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0-03-03 20:47: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2013-06-20 15:01 来源:光明网有1人参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强调:生态城市是一种文明而不仅仅是种树。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呼吁:城市化并不是所有人进城而是让人们生活方式城市化。

光明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共同研究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孙伟平、刘举科主编 )问世,并于2013年6月20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发布会。专家指出:创建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途径和具体表现形式。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城市建设带动、辐射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效方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陆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顾问李景源教授,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贵、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王兴隆教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胡鹏光,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刘举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生态城市绿皮书》副主编曾刚教授,联合国工业组织太阳能中心主任喜文华等与来自学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出席发布会。会议由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主持。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指出:生态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障民生健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实现绿色发展。专家说,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点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绿色城市。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成为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一致意愿。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病”日益加深,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进行了深刻思考与研究。《报告》遵循生态城市发展规律,规划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三阶段走”战略,按照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核心指标+扩展指标”建立了动态评价模型,并评选出生态城市健康发展100强、特色发展50强等。《报告》依据动态评价模型评出2011年生态城市前10位的城市是: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珠海市、厦门市、杭州市、东莞市、沈阳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珠海、厦门、天津、宁波;资源节约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珠海、厦门、西安、呼伦贝尔;循环经济型城市前10位的是: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市、重庆市、苏州市、天津市、烟台市、武汉市。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教授强调,不是绿化了就生态了,而是节约才是生态;生态城市是一种文明而不仅仅是种树。城市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城市的文化特色,

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方面。生态城市的文化建设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城市领导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市民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政府要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政策措施、较好的机制体制保障;二是城市有比较完善的科普教育文化设施;三是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四是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呼吁:城市化并不是所有人进城,而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应当加强小城镇建设,保持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所占的比例。

专家们提出,中国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法律建设的缺陷不容忽视。为此,专家特别列出如下一些现象与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缺乏高度。目前,中国对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很多城市提出的发展战略基本雷同,没有特色。比如,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其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一些城市的发展战略没有充分体现生态和环境优先的原则。有的城市则过分强调了某一个方面,如植树种草、环境保护或旅游开发,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因素。

(2)系统的生态城市规划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明显缺乏。实践中,大中城市各类开发区、大学城、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等独立规划的现象,给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当前中国建设低碳生态城市陷入了循环困境:一方面,地方政府没有经验,寄希望于中央的政策文件指导,以向中央取经;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过地方实施,以观地方试点经验。“中国政府尚没有提出关于‘低碳生态城市’的专门政策,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是归于‘节能减排’政策和统计核算单位之中的,因此,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政策体系即可视同于节能减排政策框架。”受困于经验的缺乏导致城市低碳发展政策结构的零散性和尝试性。从低碳发展政策来说,处于探索阶段的城市低碳发展政策实施出现了政策价值认定片面化、政策结构不合理、政策执行功利化及政策评估结果不透明等一系列误区。

(3)生态城市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尽管中国现已初步形成包括宪法、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所构成的保障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与国外较完善、成熟的规范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法制相比,中国的相关立法还处于较低层次,某些法律、法规有待制定和颁布。国外立法将可持续发展、尊重生态规律、预防污染、污染者负担、污染物综合控制,尤其是公众参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综合决策等原则纳入立法中,而中国并没有完全纳入。如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环境损害赔偿、污染责任保险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清洁生产方面的法规、有关重点区域生态整治的法律法规、有关资源保护再生的法律、有关环境保护基金的法律等专项立法都有待建立与完善。尽管中国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把“生态城市”作为建设目标,但缺乏类似于《生态城市促进法》的生态城市建设综合立法。生态城市的建设只能按照现有法规进行,而现有的与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是针对一般城市建设所设,因此相对生态城市建设而言,这些原则性的法律条款难以操作。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但谁来执行?谁来监督?负不了责怎么办?负不起责怎么办?需要制定相应的细则。《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全额保障性收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一些法律条款与生

态城市建设的宗旨相背离,如中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但从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农作物秸秆应当尽可能还田,而不是利用。

(4)生态城市建设的配套法规制度缺失,当前,开展生态城市实践的大部分城市没有就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缺乏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国外生态城市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极为重视。比如:通过立法,为生态城市建立了一套绿色(或生态)法律保障体系,包括绿色秩序制度、生态激励制度、绿色社会制度等。因此,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从生态规划、生态投融资、生态城市建设和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5)行政执法不力。一是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涉及多个管理机构,应由各部门协同参与。因此,建立综合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将有利于有效地保证国家、省、市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二是行政执法制度不完善。中国对行政执法制度的规定散见于各单项的法律、法规之中,既不统一,又不明确,给执法造成了混乱。三是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受以行政权力为中心的政治传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执法实践中,监督机构并不能完全起到作用。可见,要确保生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光有目前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还必须针对各地的特殊实际需要,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指出:生态城市的建设,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准确找出症结,把握好发展对策,这是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尽管近年来,中国城市绿色能源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重视和解决:

一、太阳热水器的生产规模不小,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雷同的问题,真正质量过硬,特别是与建筑能很好结合的产品很少。而且从事基础研究的队伍十分薄弱,投资少,潜心研究的氛围不浓。

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在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如设计软件的开发,各种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的构件化、功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及产业化等。从事太阳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的,仅仅是少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数众多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师还没有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他们对太阳能利用的原理、设计方法不够了解,对其节能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有意识地按照利用太阳能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设计,没有把太阳能利用装置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考虑,造成建筑在土建时期没有设置适当的预埋件,给日后太阳能装置的安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且太阳能后置装置的安装很可能损害建筑结构,增加不必要的荷载。

三、在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方面,中国只是从科研角度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光伏应用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差距。

四、在风能技术研究开发上,目前的最大问题是尚不具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一直依赖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此外,在风电机组系统设计和系统控制方面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五、在地热利用方面,才刚刚开始起步,仅在部分地区和范围初步应用,应用的水平有待提高,规模有待逐步扩大。

有学者认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愈来愈严重,治理的速度似乎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固然跟人口过多、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太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落后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公众参与程度太低。专家们呼吁:要使不同历史阶段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导性、咨询性更强,更具操作性,就要“四轮驱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职能、责任与义务。

绿皮书2

读《绿皮书》有感

FIDIC合同条件“绿皮书”浅释

《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绿皮书(版)》

绿皮书第四部分会计金融.3.6

“小蜜蜂班”魅力教室成长绿皮书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住房绿皮书》中国社科院()

绿生态总结

生态城市特点

中国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
《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