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1:48: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1、Pterion:(翼点) 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二横指处,是额、顶、颞和蝶四骨相接所形成的“H”形的缝,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2、腮腺床:腮腺深面的茎突与茎突诸肌,深部的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动、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

3、上颌动脉:第一段: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4、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

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

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稍痛。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特点;

腱膜下疏松组织: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脱伤,此间隙内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 “危险区”。

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骨膜下血肿可局限。

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硬脑膜的内侧脑膜与外侧骨内膜层间不规则的腔隙,左右各一。由于海绵窦内有许多包有内皮的纤维小梁, 将其腔隙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窦中血液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6、小脑幕切迹是如何形成的?有何临床意义?

答:小脑幕切迹由小脑幕的后外侧缘附着于横窦沟及颞骨岩部的上缘,前缘游离,向前延伸附着于前床突而形成。由于幕切迹上方与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旁回和沟紧邻,当颅内压增高,海马旁回和沟被推到幕切迹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使脑干和动眼神受压,出现同侧瞳孔的扩大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对侧肢体轻瘫等临床体征。

颈部

1、固有颈部可依据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分为、颈前区 、胸锁乳突区和颈外侧区。

2、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和迷走神经(居于二者的后方)。

3、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临床意义:此区手术要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及下颌下神经,以免引起舌前1/3感觉障碍,舌肌瘫痪和唾液分泌障碍。

4、颈动脉三角的境界,以及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

答:境界:由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的颈动脉三角,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

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5、试述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答:甲状腺上动脉及其后支的内侧,有喉上神经的外支,神经从血管后方转至其内侧伴行。甲状腺上动脉发出的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经甲状舌骨膜入喉。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处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影响发音。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返神经的相交部位约在侧叶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两喉返神经入喉前通常经过环甲关节后方。因此,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

6、试述甲状腺被膜的组成。

答:甲状腺表面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囊包裹,称为真被囊,囊的纤维束伸入实质内,将实质分隔为若干小叶。真被囊的外面还有一层假被囊,由颈深筋膜的内脏筋膜脏层构成。在侧叶内侧缘和峡的后面,假被囊向后方附着于喉软骨,在峡部以上,假被囊明显增厚,叫做甲状腺悬韧带。因此当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借以鉴定此区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真被囊和假被囊之间填充以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有静脉丛及甲状旁腺。喉返神经行经假被囊之外,故甲状腺手术在假被囊内进行,可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7、气管切开需经哪些层次?术中应注意哪些解剖结构?

答:①气管切开的位置:在3—5软骨环位置。

②气管切开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

③术中应注意:在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高位胸腺。 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通过。

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前面,椎前筋膜深面,由第3—5颈神经的前支组成,穿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进入胸腔。

8、椎动脉的起源及行走特点,椎动脉三角的构成境界及内容。

答: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继经枕下三角入颅。

行程:①起始处至第6颈椎横突孔以前。②穿经6个颈椎横突孔。③经枕下三角和枕骨大孔入颅。

椎动脉三角: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三角内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颈干,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

9、胸导管颈部的行径及毗邻。

胸导管起源于乳糜池,行经胸腔,沿食管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之间上升,平第7颈椎高度,形成胸导管弓,转向前下,跨过左胸膜顶,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弓的前方有颈动脉鞘,后方有前斜角肌、膈神经、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10、臂丛:由第5-8颈神经核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臂丛的5个根,经斜角肌间隙进入此角。臂丛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合成3个干,各干再分成前后两股。根、干、股组成臂丛锁骨上部,在锁骨上方,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出。在三角内,臂丛发出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及胸长神经等。

胸部

1、胸骨旁线:经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之间中点所做的垂直线。

2、胸腔膜手术入路:进针部位——肩胛线第7或第8肋间隙,于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途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分离或切断肋骨、切开胸膜筋膜和壁胸膜。

3、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第4男性乳头,第6剑突平面,第8肋弓平面,第10脐平面,第12髂前上棘平面。肋间神经皮支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测定麻醉平面和诊断脊髓损伤的节段。

4、简述女性乳房淋巴回流。P56 答:乳房外侧部和中央→腋胸肌淋巴结群;乳房上部 →腋淋巴结尖群;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 →膈上淋巴结(与肝上面的淋巴结有联系);乳房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

回流特点:乳腺癌时,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乳房水肿,同时乳腺癌局部的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使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呈橘皮样改变。

6、隔:①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②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③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于胸壁的淋巴管通过。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也可通过。

6、壁胸膜:肋胸膜、隔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肋胸膜和隔胸膜的反折线为胸膜下界,近后正中线处平第12胸椎棘突。

7、①支气管肺段:每一段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

②左、右主支气管的辨别: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近水平位,长约5cm,由气管杈处,斜向左下外方,平第6胸椎高度,经左肺动脉的后方,胸主动脉的前方入肺门。右主支气管粗而短,较陡直,长约3cm,约平第5胸椎高度,经右肺动脉和升主动脉后方入肺门。由于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方向较接近,故气管异物常坠入右肺下叶支气管内。

8、①纵隔: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

②后纵隔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

答:后纵隔的位置、境界:位于心包后面与下8个胸椎之间,上平胸骨角平面,下方至膈。内容: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左右迷走神经、交感干及其发出的内脏大、小神经等

9、心:心内注射多选择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进针,因为心位于中纵隔内、裹以心包。约2/3在正中线的左侧,1/3居于正中线的右侧。。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3~6肋软骨,后面平对第5~8胸椎。心前方的大部分为胸膜和肺遮盖,仅前下部有一个三角区域(相当于左肺心切迹处)隔以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4~5肋软骨相贴。可免刺伤胸膜和肺而引起气胸。

腹部:

1、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当前尿道损伤时,尿液可经会阴浅隙蔓延到腹前外侧壁,但不能越过中线到对侧和进入股部。

2、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结构: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指骨梳韧带、腹股沟管皮下环、内侧脚、外侧脚、角间纤维、反转韧带、精索外筋膜、白线、腹直肌鞘前层。

3、腹股沟斜疝:发生在腹股沟三角外,腹壁下血管的外侧,进入深环、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

4、腹股沟管:①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由肌与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有两口四壁,内口(深环)为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孔;外口(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的一个裂隙;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成,在内下方接近外口处,还有反转韧带参与;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临床意义:腹股沟疝修补术时,根据情况可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及联合腱在精索之间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亦可将它们在精索之后拉向下缝合于腹股沟韧带或址骨疏韧带上。

5、腹股沟三角:又称Heelbach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围成。

腹壁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股沟管浅环、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6、网膜孔构成:又称Winslow孔,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网膜孔是网膜囊至腹膜腔的唯一通路。

7、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8、十二指肠悬肌: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上壁,将十二指肠固定在腹后壁上。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

9、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共同围城的三角形区域,胆囊动脉一般由此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肝胰壶腹: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胆总管和胰管的末段也各有括约肌包绕。胆汁和胰液由此经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11、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

第一肝门:肝的脏面凹陷,有一横沟,称为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光及神经出入。

第二肝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间、右静脉出肝出称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在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静脉和尾状叶静脉出肝处。

12、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右三角韧带。

13、1954年,Couinaud依据Gli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把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和八段。

肾蒂:为出人肾门的肾血管、淋巴管、神经、肾盂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主要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从上向下则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右侧肾蒂较左侧者短。

14、肾床:即脂肪囊,为脂肪组织层,有支持和保护肾的作用。肾囊封闭药液即注入此脂肪囊。

15、肾的被膜:由浅向深依次: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16、阑尾手术:①层次: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层、腹膜外组织、腹膜。

②阑尾的位置:位于右髂窝内,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

常见的位置有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和盲肠下位。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17、睾丸动脉:起自蔓状动脉丛,穿腹股沟管浅环,在腹后壁壁腹膜深面上行,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2支。

盆部与会阴

1、盆隔: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盆隔上筋膜和盆隔下筋膜构成。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和隔协同增加腹内压。

2、①直肠镜检:当将窥镜插进直肠时,应顺着直肠会阴曲、直肠骶曲及直肠与乙状结肠连线出的弯曲推进,以免产生不适感觉或损伤肠壁甚至造成肠穿孔。

②手术时彻底清除收纳直肠淋巴液的淋巴结是根治直肠癌的措施之一。

3、子宫:固定装置:子宫圆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

4、试述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

答:位于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前界为脐外侧韧带,后界为髂内动脉和输尿管。卵巢前缘中部借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叶,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与同侧子宫角相连,上端以卵巢悬韧带连于盆侧壁。

5、坐骨直肠(肛门)窝:①境界: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锥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锥底为肛区的皮肤。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

②内容物: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淋巴。

坐骨直肠窝内脂肪的血供欠佳,又邻直肠和肛管,感染时易形成脓肿或瘘管。

6、从阴囊皮肤切开直达鞘膜腔,经过的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睾丸鞘膜壁层。

7、会阴深隙:又称会阴深带。深隙的主要结构是一层扁肌,张于止骨肌。前面大部分围绕尿道部称为尿道括约肌。后面的纤维起自于坐骨支内侧面,行向内附着于会阴中心腱,称为会阴深横机。

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机与覆盖其上下面的尿生殖隔上、下筋膜共同围成尿生殖隔。 脊柱区

1、脊肋角: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交角,肾位于该角的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2、听诊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内侧有一肌间隙,临床称听诊三角。其内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3、竖脊肌:是背深肌中最长、最粗大的肌。可分为外侧的髂肋肌、中间的最长肌、内侧的棘肌。

4、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的下方。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深面有三条与第12肋平行排列的神经,自上而下为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5.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6、硬膜外隙:临床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硬膜外隙的脊神经根。

7、穿经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将针穿至终池,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

穿刺经过的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隙、终池。

8、椎管壁的构成及其内容的名称:椎管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椎管骶段由融合的骶椎椎孔连成。内容物:脊髓及其被膜(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上肢

1、提携角:臂轴和前臂轴在肘部相交,臂轴的延长线与前臂轴之间形成的一个锐角,称提携角。正常为10-15。

2、腋窝内部分臂丛:由三个束构成:①内侧束:臂丛下干前股的延续---发出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内侧根。②外侧束:由上中干的前股合成---发出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外侧根。③后束:由三个干的后股构成---分支有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

3、腋淋巴结: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

4、腋神经:起于腋窝内臂丛的后束,在三角肌深面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的肌支支配三角肌的前中部,后支的肌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

5、肩胛动脉网:肩胛上动脉、旋肩胛动脉、肩胛背动脉。

6、肱骨肌管:又称桡神经管。又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围成。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7、肱二头肌腱膜与肱二头肌腱交接处,是触摸肱动脉搏动和测量血压的听诊部位。

8、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9、掌腱膜:是由掌长肌腱纤维和手掌深筋膜浅层的中部紧密连结而成,呈三角形的腱膜性纤维组织膜。

10、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的浅面。

掌深弓:由桡动脉的终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

11、鱼际肌包括哪些?受什么神经支配?鱼际肌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受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受尺神经支配。

下肢

1、股管: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其内含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包裹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移行为股血管鞘。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3个腔:外侧容纳股动脉,内测形成股管,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

2、股环:股管上口称股环,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呈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3、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由股内侧肌、缝匠肌、长收肌和大收肌围成。是一断面呈三角形,长15~17㎝的管状间隙。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称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可借此互相蔓延。

4、坐骨神经:(走形)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起于骶丛,多以单干形式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进入股后区,行于大收肌和股二头肌长头之间,下降至幗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神经。

5、踝管:在内踝后方由屈肌支持带,内踝和跟骨共同构成。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

6、膝关节动脉网: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膝降动脉,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下外侧动脉,股深动脉的第3穿动脉,胫前返动脉。

7、大隐静脉的5条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内测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复习题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