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9: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约2540字

【出像】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宜兴国土》。有句话说: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保障。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水平的40%。因此近年来我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那我们宜兴的耕地占有量究竟如何?市国土部门是如何让土地的发展空间获得突破,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得更加扎实的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配音】宜兴市区域总面积1996平方公里,下辖18个镇(街道、园区)。素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说。耕地面积79.54万亩,人均耕地仅有0.74亩,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土地开发强度逐年加大,生态空间逐步缩小。在维系着口粮和饭碗的耕地红线面前,在关乎着健康与发展的资源生态空间底线面前,我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字幕】强化规划整体管控作用

【配音】去年上半年,通过宜兴市国土局主动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1.72万亩规划流量指标,为宜兴今后几年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为切实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我市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执行先补后占,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项目把关,将耕地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近两年,我市对78只、共计2215亩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进行了退件,不予受理。

我市国土部门积极探索“多规融合”试点,并在西渚镇进行了试点推进。试点研究中,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衔接统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突出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重点,划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引导区域土地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通过合理统筹规划,切实保护耕地,最终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市”。

【采访】西渚镇副镇长 杨志良

可以说我们的多步规划在我们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已经基本初具雏形,具体落实到我们图上就是我们有近60个今后我们项目布点的规划,跟国土的用地规划、土地的总体利用规划已经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今后只要符合我们西渚镇今后发展的项目,我们都可以落地,都可以帮它建设好、协调好、服务好。

【字幕】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配音】按照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要求,我市在规划期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1.5万亩。

按照相关标准,市国土部门统一标志牌和界址桩,重新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公示牌,在基本农田保护块的每个拐点埋设了统一专制的基本农田保护界桩,以便取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和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和利用的图、表、册,并且形成市、镇、村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成果资料。

我市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7个,基本农田保护片212个,基本农田保护块4560个。按照规范要求设立镇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7个,村级基本农田标志牌212个,界桩1万多个,签订镇级责任书17份,村级责任书212份,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10万多份,并建立了信息全面的基本农田数据库,编制了清晰明了的基本农田图表册,切实做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网上公布、接受监督。另外,通过领导电视讲话,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干群基本农田保护意识。

【字幕】开展建设用地复垦利用

我市境内矿山资源丰富,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数量众多。近些年为调整产业结构,市政府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矿山宕口和砖瓦窑厂的关停整治,形成了大片的工矿废弃闲置土地。这些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为我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提供了天然的后备资源。2006年起我市就是江苏省第一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2012年国家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我市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被国土资源部列入江苏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五个试点县市之一。

到2014年底,我市共计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总规模1.93万亩,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4年上半年,在市国土部门的指导下,宜兴市徐舍镇汤泉村对8.8公顷采矿用地进行了复垦。通过矿山宕渣清理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以及土壤改良工程,新增耕地8.8公顷。利用周边较高地块和河流水面清淤进行表土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肥,勤翻深耕,有效提高了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翻耕后的土地种上了玉米、西瓜等耐旱农作物,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采矿用地复垦,不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良。同时还显著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耕地产出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字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整治

土地开发整理整治工作是我市土地管理的一个亮点,走在了全省前列,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和好评。目前,我市共有整理项目27只,规模45.7万亩,总投资8.2亿元,新增耕地3万亩。已完成验收22只,待验1只,正在实施2只,待建项目2只。其中高塍镇片区项目在众多的土地整治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亮点。

高塍镇片区涉及赋村、志泉2个行政村,项目建设规模680.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0.57公顷,新增耕地率3.02%。项目于2011年8月24日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同年11月6日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完工。

项目区完成了新增耕地20.63公顷、新建沟渠74千米、新建(灌溉、排涝)泵站26座、防洪闸3座,机耕桥18座,斗渠涵洞77座、农渠涵洞296座、河道清淤45万立方,田间道路21.95千米、生产路34千米、农田生态防护林15229株、输电线路12千米。

通过平整土地,疏沟填塘、铺设道路、修闸放涵、架设桥梁、建设防护林等工程,达到田成方、林成网,田、林、路配套,沟、渠、田衔接。

【同期声】采访农民

通过实施这个工程之后,有效地增加了我们的承包面积,原来的沟都填没了,填没了以后增加了面积,提高了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和收入,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包括桥,原来不通的都通了,通了几顶桥,还有泵、路,都他们来弄的,对我们村里的支持蛮多的。

【出像】“土地是财富之母”。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好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占补平衡、有序流转,宝贵的耕地资源,才会成为中国永续发展的不竭保障。让我们保护好每一寸宝贵的耕地资源,将良田沃土、绿色田园留给子孙后代!好了,感谢您收看本期的《宜兴国土》,咱们下期再见!

“红线”,如何严守?

保护耕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严守红线 打造品牌

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确保粮食安全要确保三个重要的红线

依靠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呼唤新农民

保障粮食安全 也要促进发展

立足于自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