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台湾问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台湾问题之我见

毛邓课程

10机电4班

李宜平

摘要:台湾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49年 到1979年,我们把“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喊了30年;从1979 年至今,“和平统一”的政策也已出台了21年,问题仍然难以解 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用“一国两制”创造性地 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回归。现在,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 三代领导集体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了。

关键词:台湾 中国 解决 国民党 共产党 香港 澳门 社会因素 军事因素 统一

正文内容:

一、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和澳门当时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因此解决回归问题是 中英、中葡两国政府之间的事情,与港澳当局和居民没有直接关 系。也就是说,不管当地居民愿不愿意,我们都要收回主权。“ 一国两制”是为了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而制订的,而且事实 证明是良好的、成功的,但它并不是回归的必要条件。另外,港 澳的租期已到,又紧邻大陆,所以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台湾 的情况显然不同,它是一个由内战造成的分裂分治、由中国人自 己控制的地区。我们不可能通过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来解决台湾 问题。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使我们又不可能用通常意义 的内政手段来解决。这就是问题的困难之所在。

中央政府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些特殊的情况,所以,钱其琛副 总理在今年1月纪念江泽民主席发表对台8条主张5周年时,讲到我 国政府会考虑到台湾与香港和澳门的不同。朱镕基总理在今年3月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指出,中央 政府可以向台湾作出让步,“让步给中国人嘛”。

台湾当局对中央政府的反应显然并不积极,认为那不过是“ 用大一号的鸟笼换掉原来的小鸟笼而已。”看来,近期内用“一 国两制+再让步”的设想仍然无法解决统一问题。

二、从台湾大选看统一的出路问题

1.分离倾向日益增强。 现在,我们对台湾问题该是丢掉幻 想、正视现实的时候了。陈水扁以4,977,737张(占39.3%)选票 当选后,国内报章普遍认为这是国民党分裂的结果,至今也不愿 承认台独势力已有相当实力这个客观现实。这种不敢(或不想) 正视现实的行为使中央政府在台湾的两次大选中一再处于尴尬局 面。台湾国民党竞选失败后,李登辉为了承担责任,辞去党主席 职务。然而,我们的报章却发表评论说,这是李登辉搞分裂的结 果,是罪有应得。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搞空洞、虚假 的宣传,这对祖国的统一不知到底有什么益处。

台湾三位主要的竞选者在大陆政策上真的有什么不同吗?我 们不妨看看他们在竞选纲要里的观点。

连战:(生于西安,现年64岁,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为李 登辉的“钦定”接班人,坚持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

陈水扁:(生于台南县,现年49岁,台大法律系毕业,韩国 庆南大学博士)“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依目前宪法称为 中华民国;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台湾与中华人民 共和国是两个互不隶属、互不统治、互不管辖的国家;两国特殊 关系的走向,以及任何改变现状的决定应经台湾人民同意。…… 我们应该以„两个国家的特殊关系‟界定台湾海峡的现状。”

宋楚瑜:(生于湖南,现年58岁,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 中华民国自1912年创建以来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始终是个 不争事实,根本毋须争辩。两岸关系事实上绝对不是国内关系, ……而应属于一种„准国际关系‟”。

由此可见,他们的本质都是坚持台湾独立,所不同的只是有 的明显一些,有的隐晦一些罢了。

2.机遇与挑战并存。 蒋氏父子统治台湾期间,他们真心地 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当然是为了有朝一日反攻大陆。李 登辉上台后,看到反攻大陆无望,便开始放弃“一个中国”的政 策而走向独立。国民党1991年的国统纲领其实只是一个挡箭牌而 已。虽然国民党有“一个中国,两种表述”的说法,但这毕竟还 是坚持(至少在表面上)“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也就是说,双 方还有谈判的共同基础。现在,情况不同了,陈水扁连这个挡箭 牌也不要了。虽然中央政府对台湾大选结果的反应是“听其言, 观其行”,使陈水扁在就职以后如何表述大陆政策面临困难的选 择,但我们和对待大选一样,不要抱过高的期望。笔者认为,陈 水扁退回到“特殊两国论”以前的状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 ,中央政府将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它使我们可以用新思 维去全方位地重新思考台湾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毫无疑问, 两岸之间的长期隔离只能走向彻底分裂,只有扩大交往才有可能 走向最终统一。陈水扁对中央政府的坚定态度无疑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当选前后他在台独问题上作出了缓和的姿态。例如,他 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了任职期间的“五不”政策:不推动“两 国论”入“宪”、不举行有关台湾前途的全民公决、不宣布台湾 独立、不改变“国号”和不废除“国统纲领”。另外,他还提出 有利两岸交流的新举措,如高层任何议题的谈判,实现三通,加 强两岸经贸合作,等等。可见,陈水扁在两岸交往方面,比其前 任更积极。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鼓励其积极的因素来抑制其台独 的倾向。

顺便指出的是,我们的报章对台湾领导人有时使用不礼貌、甚至侮辱性的语言,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对一些极端的台独 分子进行严厉的抨击是正当的,但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和中央政 府的风范。否则,很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1.美国因素。我国政府一再指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最 大障碍。对中国来说,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历史 悲剧。美国政府和人民本来同共产党与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 是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盟友(虽然内战期间美国支持过国民党,但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美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敌人)。朝鲜战 争开始后,美国政府为了避免战争范围的扩大,抛出“台湾地位 未定论”,并命令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使台湾问题不再是一般 意义上的内政问题。而我国出兵朝鲜,使中美两国彻底成了敌人 。台海第一次危机之后,美台之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 使得美国向台湾提供保护和援助更加“合法化”。中美建交后, 美国国会又出台了《与台湾关系法》,虽然中美之间有了3个联合 公报,但美国仍然依“法”行事,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系统, 并认为任何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都会引起美国的“严重关切 ”。美国不仅与台湾是传统的盟友,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也比较 相近,而且在台湾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考虑到美国对 统一的南斯拉夫尚且进行武装干涉,对海峡两岸分裂分治的中国 就更可想而知了。

2.社会因素。蒋介石退到台湾后,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训, 在台湾实行各种改革,并在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下,经济、社会的 发展一直非常顺畅(相反,大陆却总是动荡不止)。特别是近十 几年来,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发展得非常迅速。如,取消党禁,实 行新闻自由,公平选举等等。这次选举结束后,美国参众两院通 过决议表示祝贺。有的议员说,这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第一次和平地进行权力的交接。法律上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监控系统 。经济上更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高速发展,成为引人注目 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人民生活富裕(人均年收入高达11,500美元 ),社会稳定。这些都引起世人关注。英国《经济学家》今年3月 24日发表社论说,大陆与台湾有天壤之别:一个是第三世界,一 个是第一世界;一个相信共产主义,一个相信民主政治。在这种 背景下,统一能否得到台湾大多数居民的欢迎,动武能否得到国 际社会的认同,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3.军事因素。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 区,所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政府一直都没能解决统一的问题 。

台湾当局经过50多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上美国的援助,已经 建立了陆海空立体防御网。主力战机除了美国的4架E-2T预警机、150架F-16战斗机和法国的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外,还 有130架台湾自产的“经国号”战斗机,并配备各种先进机载导弹 。在海军方面,台湾拥有100多艘战舰,并配有美国先进的反舰、反潜和防空武器,同时正在积极采购4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目前在美国服役的这种8000吨的DDG-51驱逐舰装备有90枚“标准 II”型地空导弹、8枚“鱼叉”反舰导弹和Mk32鱼雷,以及大约6 4枚“战斧”巡航导弹。在今年4月举行的美台武器会议上,美国 决定暂时推迟这种驱逐舰的出售)。在陆军方面,台湾拥有从低 空到高空的各种防空系统,如美国的“爱国者”、“霍克”,和 台湾自研的“天弓”中高空地空导弹系统,以及“小檞树”、“ 天空卫士”、“羚羊”等低空防空导弹系统。由预警机、地面及 舰艇雷达组成的“强网”系统对台湾的整个防御系统进行统一的 管理、指挥和控制。另外,美国还会随时根据台海局势的发展向 台湾出售更加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以保持对大陆的威慑力量。

毫无疑问,上述因素都是我们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当然, 这种障碍是相对于武力统一而言的。相对于其他方式的统一而言 ,这些可能都不是障碍,说不定还是有利因素。

四、分阶段解决统一问题

两岸关系现在正处于关键时刻,处理得好可对两岸的发展带 来新的机遇,处理得不好可能会给两岸带来灾难。通过以上分析 ,现在两岸统一的时机并不十分成熟。因此,现在该是用新的思 维去探讨统一途径的时候了。笔者认为,分阶段解决统一的问题 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其实这个思路曾经有人提出过,如美国的Ke nneth G.Lieberthal教授,只是具体方案需要进行调整。这里提 出笔者调整后的方案,与大家探讨。

第一步:启动对话,建立台海和平。启动对话是表达善意与 诚意的很好的方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以后,海协会与海基 会的对话与磋商出现中断,至今仍没有恢复。大陆方面坚持“原 则第一”,台湾方面则坚持“对话第一”,各不相让。但问题是 ,拒绝对话我们并不能得到什么益处,启动对话也并不意味着我 们就放弃了原则。

中央政府和台湾当局都要充分面对现实,了解、尊重对方的 立场。台湾方面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一历史事实;大陆方面 也要承认台湾分裂分治的客观现实。在此基础上,双方签署“台 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的和平协议(期限为20或30年),并把 追求统一作为双方的奋斗目标。这种和平协议无疑会受到美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当然,大陆不动 武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是在台湾“不独立”的情况下作出的 承诺。

也许有人会说,保留使用武力的权力是主权的象征。但我们 不要忘记,主权来自实力。不加强实力而空谈保留权力实际上等 于没有权力。

台海和平必须尽快建立,紧张的对峙只能使台湾离祖国越走 越远。这种紧张对峙无疑是台独分子造成的,但我们应当解放思 想,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实际上 ,只要符合“一个中国”的原则,任何形式的过渡方案都可以考 虑,都是在向完全统一迈进。

第二步:扩大相互交往,缩小两岸差异。 尽管中央政府坚持 认为,贫富差异和政治体制差异不是两岸统一的障碍,但台湾当 局和民众对此并不认可。我们对台动武和迫使台湾统一的理由是 行使主权和保持国家的领土完整。这无疑是不错的,但我们为什 么就不能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对台湾同胞更具吸引力的理由呢 ?因此,笔者认为,缩小两岸差异是迈向统一的有效步骤。大陆 方面要采取更加主动的行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法律上, 要加强执法和立法,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一切,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和公正。在经济上,要加大市场经济的份额,并最终实现经济 的市场化。在政治上,要加快民主改革的进程。民主政治迟早都 要实行,越早越有利。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它将极大地促进经 济和国防的发展以及法律的健全与公正。如果不进行政治体制的 改革,不努力缩小两岸的差异,“一国两制”或“一国三制”恐 怕都难以实现统一。即使通过某种手段实现了某种形式的统一, 两岸恐怕也难以同心同德。

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益处是可以弱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以 及台湾拒绝统一的借口。

台湾方面也要有耐心,要看到大陆经济自由、政治民主和法 律公正的光明前景(近20年的变化就反映了这种前景),并积极 投身到大陆的各项建设中,促进两岸差距的缩小。因此,现在有 人放弃“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不仅违背大多数中国人的意愿, 而且非常短视。

第三步:和平统一。 富强、统一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 望,而且富强、统一的中国对两岸都有好处。因此,在两岸差异 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两岸统一的愿望就逐步增强,并最终走向和平统一。那是一种众望所归、水到渠成的统一。当然,这需要时 间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双方和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另外,由于美国长期介入台湾问题,我们应该在不损失国家 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50多年的实践告诉 我们,与美国对抗往往得不偿失。所以,改善中美关系既可促进 我国的各项发展,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

这种分阶段实现统一的双赢方式无疑会得到两岸绝大多数同 胞的支持,因为它既反映了两岸的客观现实,又实现了全体中国 人的伟大理想;既保持了台湾的繁荣与稳定,又促进了大陆的全 面发展。

李登辉执政以来,祖国的领土台湾竟与曾对中国进行疯狂蹂 躏、且毫无悔改之意的日本联合起来,与大陆对抗,这是对大陆 中国人的严重伤害。当然,这是两岸尚未统一和台海危机造成的 恶果。只有两岸早日实现统一,中国才能进入发展与安全战略的 良性循环,才能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否则,中国的发展 与安全战略都将进入恶性循环,中华民族脖子上的绳索(既有内 部的,也有外部的)就会越抽越紧,分裂与内战将不可避免。因 此,台湾问题该是认真解决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洛阳第014中心第3研究室

)英文标题:Solve the Taiwan Iue with a New Thinkin

台湾问题之我见

台湾问题之我见

台湾问题之我见

台湾问题之我见(模式)

大学生思想汇报:台湾问题之我见

台湾问题的分析和设想之我见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我见
《台湾问题之我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