也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闻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却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朝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而今天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却成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我们作为校园内的新闻传播者,担负者为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使命,为了提高我们所传播的信息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我们将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共同的交流,相互促进。

二、新闻的理解

问:在英语中,新闻“NEWS”一词的含义。北、东、西、南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二)、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三)、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一、五个“W”和一个“H”

新闻要素,一般被人简要地概括为五个“W”一个“H”,这分别是六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 母,它们的意义是:

1 (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

(How) 上述的六个要素对于每一篇新闻来说都是重要的。人们阅读新闻,无非是想知道什么时间在 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件,涉及了哪些人物,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这些要素不清楚或不完全,读者在理解时就会遇到障碍,无法准确地了解事件和它的意义。

但新闻要素的运用也不是绝对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四、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

准确性,包括以下含义:

①在时间、空间、形态、色彩等方面,语言的能指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高度吻合。 ②对事物属性、特征——也就是“质”的判断尽可能没有偏差。 ③对事物的数量、程度——也就是“量”的把握精确无误。 ④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 ⑤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为了做到准确无误,西方新闻作者用词十分谨慎。例:一名银行职员琼斯从他五楼的宿舍跳下来自杀身死,但记者赶到现场时,警察和法医都不敢做出肯定性的判断。这时如果记者写成“琼斯从五楼跳下去摔死”,一个“跳”字就意味着琼斯是自杀的。但是万一最后警方确认是他杀,报道岂不是失实了吗?如果说成“被推下来摔死”,就又肯定了他杀,排除了自杀的可能性。这时用中性词“掉下来”最为准确。

2、白描性

新闻不仅要准确,还要形象生动,在写作中免不了要使用描写手法。一般地说,描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修饰性较强的表达方式,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有一定的悖离。但描写也可以是客观化的。

按照描写的风格和详略的不同,描写可分为细描和白描两种类型。

细描也叫工笔,是一种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方法。它的色彩感和装饰性都很强,较多地偏重于某一事物所引起的主观感受,不太注意事物的原始形态。从遣词造句方面看,它较多使用形容词、副词,大量使用比喻、夸张、象征、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我们看一段细描的实例: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松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

2 了鹅黄的底 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能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 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朱自清《绿》

可谓极尽装饰、铺排之能事。这样的描写在文学中常见,要是出现在新闻中,就显得过于华而不实了。

新闻中用的描写是白描。白描是绘画的一个术语,指只用线条勾勒出来,不用色彩,也不讲究明暗层次,廖廖几笔画出事物形体姿态的绘画方法。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绘画的方法,只不过构成形象的质料不同罢了——绘画用颜料,写作用文字。

3、大众性

新闻语言的大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便大众阅读

新闻是写给民众看的,语言不能追求深奥、典雅和华丽,而要追求通俗化和朴素性。 美联社在发给记者的《写作手册》上提出这样的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汇。记住,美联社的工作并非在于扩大读者的词汇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读者可能不熟悉的词,那就必须对该词作解释。”转引自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1997年10月版,第203页。

不仅如此,在一些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记者们还被要求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以保证语言的通俗、朴素和客观。我国的名记者也有类似言论。陆拂为在谈到他和穆青合作的那篇著名的长篇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时说:

‚我总觉得,形容词和修饰语的级别越高,效果往往反而越差。我们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有意识地把可有可无的形容词删除。例如,《嘱托》第三段开头一句话是‘林彪反党集团被历史的洪流冲走了’。有的同志看到清样后认为不解恨,建议添上‘万恶的’三个字。但我们认为事实本身已很能说明问题,不必再增加什么了。我们歌颂吴吉昌,通篇只用了倔强的(老汉)、纯朴的(老农)两个形容词‛——陆拂为:《谈谈两篇通讯的采写经过》。

朴素是大众的本色,也是新闻语言的本色。

西方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进行“易读性研究”,并从词汇、难词、句子、人情味等几个方面列出易读性公式来。但这种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其实反而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了,并没有多大必要。但他们在通俗易懂上的认真态度,值得肯定。

(二)吸收大众语言中的精华

3 大众语言是活的语言,是一切文雅语言的基础,也是新闻用语永远的源泉。 一位新闻作者在写到创业和守业的关系的时候,苦于找不到精炼而又鲜明的句子,后来听到一些群众语言:“我们不能光有搂钱的耙子,没有装钱的匣子”,“不能外边挣块板,家里丢扇门”,很是兴奋,觉得这样的语言很有活力,比自己平时用的那些苍白的语言生动得多,于是干脆把其中的一句用进了标题里。

现在,不少报道直接用百姓口语说话,如新闻言论《惊闻“公仆”傍大款》,消息《美、加有人找咱的茬儿》(报道美国等国有人找借口攻击中国),就在标题中直接用了口语。前文所引《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更是通篇都是口语,活灵活现,历历在目。

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

湖北省云梦县义堂公社建合三队王二婆讲,吴学标记

六月开了门,乡里喜盈门。我们超卖了菜籽油,平均每人还分九斤二两油。分油那天,我兴冲冲提着壶赶去,只听会计伢蔡后建在那里左右开弓,嫌李二婶壶小,怪张大妈不抱个大坛来,还说我的油壶是拿来‚做得玩‛的。我心想,你这伢是‚洋人的房子——光是门‛,就说:‚你这伢,去年拿这个壶来,是哪个笑话我‚心大壶也大‛的?‛会计伢忙陪笑说:‚二婆,您家把老花镜戴上看看唦!去年吃的是大锅饭,收的那点油还不够锅吃;今年分社吃饭,干活劲大了,收的油多了,壶就便小了呗!‛我这才想转来:是哩!今年分组作业、联产计酬的方法就是好,以后再不吃‚大锅饭‛的苦头了。《湖北日报》1980年7月4日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只是强调要学习大众语言的精华,并不是要求大家都用口语写作,新闻毕竟不是照搬日常生活,也不能照搬日常语言。新闻写作永远不能忽视对语言的提炼。

六、新闻语言六忌

一忌空洞

来看1985年第6期《新闻业务》转载了一篇题为《万能表》的讽刺短文: 在以来的大好形势下,在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厂党委认真贯彻执行精神,组织党委一班人围绕专题,反复认真学习了文件。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大大增强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针对本单位的特点,狠抓了的工作,做到了,从而有力推动厂里的生产。到为止,全厂已超额完成计划的百分之,总产值达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群众高兴地说:……。目前,厂的干部群众正在成绩面前找差距,为争取作出新的贡献。

点评:本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段落清楚,主题突出,适用所有工矿企业的新闻报道。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同志均可使用,使用时稍加填写就可成为一篇正规的

4 “新闻稿”。

又过去十几年了,这篇短文中所讽刺的现象,在新闻中仍时时能看到一些痕迹。例如最近的一篇会议新闻:

发扬民主 加强团结 坚定信心 继往开来

××××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本报讯××××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月×日上午在××胜利闭幕。 省党政军领导×××、×××、×××、×××……到会祝贺。 会议通过了××××、××××、××××……。

省××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 上午×时×分,大会在代表们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闭幕。

点评:跟《万能表》又有多大别呢?这样的报道,谁会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

二忌混乱

一位伟人曾经提醒我们,说话和写文章都要注意语法、逻辑、修辞。这里所说的混乱,主要是指违背逻辑。逻辑混乱的文章,读者很难看得明白。我们来看一段逻辑混乱的文字:

为达到赚钱目的,竟私刻杂技团公章,从濮阳市少林武术培训中心带走6名少年到南方‚走穴‛,谁知原定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1月底,记者从濮阳市区公安分局了解到,6名被当 成‚摇钱树‛的武校少年终于被救了回来。(发表时间2000年2月1日) 点评:

这是一篇消息的导语。劈头一句话就漏掉了主语,让人搞不明白事件的行为主体是谁。经猜测,行为主体应该是犯罪嫌疑人——是他为达到赚钱的目的,私刻杂技团公章,骗走了6名武校学生。但接下来的一句是“谁知原定的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这很让人摸不着头脑。“谁知”表示没有料到,难道是犯罪嫌疑人没有料到吗?当然不是。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倒越糊涂了”!那么到底是谁没有料到?读者只好再猜:是武校方面没有料到竟被人骗了。

这段文字的主要问题是叙事角度的混乱。在一句话中,作者一会儿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视角上说话:“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一会又站在武校的视角上说话:“谁知原定返校期限成了一纸空文”。读者因此找不到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了,感觉自然是一片混沌。另外,“期限成 为一纸空文”的说法也欠斟酌——期限是文书吗?

三忌语病

或许是由于新闻写作讲究出手成章,在语言的推敲上无暇过细的原因,目前在报刊广播中出现的病句实在太多,应该引起新闻界的注意。例如下面这些句子:

5

××国艺术家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

……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全县的每一个乡镇,开遍了每一个村庄。 他们在全厂推广了技术革新。

点评:“演出”可以博得欢迎,但不能对自己给予评价,因此可见第一个例子犯了句子成分残缺的毛病,它的后一个分句缺了主语。第二个例句中的“春风”,可以“吹遍”但不能“开遍” ,主语和谓语明显搭配不当。第三个例句中的谓语“推广”,只能带名词性宾语,而“技术 革新”是主谓词组,带有动词性,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四忌含糊

语言含糊笼统,让人不得要领,这也是新闻语言的大忌。《湖南发现“妇女文字”》一文, 就有这样的毛病:

湖南省江永县举世罕见的‚妇女文字‛,已由中南民族学院宫哲兵整理成书,即 将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妇女文字‛是当地瑶族妇女都会写的一种奇特文字,属表音文字,有600多个字型,有些与甲骨文、篆书相似,有些与楷书相似。它记录的是当地瑶族群众使用的一种‚土话‛。由于这种文字只在妇女中流行,当地称为‚妇女文字‛,简称‚女书‛。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将引起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

1982年到1985年,宫哲兵曾六次到中国南方进行民族风情调查,其间发现了这种奇特的文字。

发现了一种只由女性使用的文字,这新闻确有惊人之处。也正因为它的惊人之处,人们便有更多地了解它的愿望。根据文中介绍,这种文字记录的是当地的一种土话,那么这种土话不可能只在妇女之间使用,为什么只有妇女会书写它们呢?男人们对它究竟是不得习用还是不愿习用?这其中必定有一些传统文化或习俗上的原因。另外,作用一种人类文化史上罕见的独特发现,它的发现过程也是读者关心的。宫哲兵是男是女?他(她)是怎样发现这一奇迹的?对此作者也没作任何介绍。总之,读了这篇新闻,感觉是作者也很糊涂,对所报道的事实所知有限。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应该调查清楚再向读者报道。

五忌堆砌

在阅读新闻时,有时能见到这样一些句子:“天空的彩霞映照得场上格外通红”,其中“格外”和“通”都是强调程度的副词,语意重复了。“胜利凯旋归来”,其中“凯”

6 就是胜利,“旋”就是归来,等于把相同的意思说了两遍。这样的废话说多了,篇幅大了,信息却没有增加。

除这样简单的语意重复之外,有时还会有不厌其烦地罗列细节和数字的现象,同样也是语言的堆砌。下面来看一段介绍一位农民勤劳致富的事迹:

×××种承包地55亩,去年收小麦1.25万公斤,稻谷1.15万公斤,黄豆1000公 斤,赤豆、绿豆等500公斤,山芋干1000公斤,花生2000公斤,共2.85万公斤,收入1.22万元;同时他利用余粮和稻种,饲养耕牛9头,出售小牛4头,收入2500元;出售6头肥猪,收入1 400元;出售100只家禽,收入300元;小四轮跑运输,收入1800元;利用板桥火车站一个货位,(三人合伙)出售砂石,自己净得1800元。全年总收入达2.28万元。

点评:简直是一笔流水帐,材料缺乏整理,语言更是缺少概括和提炼。这样写数字虽然很精确,主人公的事迹却很模糊。

六忌矫饰

有一篇人物特写,这样描写一个女诗人:

所以,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感觉到××身上那种早晨般的清新和傍晚般的浑浊。这,正是诗人在自我和世界之间构筑的最佳对应关系,有识之士预言,××的世界是一片晨雾,一片永远不会散尽的晨雾。

……是从人的本质构成,准确地说是从一个女人感觉的深处,去对生命原动力的把握和体验 。……是一种神秘化的自然,是心灵更广阔的时空的冲撞,……

……她以恬淡而优美的诗篇,使自己的灵魂挣脱肉体的躯壳而获得了独立的存在方式,她以定向不定量、内涵十分丰厚的诗的语言为媒介,再塑了自己傲然独立,超群脱俗的‚内在生命‛。……

点评:不要说在新闻中,就是在文学那种强调语言的“陌生化”、“反常化”的语境中,这也是雕琢过甚的败笔。别说新闻事实杳无踪迹,连抽象的概念也被撕扯成一堆玄虚朦胧的文字碎片。只觉一片华丽而浑浊的浓雾遮蔽了一切,真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在新闻写作中,按照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来分类,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在现代生活中,消息以实在、快速、新鲜、篇幅短等特点,赢得了受众的广泛欢

7 迎。从明天开始,我们将就消息的写作展开交流。今天晚上到此为止。

新闻基础知识(一)

“五个一” 新闻

新闻时评(一)

新闻校内一

人生哲理语言一

实验一 语言实验

讲稿:新闻敏感与新闻语言

新闻及短评训练及语言训练

新闻专业,新闻语言(宝贵资料)

第八章新闻角度和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
《一、新闻语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一新闻语言 语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