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台湾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台湾问题由来

内战遗留问题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战败后退到台湾。他们在美国政府支持下,武装割据台湾。这样,台湾问题首先就是:首都在北京的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问题,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内政协商议题

(二)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美国政府应当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彻底纠正并停止其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种种错误做法。坚决排除任何外来势力的渗透和企图分裂的势力,决不排除完全武力的打击。

反对台独命题

(三)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我国对台政策

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但中国仅仅插手外交及军事方面的问题,其它由台湾自己决定。

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一条,只有通过了这五则,外国才可以和中国外交

中共领导人对台政策讲话

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提出新“六点意见”(2009年5月)——第一,关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第二,关于两岸经济合作;第三,关于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第四,关于涉外事务;第五,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第六,关于国共两党交流对话。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2008年12月)——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胡锦涛会见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和海基会代表团成员时强调(2008年6月)——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两会今后在商谈中做到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

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2008年5月)——“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奠定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向两岸同胞作出的庄严承诺。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我们应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快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交往协商,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两岸间的有关问题。

胡锦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3月)——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2007年10月)——我们将遵循“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四点建议(2006年4月)——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提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2005年3月) 胡锦涛会见连战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2005年4月) 胡锦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逃脱不了失败命运(2006年2月)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的八项主张(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

温家宝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2009年4月)——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两岸同胞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

贾庆林:贯彻对台工作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2007年9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贾庆林就促进两岸交流提出四点看法(2007年4月)——一是把握时机,大力推动两岸直航进程;二是务实协商,尽早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观光;三是面向青年,扩大和深化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四是深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中国政府对台大政方针和基本主张——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将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美国对台政策

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重申美国在有关国际协议中的承诺,并称台湾已归还中国,\"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权力\",美无意插手台湾问题。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杜鲁门在他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正式确立起美台间的军事同盟关系。

1951年,美国正式开始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起,到1965年经济援助结束止,以各种方式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达 14.82亿美元,平均每年近1亿美元。

1955年,美国要求在联大讨论台湾问题,鼓吹\"两个中国\",受到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台当局反对。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美国第一次公开表示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初,美国与台湾互设了处理双方非官方事务的机构

1979年3月美国国会炮制《与台湾关系法》:以立法形式继续向台做出安全承诺,其后向台湾出售武器成为美台军事关系的重要内容。

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1991年6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台湾前途修正案》,使该案成为1992年度美国援外法案的一部分。

1994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1994和1995年对外关系授权法》,首次公开以法律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八一七”公报之上。 1994年9月,美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许台湾高层领导人过境、支持台湾加人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对台军售等多项具体内容的对台新政策。

美国政府于1995年6月允许李登辉访美。

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美方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03年6月1日:胡锦涛与布什在埃维昂举行了会晤。布什强调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政策。

俄国对台政策

亲台之态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俄罗斯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员。为了取得西方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俄罗斯在外交上采取了向西方一边倒的方针。俄国领导人对中国一直存在着较深的疑虑,因为俄方认为“8·19”事件中,中国大使紧急会见亚纳耶夫,已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领导人对激进民主派的态度,因此在对华关系上俄方采取了消极态度,使双边关系在最初几个月内发展缓慢。台湾当局感到这是提升俄台关系的绝好机会,因此,从1992年初便开始发起了外交出击和银弹攻势。台“外交部次长”章孝严两次出访俄罗斯,台湾当局向俄罗斯捐赠了十万吨大米,并决定给予俄罗斯“最惠国”待遇。面对台湾当局的攻势,俄罗斯国内一部分人给予了积极回应。1992年4月,俄政府首次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表示希望以经贸合作作为俄台关系的第一步;①6月俄海军上将西多罗夫访台,宣称“俄军方愿与自由世界各国站在同一阵线发展关系”。②9月3日,莫斯科——台北经济文化协调委员会在莫斯科成立,委员会主席在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竟称台湾为“国家”。③

猛醒回头

俄台的上述举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和忧虑,多次向俄方表示希望俄方慎重处理俄台关系,及时遏制了影响中俄友好关系的逆流。1992年9月15日,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俄罗斯联邦同台湾关系的命令》,该命令指出,在处理与台湾的关系中,俄罗斯联邦的出发点是,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俄台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将由公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进行,④从而在法律上明确了俄台关系的性质。俄总统令颁布后,俄政府谨慎处理俄台关系,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俄政府中止了同台湾当局的官方接触,坚持执行不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表示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俄台之间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交流在民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1993年俄台贸易额达12.3亿美元,两年后增加到18亿美元。⑤对俄台间的非官方关系,中国政府不持异议,也未成为中俄友好关系的障碍。

重视中国

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俄日益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了抗衡美国的“一极”霸权,中国也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在这一背景下,1996年4月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对台政策无疑成为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试金石。1996年台海危机中,俄政府重申在台湾问题上“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1998年11月在中俄元首非正式会晤中,叶利钦总统总结宣布了俄政府的“四不政策”。在随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又说:俄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关于“台湾独立”的构想;俄方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反对接纳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由主权国家加入的国际组织;重申不向台湾出售武器。⑥俄政府的“四不政策”进一步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对台湾当局“务实外交”的重大打击。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我见

思想汇报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