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台湾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难圆的“中国梦”

-----台湾问题

摘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利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全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所引起的,与外国没有任何关系。

1 台湾问题的由来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等地与日本。1945年8月,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归还台湾与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终结。然而,新中国的诞生并非标志着国民党势力的灭亡。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宣布“中华民国政府”从大陆“迁都”到台北。国民党凭借自己手中掌握的军政力量,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维持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由此形成了国共两党隔着台湾海峡的武力对峙局面。此后,双方都把两岸的武力对峙看成是内战的延续,都把斗争的目标锁定为统一中国。中国共产党想以“武力解放台湾”,而国民党想以武力“反攻大陆”,双方都想以武力消灭对方,实现中国的统一。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和陈水扁上台,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建国以来的对台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单纯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的政策改变为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从而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2 “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构想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根据自己宪法、法律的明文规定,在这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但这些地区的政府是这个国家的地方行政单位或地方性政府,不能行使国家的主权。“一国两制”最初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后来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并顺利实现了二者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将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在这一过程中,“一国两制”已形成有香港特色和澳门特色的模式,在统一问题上积累了相当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继港澳回归之后,如何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以完成国家统一备受瞩目。当前“一国两制”在台湾还没有实现,中央领导人一再强调“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即这种模式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与不确定性;而港澳模式已经由构想变为现实。

3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 3.1 第一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在朝鲜战争之后,由于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被向后推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转移到了和平谈判上来,并为此付出了长久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关于解放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计划,首先是建立在武力解放基础上的。即使在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之后, 始终没有放弃武力解放的方案。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设想,解放台湾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迅速组建海军、空军,掌握制海权、制空权;第二步,尽快解放东南沿海各岛,扫清外围,建立攻台前沿阵地;第三步,发起对台全面作战。正当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公然干涉我国内政派军队进驻台湾和台湾海峡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支持国民党当局导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对峙局面。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和途径1950年初,毛泽东在准备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和平谈判的一手。谁担任去和蒋介石集团接触的任务呢?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把目光盯在了张治中身上。张治中是国民党大员,陆军二级上将,曾任湖南、新疆两省主席,担任过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与蒋介石交往密切。同时,张治中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很密切,曾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多次谈判。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是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正式对外宣布和第一个公开提出并阐述,是由周恩来完成的。进入6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原则和政策,开始由“和平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

3.2 第二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的形成和难以解决,是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使然;而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也必须从复杂的局面中进行通盘考虑。首先,台湾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美国的干涉,解决台湾问题需要考虑到国际因素。其次,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现实的情况出发,但是,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必须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考虑。正因为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必须从战略角度考虑,要有新的思路。邓小平提出的战略思考,是从两个方面着眼的:一方面,针对台湾问题上的美国因素,他告诫美国必须站在战略角度来处理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必须从战略高度思考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邓小平明确表示“不能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他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要让海内海外、国内国际的各界人士都明白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由探索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入香港问题的解决,再延伸到解决国际争端。在1984年5月召开的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被正式写入国家的法定文件:“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长期探索解决台湾问题,而从战略高度提出的“新办法”、“新路子”。自邓小平提出后,它被确认为我国坚定不移的一项国策。”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称,这是一个“最有天才的创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已获得成功实践,从根本上保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邓小平说过: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会比香港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目前在台湾问题上我们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需要我们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坚持贯彻邓小平“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争取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

3.3 第三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199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时就台湾问题的解决发表重要谈话,他重申:只要双方坐下来,真正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商谈祖国统一,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切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商量。江泽民指出,40年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公认。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他强调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

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3.4 第四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2005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的联组会,就台湾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5 第五代领导人对台政策

“身段灵活,刚柔并济”,台湾《中国时报》昨日用这8个字形容18日与连战会面时的习近平。在岛内媒体看来,这场会面的重要意义在于习近平发表“今年以来最重要对台政策讲话”,用细腻、易懂的语言方式向台湾展现温情。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大陆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岛内分析家认定这是大陆在向民进党“喊出善意”,后者内部有人积极回应大陆姿态,也有人用谴责连战、马英九“抢做中国代言人”的方式展现他们的不高兴。习近平强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轴,重提“九二共识”,对国民党与泛绿均释出善意,温情喊话,要的是争取台湾民心。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历史的必然。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我们真诚希望台湾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台湾同胞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4国外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的最大障碍。朝鲜战争打断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历史进程。朝鲜战争后,解放台湾问题再次提上中共议事日程。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企图分裂中国, 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开始以实际行动调整对华政策,正式实施其联华抗苏的战略构想。1969年底到1970年5月, 中国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格局着眼,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加强同美国的接触,进一步侦察和摸索美国的战略动向。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后, 加快了中美建交的步伐。中美关系的变化对中共和平解放台湾政策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55 年 4 月, 周恩来利用参加万隆会议的机会, 适时就台湾局势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声明: “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 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 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

1978 年 11 月 14 日, 邓小平访问缅甸, 在同缅甸总统吴奈温会谈时指出, “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 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 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 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 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我见

思想汇报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